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3篇
  免费   7003篇
  国内免费   298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24篇
基础医学   1175篇
口腔科学   31篇
临床医学   618篇
内科学   306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48篇
外科学   237篇
综合类   859篇
预防医学   3099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130篇
中国医学   456篇
肿瘤学   2549篇
  2023年   608篇
  2022年   1206篇
  2021年   1074篇
  2020年   1254篇
  2019年   1116篇
  2018年   886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692篇
  2015年   895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240篇
  2000年   272篇
  1999年   140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郭昊  曾强 《现代预防医学》2022,(16):2951-2955
目的 了解华中地区青春期青少年体脂率状况以及与血压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为该地区青少年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2 019年4—6月在河南、湖南、湖北三省省会城市的15所中学对4 846名初中学生进行生物电阻抗(BIA)的身体脂肪测试和问卷调查及血压测试,通过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体脂肪率与血压偏高之间存在的关联关系。结果 华中地区省会城市青春期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0.96%。男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8.96%,女生为13.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48,P<0.01)。不同城乡、年龄、BMI和是否遗精/月经青少年血压偏高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χ2 = 7.28、86.98、178.68、45.76,P<0.01)。青春期青少年体脂率平均为(23.14±9.26),其中男生为(21.02±10.86),女生为(25.25±8.13),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值 = - 15.248,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男生体脂率<P 25者相比较,P25~<P50、P50~<P75、P75~<P90、≥P90者患血压偏高的比例是其3.14(OR值95%CI = 1.76~5.52)、4.05(OR值95%CI = 2.31~7.01)、6.33(OR值95%CI = 3.55~11.17)、12.44(OR值95%CI = 6.97~22.13)倍(P<0.01);与女生体脂率<P 25者相比较,P50~<P75、P75~<P90、≥P90者患血压偏高的比例是其2.25(OR值95%CI = 1.45~3.45)、3.29(OR值95%CI = 2.09~5.12)、6.14(OR值95%CI = 3.88~9.64)倍(P<0.01)。结论 华中地区省会城市青春期青少年体脂率与血压偏高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男生关联关系大于女生,今后应保持合理的体脂率,以预防血压偏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本研究针对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调查分析了家庭医生服务开展现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家医服务平台的建设情况并提出了改进建议。方法 本研究共抽取了成都市六个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每家机构的1名管理人员和1个家庭医生团队分别进行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调查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2月。结果 成都市双向转诊取得一定成效,但下转难情况依然突出;有偿签约效果不好,居民就诊观念需转变;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不足,家医服务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家医信息化平台存在诸多问题,功能亟需改善;家医的绩效考核制度有一定激励作用,但仍需完善;基层卫生投入不足,家医政策落地难。结论 规范分级诊疗秩序,畅通双向转诊通道;加强官方媒体宣传力度,转变居民就诊观念;提升基层职业吸引力,培养优质人才;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家庭医生信息化服务平台;健全家庭医生绩效考核制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完善家医配套政策与措施,强化基层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今后科学有效防治老年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描述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现状及变化趋势,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10004例,就诊延迟6146例,就诊天数中位数为22(8,56),就诊延迟率为61.44%;2011—2020年,整体呈下降趋势(x2趋势=427.926,P<0.001),不同性别(男性x2趋势=243.848,P<0.001;女性x2趋势=185.402,P<0.001)和年龄组(≤<70岁x2趋势=281.925,P<0.001;70~80岁x2趋势=123.219,P<0.001;>80岁x2趋势=20.175,P<0.001)患者就诊延迟率也均呈下降趋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汉族、本地户籍、因症就诊、Ⅰ型肺结核患者相比,其他少数民族(OR=1.308, 95% CI: 1.177~1.454)、因症推荐(OR=1.392, 95% CI: 1.108~1.749)、Ⅱ型(OR=3.314, 95% CI: 2.071~5.302)、Ⅲ型(OR=3.149, 95% CI: 2.104~4.713)、Ⅳ型(OR=2.695, 95% CI: 1.741~4.171)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高,流动人口(OR=0.707, 95% CI: 0.631~0.792)、转诊(OR=0.658, 95% CI: 0.597~0.726)、追踪(OR=0.873, 95% CI: 0.778~0.980)患者发生就诊延迟风险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海省2011—2020年老年肺结核患者就诊延迟率较高,民族、户籍、患者来源和诊断分型是就诊延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气候变化给医疗卫生机构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威胁,医疗卫生机构亟需提高自身的气候韧性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如何系统评价医疗卫生机构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成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工作重点。方法 使用范围综述筛选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评价工具相关文献和最新进展,并对密切相关的文献采用引文检索拓展研究范围。结果 借鉴国际经验已开发出适用于我国的《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但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的指南和要求仍在探索中。国际上已经发展了三套较完整的工具包和指南,并已探索性开展了实地应用,包括加拿大的医疗卫生机构气候变化韧性工具包、美国的可持续和气候韧性医疗卫生机构工具包,以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的医疗卫生机构指南。结论 医疗卫生机构气候韧性和环境可持续能力评价工具构建是开展脆弱性评估和干预的基础,应积极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开发适宜我国的评价工具,以增强机构和人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通过调查我国5省基层卫生人员医防工作的参与情况与对开展医防融合工作的认知现状, 探讨目前基层医防融合工作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防融合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根据地域方位差异分别抽取四川、贵州、江西、江苏和广东5个省,再依据经济状况每省选取3个区县,共15个区县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人员(6 439名)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 对调查数据进行描述并对医防融合工作参与情况与认知现状进行检验。结果 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958名卫生人员中,仅有292人(30.5%)同时参与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服务,有615人(64.2%)只参与公共卫生服务; 51.7%的公共卫生工作人员以独立公共卫生服务的方式参与基本卫生服务。从事公共卫生工作的卫生人员主要以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专业为主,仅15.6%的人员具有预防医学专业背景。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1 964名人员中,1 464人(74.5%)医疗服务与公卫服务均参与,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时间相对较少。不同岗位的卫生人员参与医防工作的情况不同(=2 208.874,P<0.001)。结论 基层临床医疗工作与公共卫生工作机制相对独立。公共卫生工作人员因缺乏疾病诊断治疗能力或无处方权而不能很好地参与到临床医疗工作中; 临床医疗工作人员因缺乏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参与受限。 建议整合医防融合服务机制,打造基层整合型服务; 培养基层医防复合型人才,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相似文献   
106.
陈露  马芳  马蕊  马国芳 《现代预防医学》2022,(21):3944-3950
目的 评估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文件效力和实施效果,为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制定建言献策。方法 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北大法宝”检索系统以“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体系”、“疾控”为主要检索词检索2003—2022年中央、国家及各部委发布的政策文件,经筛选后最终纳入52项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将政策效力划分为政策力度、政策措施、政策目标3个维度,用疾病预防控制支出表示政策效果,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环境型、供给型、需求型三种不同政策工具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2003—2022年,我国疾控体系建设相关政策数量与总体效力值呈现平稳波动,且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政策平均效力值呈M型稳定变化趋势,整体水平偏低; 政策措施得分最高,政策目标次之,政策力度得分最低。相较于其他两种政策工具,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高,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频率最低; 环境型(Coef.=0.732,P=0.015)、供给型(Coef.=0.64,P=0.010)、需求型(Coef.=0.523,P=0.035)三种政策工具对政策实施效果均具有促进作用,滞后期保持在1~2年; 上一年度的疾控支出对下一年度的政策效果具有促进作用(Coef.=0.74,P=0.032)。结论 我国疾病预防控制政策效力不断提高主要源于政策颁布数量的累计效应; 不同政策工具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三类政策工具均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政策实施效果起到一定影响,且环境型政策工具最优; 疾病预防控制相关支出会强化政策实施效果,推动疾控体系建设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对感染性腹泻样本进行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进行病毒分离,研究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原学及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采集广东省广州市、东莞市和江门市临床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多重RT-PCR扩增和微球杂交技术检测鉴定,并对轮状病毒A组阳性样本进行分离后,采用半巢式PCR试验对阳性细胞培养物进行G/P基因分型。结果 共纳入706例合格病例,病原体总检出率43.06%,病毒检出率18.13%高于细菌检出率8.36%高于寄生虫检出率1.27%。病毒病原谱以轮状病毒A组G9P[8]和诺如病毒GII型感染为主,细菌病原谱以沙门菌和艰难梭菌为主,寄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为首。不同季度、不同年龄组病原谱构成各不相同。轮状病毒A组主要受累群体为≤5岁儿童,主要时间分布于1—4月,基因型呈现多样性,包括G2P[4]、G3P[8]和G9P[8]。结论 2019年广东省部分地区感染性腹泻病毒类病原体高于细菌类高于寄生虫类,轮状病毒A组G9P[8]、诺如GII型、沙门菌和蓝氏贾第鞭毛虫是最主要的病原体,且G9P[8]型A组轮状病毒毒株在轮状病毒感染中占主导趋势。在防控病毒性和细菌性腹泻的同时,应警惕寄生虫所致腹泻并重视混合感染的病原学监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方法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发生之间的关联。方法 基于欧洲人群血清GDF15和CLL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公开数据库,筛选与血清GDF15水平相关的遗传变异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采用逆方差加权法评估遗传学预测的血清GDF15浓度与CLL发生的关联,采用最大似然比法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MR-Egger回归探讨工具变量潜在多效性。结果 研究共纳入3个单核苷酸多态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血清GDF15水平与CLL发生风险之间存在负相关,GDF15浓度每升高一个标准差(SD),CLL发生风险降低33%(95%置信区间:2%~54%)(P=0.039)。敏感性分析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此外,MR-Egger回归未发现存在多效性。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欧洲人群中,血清GDF15水平与CLL发生之间可能存在负相关,仍需大样本人群研究及体内外实验进一步阐明GDF15在CLL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为高血压防控“关口前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2018年广东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按照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纳入5 636名≥45岁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运用SAS 9.4软件进行Rao-Scott 检验和基于复杂抽样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状况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运用R 4.0.5软件绘制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分析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的量效关系。结果 广东省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是37.93%,平均睡眠时间是(7.36±1.61)h; 其中男性平均睡眠时间多于女性,而女性睡眠问题比例显著高于男性。经多因素回归模型控制后,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OR=1.280,95%CI:1.128~1.452; OR=1.300,95%CI:1.038~1.627)、入睡困难(OR=1.286,95%CI:1.018~1.626)、中间觉醒≥2次(OR=1.239,95%CI:1.036~1.483)和服用安眠药(OR=1.567,95%CI:1.086~2.261)均使高血压患病风险升高。结论 广东省中老年人群的睡眠时间不足或过多、入睡困难、中间觉醒≥2次和服用安眠药均与高血压患病显著正相关,应对该特征的人群进行干预,旨在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运用经典测量理论与项目反应理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生命质量量表QLICD-PU(V2.0)的条目进行分析与评价,为量表的改进与完善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QLICD-PU(V2.0)对17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测评,采用经典测量理论中的变异度法、相关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同时应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Samejima等级反应模型计算每个条目的难度、区分度系数和信息量,来评价QLICD-PU(V2.0)量表条目的质量。结果 经典测量理论结果提示QLICD-PU(V2.0)共性模块中变异法计算在总的41个条目中条目标准差小于0.90的有7个; 在总的41个条目中有9个条目与其所在领域的相关性比较低; 项目反应理论结果显示所有条目的区分度较好,取值范围均在1.01~1.69; 在总的41个条目中33个条目的难度系数取值范围在-3.94~3.70,且随着难度等级(B1→B4)的增加呈现出单调递增的趋势; 共性模块条目的平均信息量均较好,特异模块的平均信息量不太理想。结论 QLICD-PU(V2.0)量表所有条目区分度,大部分条目的难度以及共性模块平均信息量比较好,量表具较好的信度,但仍然有部分条目有待进一步修订并验证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