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22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自来水有机浓集物对大鼠肝脏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DNA碱解链试验检测东湖和长江源水自来水有机浓集物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东湖源水自来水全部剂量组和长江源水自来水高剂量组对DNA有损伤,且具有剂量反应关系(P<0.01或P<0.05)。该试验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揭示饮用水有机污染物的体内代谢过程和致突变机理。  相似文献   
72.
73.
蔡群  张亚飞  李鸿宾  张振华  李旭 《安徽医药》2016,37(12):1477-1479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内HBcAg的表达与肝组织的炎症、纤维化程度、血清中的HBV DNA、HBsAg以及HBeAg定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103例CHB患者,按病理学结果分为S1组(36例)和S2~3组(67例)。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肝细胞内HBcAg的表达,同时利用FirbScan仪器测定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结果 在S2~3组中,肝组织HBcAg的表达与血清HBV DNA、HBsAg、HBeAg水平及肝纤维化指标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P<0.05),在S1组中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 HBcAg在肝细胞中的表达与机体血清中DNA、HBsAg、HBeAg水平及无创肝纤维化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4.
精神科护士是处在特殊环境中的护理群体,其服务对象是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失去自知力的精神病患者,在工作中存在着无法想象的危险,这对其生理和心理都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克服这些不良心理反应,是每一个精神科护理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肝包虫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目前肝包虫病治疗的现状。方法收集目前国内外关于肝包虫病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等方面的文献并对其进行综述。结果目前,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微创外科的不断应用,外科手术切除以及囊肿摘除在肝包虫病的治疗中有了进一步发展,其仍是肝包虫病的首选治疗方式,肝移植一般作为肝包虫病治疗的最后选择;穿刺抽吸治疗、穿刺硬化治疗以及介入技术的运用为不能耐受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带来了希望;化疗药、中草药及联合用药在肝包虫病的治疗中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临床路径的提出为肝包虫病的治疗提供了很好的方向。结论肝包虫病具体选择何种治疗方式应以患者的具体病情而定,争取以对患者最小的创伤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6.
一例女性患者,因被议论感,被害感2月,首次发病住院,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诊断精神分裂症。给予氯氮平药物系统治疗,妊娠期间因担心睡眠差一直服用氯氮平,本文通过追踪和观察妊娠期间服用氯氮平的反映,以了解氯氮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p53和MDM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94例胃腺癌组织中p53和MDM2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p53(突变型)的检出率为36%(34/94),在这些可检出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胃腺癌原发灶组织中并非所有癌细胞均为p53阳性表达,其阳性率差异较大,从10% ~ 99%,均数约30%;在62.8% (59/94)的胃腺癌原发灶组织中可检测到MDM2蛋白表达,定位于胞质和胞核,呈异质性表达;MDM2蛋白表达水平在p53野生型胃腺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阴性)中高于p53突变型胃腺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结论 在胃腺癌组织中,p53和MDM2呈异质性表达;在部分胃腺癌细胞中,高水平MDM2蛋白表达是限制野生型p53蛋白积聚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凋亡基因-1(PD-1)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技术,检测135例中国汉族抗病毒初治CHB患者的PD-1.1和PD-1.2的SNP,并分析其与IFN-α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关系.分类变量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135例CHB患者IFN-α治疗获得早期病毒学应答有33例,占24.4%.PD-1.1的AA、AG、GG基因型各占35、77和23例,IFN-α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各有5、25和3例,分别占14.3%、32.5%和13.0%(x2=6.258,P=0.044),AG基因型相对AA、GG基因型有较高的病毒学应答率(x2=6.246,P=0.012).在PD-1.2的AA、AG、GG基因型之间比较IFN-α的早期病毒学应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957,P=0.138).结论 PD-1.1的SNP与中国汉族CHB患者IFN-α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 of 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 gene and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of interferon-α (IFN-α)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A total of 135 CHB patients were prospectively enrolled in this study. SNP of PD-1.1 and PD-1.2 genes were exa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 in these patients.Then its relationship with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to IFN-α treatment was analyze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x2 test. Results Among the 135 patients, 33 (24.4%) achieved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to IFN-α. There were 35, 77, and 23 patients with AA, AG, GG genotgpe of PD-1.1. Th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was achived in 5(14.3%), 25(32.5%) and 3(13.0%) among patients with AA,AG, GG genotypes of PD-1.1,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x2 = 6. 258, P =0. 044). The subjects with AG genotype showed higher response rate than those with AA or GG genotypes (x2 = 6. 246, P= 0. 012). However, th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rate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t among subjects with AA, AG or GG genotype of PD-1. 2 ( x2= 3.957, P= 0. 138).Conclusion SNP of PD-1.1 gene may be used as a marker to predict the early virologic response to IFN-α treatment in Chinese CHB patients.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体外分离培养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的可能机制,观察HCV感染滋养层细胞后在细胞内的具体定位。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后,以HCVRNA阳性血清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体外感染实验,不同时间终止实验,制备电镜标本,透射电镜观察。结果HCV感染滋养层细胞的过程中有吞噬小泡形成,形态学上符合被覆小凹的特点;感染后HCV病毒样颗粒多定位于粗面内质网附近。结论HCV可以感染滋养层细胞,其感染过程可能是被覆小凹介导的内吞过程。本研究提供了HCV体外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具体方式的形态学资料,对HCV宫内传播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0.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鞍结节脑膜瘤源于蝶鞍结节或视交叉部位的蛛网膜,与视路、下丘脑、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关系密切,手术难度较大.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明显地提高了手术效果,但手术入路较多,尚未统一,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作者选用翼点入路处理鞍结节脑膜瘤.现将我院1996年至2003年应用翼点入路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13例鞍结节脑膜瘤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