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5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25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778篇
内科学   46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254篇
外科学   568篇
综合类   1447篇
预防医学   528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512篇
  7篇
中国医学   524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研究HOXC13 mRNA在成釉细胞瘤(ameloblastoma,AB)中的表达,探讨其发生的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7例AB(原发AB 29例,复发AB 14例,恶变AB 4例),同时选取骨纤维异样增殖症2例,牙源性角化囊性瘤(keratocystic odontogenic tumor,KCOT)10例,正常口腔黏膜上皮7例作对照。结果HOXC13 mRNA AB中阳性率为97.9%(46/47),10例KCOT中7例为HOXC13 mRNA阳性表达,但在7例正常口腔黏膜细胞中仅3例为HOXC13 mRNA阳性表达,AB、KCOT、正常黏膜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65,P=0.001),但角化及颗粒样变退化细胞却为阴性。在部分AB间质成纤维细胞质中也有阳性表达,2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纤维也为阳性。结论在AB中存在HOXC13的高表达;HOXC13 mRNA在AB上皮中的表达有异质性,该基因可促进上皮的增殖,其丢失可导致上皮细胞的角化和退变。  相似文献   
992.
碱热处理钛表面的理化性能与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经碱热法改性后的钛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能与生物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碱热法对钛表面进行活化,用SEM和XRD分析活化后的表面结构和成分,并在模拟体液中考察了其生物活性。结果:经过处理的钛表面形成了致密金红石型二氧化钛膜,富含Ti—OH基团的凝胶层以及具有高表面能的微观粗糙结构,该结构赋予材料以良好的生物活性结论:钛的生物活性是凝胶层,二氧化钛膜及其微观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p53基因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端粒酶及增殖活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以脂质体法转染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RT-PCR检测p53基因表达;采用TRAP—PCR—ELISA法检测转染细胞端粒酶活性,荧光素酶分析法检测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肩动子的转录;流式细胞术、软琼脂集落实验及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细胞生物特性的变化。结果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导入使p53基因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中表达增强,其端粒酶活性降低、hTERT启动子转录抑制;转染细胞出现G1期阻滞,软琼脂集落形成率减少,裸鼠成瘤能力降低。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外源性野生型p53基因可以抑制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恶性表型。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双息咳喘膏贴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60例中医辨证属肺肾两虚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双息咳喘膏加常规西药治疗,以临床症状、生活质量问卷(CAT量表)、肺功能、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为观测指标,观察此法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影响。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FEV1%均有改善。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功能指标FEV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息咳喘膏能减轻COP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对肺功能的改善作用尚不明确。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应用替加环素在治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空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患者84例,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加环素治疗,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6%(P<0.05);观察组C-反应蛋白水平、降钙素原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利用替加环素能够有效地治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部感染,能使患者维持细胞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采用槐杞黄颗粒辅助治疗前后T调节细胞(Treg细胞)及IL-10水平的变化.方法 PNS患儿59例.随机将其分为泼尼松联合槐杞黄颗粒治疗组32例(A组),单纯泼尼松治疗组27例(B组).观察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其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Foxp3+Treg)细胞数量及IL-10的变化.同时选取体检健康儿童10名为健康对照组(C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NS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中Foxp3+Treg细胞/CD4+细胞的百分比,结合血常规计算Treg细胞数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IL-10水平.结果 1.Foxp3+Treg细胞:治疗前A、B组血Foxp3+Treg细胞/CD4+细胞百分比、Foxp3+Treg细胞数量均低于C组(Pa<0.01);治疗3个月A、B组Treg细胞/CD4+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a<0.01),但仍低于C组(Pa<0.01),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A组Foxp3+Treg细胞数目较治疗前及B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但仍显著低于C组(P<0.01),B组Foxp3+Treg数目较治疗前升高不明显(P>0.05).2.治疗前A、B组IL-10水平均低于C组(Pa<0.05),A组治疗3个月IL-10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1),仍未达C组水平.结论 Foxp3+Treg细胞数量下降及分泌IL-10减少可能参与PNS的发病,而槐杞黄颗粒可通过提高Foxp3+Treg细胞数量而发挥PNS患儿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矢量分析法比较角膜地形图引导的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微透镜取出术(SMILE)矫治散光的精准性和稳定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20年1月—7月在河南省立眼科医院行FS-LASIK或SMILE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120例214眼,按照自...  相似文献   
998.
徐峰  张波  张健  齐泽铖  徐建峰  朱成楚 《浙江医学》2018,40(15):1671-1674
目的研究miR-30b在肺癌细胞HCC-827侵袭中的作用及对相关通路的影响。方法培养HCC-827细胞,并种植于6孔细胞培养板上,将miR-30b通过脂质体转染至HCC-827细胞中。48h后,逆转录PCR(RT-PCR)检测HCC-827细胞miR-30b的表达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HCC-827细胞的侵袭能力。Wersternblot方法检测HCC-827细胞p-EGFR、p-AKT表达水平。结果与未转染组、空载体组比较,转染miR-30b组细胞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p-EGFR与p-AKT的表达水平(0.57±0.02、0.32±0.01)显著下降。结论过表达miR-30b使HCC-827细胞的侵袭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同时p-EGFR与p-AKT的表达水平降低,提示过表达miR-30b可能是通过EGFR/AKT通路抑制HCC-827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梗阻性肾病肾组织中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FAK)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行单侧输 尿管结扎术复制大鼠梗阻性肾病模型(UUO 模型)。分为假手术组,3 d、14 d 模型组共3 组,收集大鼠肾组织, 石蜡切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新鲜标本行WB,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pFAK、α- 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和整合素β1(CD29)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肾组织pFAK 表达量低,3 d 模型组肾组织pFAK 表达升高,14 d 模型组较3 d 模型组升高。α-SMA、整合素β1 的表达与pFAK 一致。pFAK 的表达分别与α-SMA 及整合素 β1 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FAK 在大鼠梗阻性肾病肾间质纤维化中表达升高,FAK 可能在梗阻性肾病肾间 质纤维化过程中发挥促进作用,并可能是作为整合素β1 的下游,通过促进形成肌成纤维细胞而实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测定其基因组DNA序列,分析预测穿孔素和裂解酶等重要功能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性质和功能.方法 利用双层琼脂平板法从医院污水中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噬菌体的形态特征;提取噬菌体基因组DNA,采用Illumina Hiseq2000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噬菌体基因组DNA序列进行功能编码基因定位、同源性分析以及对噬菌体重要功能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功能等进行预测.结果 成功从医院污水中分离获得1株鲍曼不动杆菌噬菌体,命名为噬菌体SWH-Ab-1.噬菌体SWH-Ab-1属长尾噬菌体,对鲍曼不动杆菌具有显著裂解性.噬菌体SWH-Ab-1基因组为全长41 567 bp的双链DNA,G+C%含量为39.42%,包含51个预测功能基因,穿孔素基因和裂解酶基因分别位于噬菌体基因组的ORF02(320 ~655 bp)和ORF03(642~1 199 bp)开放阅读框,穿孔素基因序列全长336 bp,共编码111个氨基酸,其编码的HolSA1为疏水性Ⅰ型跨膜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11.957 96×103,理论等电点为4.87,可能在脂肪酸代谢、转运载体及信号转导中发挥重要作用.裂解酶基因序列全长558 bp,共编码185个氨基酸,其编码的LysSA1为亲水性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21.010 4×103,理论等电点为9.56,无跨膜区,可能参与氨基酸生物合成、脂肪酸代谢、辅因子生物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两种功能蛋白均不存在信号肽序列,二级结构主要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结论 噬菌体SWH-Ab-1是一种新分离的长尾裂解性噬菌体,其基因组的ORF02和ORF03开放阅读框是穿孔素和裂解酶的编码基因,编码的HolSA1和LysSA1可能组成“二元裂解系统”,协同参与噬菌体对宿主菌的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