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0篇
  免费   275篇
  国内免费   182篇
耳鼻咽喉   13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20篇
基础医学   223篇
口腔科学   55篇
临床医学   778篇
内科学   469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95篇
特种医学   254篇
外科学   568篇
综合类   1447篇
预防医学   528篇
眼科学   49篇
药学   511篇
  7篇
中国医学   522篇
肿瘤学   13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412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12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54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的流行暴发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SARS病原体的分离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国内外多个研究机构报道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为SARS的致病因子;于部分患者的血液、呼吸道分泌物,粪便中检测到这种病毒的存在,或血清中具有该病毒的抗体产生。这对SARS的诊断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直接于患者的病变组织中检测SARS病毒的报道较少。我们尝试从病变组织中检测SAPS病毒。  相似文献   
72.
GMP法玻璃化冷冻人胚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GMP法玻璃化冷人胚胎的可行性。方法选用IVF中多精受精的4-10细胞阶段的胚胎为研究对象,先后在玻璃化1液(10%乙二醇+10%二甲亚砜)和玻璃化2液(20%乙二醇+20%二甲亚砜+0.3M蔗糖)中分别平衡1mim和0.5mim,然后用GMP管虹吸胚胎直接浸入液氮。其结果与常规的程序化慢冻进行比较。结果GMP法的存活率、胚胎完整率、卵裂球存活率比程序化慢冻法更高(分别为94.4%对73.9%,P〈0.01;79.6%对33.9%,P〈0.01;91.6%对67.8%;P〈0.01),但卵裂球完全死亡率更低(0%对10、4%;P〈0.01)。结论GMP法玻璃化冷冻人胚胎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周边和内部VEGF-C、VEGF-D蛋白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tic vesseles density,MLVD)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关系,阐明癌周淋巴管增生的机制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胰腺癌组织周边和内部VEGF-C、VEGF-D、VEGFR-3(MLVD)蛋白的表达。结果肿瘤周边部位VEGF-C、VEGF-D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3.3%(22/30)、56.7%(17/30),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在VEGF-C蛋白阳性组,M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增高(P=0.0318);VEGF-D蛋白阳性组MLVD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增加(P=0.0179)。结论胰腺癌癌周VEGF-C、VEGF-D蛋白表达、MLVD显著高于肿瘤中心部位;癌周VEGF-C、VEGF-D蛋白表达、MLVD与淋巴结转移发生率呈正相关;提示VEGF-C和VEGF-D诱导胰腺癌癌周淋巴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淋巴道转移。  相似文献   
74.
为分析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myeloma,MM )细胞对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可变区 (VH)基因家族的取用 ;根据VH 基因突变特点 ,揭示MM细胞的起源。以重链基因可变区 (VH1 VH6 )基因家族特异性引物 ,用PCR法扩增骨髓瘤细胞系CZ 1细胞和 98例M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VH 基因片段 ,纯化后的PCR产物和pMD18 T载体连接并转化JM10 9细菌 ,经克隆鉴定后 ,目的DNA片段用末端双脱氧法测定DNA序列 ,和其对应的胚系基因序列比较。结果表明MM细胞对各VH 基因家族的取用顺序为VH3>VH1>VH4 >VH2 >VH5 >VH6 ;MM细胞VH 基因互补决定区 (CDR )氨基酸替换性突变 (R突变 ) /氨基酸静寂性突变 (S突变 )等于 9 6 7,而骨架区 (FR )R/S等于 0 87,而且随着疾病的进展 ,IgVH 基因并不发生进一步的突变。结论是MM前体细胞在进行VDJ基因重排时 ,对VH 基因家族的取用和基因家族相对大小有关 ;MM细胞可能起源于已经发生抗原选择和体细胞突变的B记忆细胞或前浆细胞。  相似文献   
75.
我院自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1月采用吻合神经血管蒂的背阔肌肌皮瓣一期移植修复小腿胫前肌群缺损 ,重建踝趾背伸功能共 6例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6例 ,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7~ 45岁。平均 2 7.5岁。交通事故伤 5例 ,重物砸伤 1例。创伤情况 :均为胫前皮肤及胫前肌群缺损 ,面积 7~ 14cm× 17~ 2 4cm,合并胫前血管、腓深神经挫伤、断裂。其中胫腓骨骨折 3例(无骨缺损 )。切取肌皮瓣面积 8~ 15 cm× 18~ 2 5 cm。术前患侧足趾背伸肌力 0级 ,踝不能背伸。本组 6例均在伤后 6小时内进行手术。手术…  相似文献   
76.
扩张器治疗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病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巨大的头皮神经纤维瘤,临床上处理起来较为棘手。1988~1998年,我们采用预置扩张器,一次手术切除病灶并修复缺损治疗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病2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l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 头皮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病人 20例,男9例,女 11例;年龄12~30岁,平均18岁。头皮瘤体直径均超过15cm,最大面积接近 3/5头皮。 12例全身伴有散在多发性瘤结节。 8例全身皮肤未见异常,但瘤区头皮有黑褐色斑,局部毛发均表现为枯黄、白发或稀少等营养不良状态。11例有家族史。1.2治疗方法 2…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卡托普利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骨丢失及激肽释放酶-激肽(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系统的影响。方法去卵巢法制备绝经骨质疏松大鼠模型,分为OVX组、ACEI组[6 mg/(kg·d)卡托普利]、阳性对照雌激素组[0.05 mg/(kg·d)己烯雌酚],另不去卵巢为Sham组。给药8周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钙(Ca)、Ⅰ型前胶原N-端肽(PIN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N)、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及Ⅰ型胶原交联C端肽β序列(β-CTX)水平,微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icro CT)法检测骨密度及微结构,TRAP法观察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骨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组织激肽释放酶(KLK)、缓激肽受体1(B1R)及缓激肽(BK)蛋白表达。结果相较于Sham组,OVX组大鼠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及厚度、骨体积分数、SMI、PINP、ALP、OCN水平、BMP2、Runx2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骨小梁分离度、TRAP、β-CTX水平、破骨细胞数量、KLK、B1R及BK蛋白水平均增加(P均0.05)。相较于OVX组,ACEI组、阳性组大鼠骨密度、骨小梁数量及厚度、骨体积分数、SMI、PINP、ALP、OCN水平、BMP2、Runx2蛋白表达均增加,骨小梁分离度、TRAP、β-CTX水平、破骨细胞数量、KLK、B1R及BK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 ACEI可抑制KKS系统,降低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形成,提高骨密度,改善骨微结构,进而改善OVX大鼠骨质疏松症状。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神经钙黏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8月-2019年8月浙江省肿瘤医院全子宫切除术宫颈标本存档蜡块150例,分为宫颈鳞癌组7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50例和正常宫颈组织组24例,统计分析3组患者的N-cad、N-cadherin、HIF-1α、p53、p63表达情况,并分析宫颈鳞癌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N-cad表达的差异。结果宫颈鳞癌组患者的N-cad、N-cadherin、HIF-1α、p53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宫颈组织组,p63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患者的N-cad、N-cadherin、HIF-1α、p53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组,p63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临床分期Ⅱ期患者的N-ca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组织学分级G2-G3级患者的N-cad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G1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淋巴结转移患者的N-cad表达阳性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钙黏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升高,能够将一种新的潜在靶分子提供给宫颈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79.
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帕金森病患者血抗氧化酶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治疗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血抗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将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病人88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中药加谷胱甘肽组(29例)及西医常规治疗组(29例),分别给予相应的治疗,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观察其疗效,并检测各组用药前后的血抗氧化酶活性。结果:(1)显效率比较:中药组56.7%,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为75.8%,西医常规治疗组为44.8%,中药加谷胱甘肽组与中药组及西医常规治疗组比较,其显效率均有显差异(P<0.05,P<0.01)。(2)Webster评分比较;中药组和中药加谷胱甘肽组治疗前后Webster评分比较均有显差异(P<0.05,P<001)。(3)对血抗氧化酶的影响。中药组、中药加谷胱甘肽组、西医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抗氧化指标均较正常组明显差异(P<0.05或P<0.01),中药加谷胱甘肽和中药组对PD患血抗经酶活性均有增强效应(P<0.05,P<0.01);而西医常规治疗组血抗氧化酶活性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抗震止痉胶囊合谷胱甘肽对西医常规治疗疗效明显衰减的PD患具有较好的疗效。提示其对PD可能具有神经保护治疗作用,而西医常规治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PD病人的抗氧化能力,提示长期服用左旋多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80.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对66例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临床分析,探讨其手术可行性、术式选择。方法 回顾分析患者的术前并存症、术前准备、术式选择、麻醉方式、术中情况、术后处理及随诊情况。结果 本组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住院28天,平均随访26个月。良好率63.6%。结论 70岁以上老人股骨颈骨折行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