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乌司他丁干预前后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血乳酸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和意义.方法:2018-03~2020-03选取我院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86例,采用常规治疗38例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乌司他丁干预治疗48例为试验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乳酸、CRP及PCT水平,用胸阻抗法检测PaO2/FiO2,统计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及28 d死亡情况.结果: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后7d的血乳酸、CRP和PCT浓度分别低于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3d的血乳酸及CRP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后PaO2/FiO2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治疗后APACHE Ⅱ和SOF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28 d内死亡率为18.75%,低于对照组42.11%(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严重脓毒症性ARDS患者加以乌司他丁注射液治疗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机体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验证三子咳喘胶囊对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阻肺证)的疗效,并对其安全性作出客观评价.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试验,将慢性支气管炎痰湿阻肺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3例,对照组15例.试验组口服三子咳喘胶囊2粒/次,空白模拟剂3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桂龙咳喘宁胶囊5粒/次,每日3次,疗程均为10天.结果:临床总体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率23.26%,显效率39.53%,有效率37.21%,愈显率62.79%;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0.00%,显效率33.33%,有效率46.67%,愈显率53.33%.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临床控制率20.93%,显效率37.21%%,有效率41.86,愈显率58.14%;对照组临床控制率20.00%,显效率33.33%,有效率46.67%,愈显率53.33%.两组对咳嗽、咳痰、喘息均有明显疗效.以上疗效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三子咳喘胶囊临床疗效确切,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与桂龙咳喘宁胶囊相仿.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在国内外均为常见病和多发病,哮喘患病率的地区差异性较大,各地患病率约1%~13%不等,我国近年上海、广州、西安等地抽样调查结果,哮喘的患病率约1%~5%.  相似文献   
14.
1 临床资料 我院1996-09/2007-05经耻骨上膀胱穿刺施行尿道会师术15例,均为男性,年龄17~60(平均35)岁. 骑跨伤9例,骨盆骨折并尿道损伤6例. 尿道造影示,球部9例,膜部6例,均于术前导尿失败. 手术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用10 mm穿刺针由耻骨上约3 cm处行膀胱穿刺,吸尽尿液,分别由尿道外口插入金属导尿管,经膀胱穿刺口由尿道内口插入尿道探子,二者汇合后引导金属导尿管进入膀胱.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康与疾病定量测试法(RTHD-LVS)"七轴诊断系统对评估综合医院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的适用性。方法按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选取66例围绝经期患者,应用RTHD-LVS等进行评估,并应用氟西汀和心理干预等治疗6周。结果轴1精神障碍:66例患者的第一诊断均符合ICD-10抑郁发作诊断标准;轴2人格特征:66例内、外向人格特征突出者各7例(10.6%),中间型人格52例(78.8%);轴3躯体状况:本组患者均符合WHO围绝经期研究组对围绝经期的定义,有月经紊乱史。其中部分患者在评定时存在一项或多项中重度躯体症状,如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症状45例(68.2%);轴4社会心理因素:患者病前1年以内有肯定的精神刺激作为诱因者42例(63.6%),主要为求医问题、职业问题等。轴5社会功能:本组患者目前社会功能水平评为较好与一般者10例(15.2%),而病前两年最佳社会功能水平较好与一般65例(9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3,P〈0.01)。患者目前功能稍差或更差者(F50≥5)55例(83.3%),与最重社会功能损害稍差或更差者(F51≥5)56例(84.8%)几近相等。轴6现状总评:本组患者评定当时现状为无效或恶化者61例(92.4%)。患者的现状总评与M41自知力及轴5目前社会功能评定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64(P〈0.001)与r=0.254(P〈0.01);轴7诊断轴间的关系:本组患者的抑郁障碍系围绝经期月经紊乱所致,表达为:轴3围绝经期月经紊乱—(3)→轴1围绝经期抑郁障碍。结论RTHD-LVS的七轴诊断系统适用于绝经期抑郁障碍的诊断,并且从生物心理社会各层面作了全面的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应用清肺活血方对其凝血和纤溶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将48例AECOP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肺活血中药,治疗10 d,治疗前后均检测凝血和纤溶活性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略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显示常规治疗虽能使患者病情得到改善,但无法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和纤溶活性改善明显(P0.01或P0.05),显示其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的高粘、高凝状态。结论对AECOPD患者常规治疗同时配合清肺活血治疗,效果肯定,防止血栓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IL-10、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IL-10和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与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5例,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培养获得DC组.培养期间用IL-10刺激的为imDC组;TNF-α刺激的为mDC组;先后用IL-10、TNF-α刺激的为imDC+TNF-α组.各组收获细胞后分别检测反映DC成熟度的各种分子及其体外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结果 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HLA-DR、HLA-A、B、C和CD86表达,IL-12p70分泌及其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均低于健康者组(P<0.01).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mDC与健康者mDC表达的HLA-DR、HLA-A、B、C和CD8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mDC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和分泌的IL12p70均明显增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imDC的HLA-DR、HLA-A、B、C和CD86低表达,分泌的IL-12p70极低,不能强烈激活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与D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TNF-α刺激后HLA-A、B、C,HLA-DR,CD86仍低表达,分泌的IL-12pT0和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仍较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的上清夜中IL-21的ELISA检测值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和功能上低于健康者.TNF-α可促进常规培养的DC成熟为mDC、IL-10可抑制DC成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同健康者一样可进行有效的调控,分化成熟后功能强于健康者常规培养的DC,或可提高自体DC治疗性疫苗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卵巢良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生育期妇女,过去常因卵巢单侧良性肿瘤而行患侧附件切除或破坏功能性的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现多主张在绝经前尽可能保留术时肉眼观正常的卵巢,大力提倡开展卵巢良性肿瘤剥出术 [1].我院在2006年5月-2008年4月期间对5-10cm的23例卵巢良性肿瘤病人实施了经腹小横切口卵巢良性肿瘤剥出术,其切口长 3-5cm,手术时间短,病人恢复快,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HBV无症状携带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HBV无症状携带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及功能.方法 抽取健康对照者(A组)、HBV无症状携带者(B组)外周静脉血,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PBMC,用TNF-α、IL-10分别和rhIL-4、rhGM-CSF刺激培养,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mDC)、不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rhIL-4、rhGM-CSF刺激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DC)作组内对照.imDC组加入TNF-α刺激,检验imDC的稳定性.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反映树突状细胞成熟度的各种分子.结果 A、B组内mDC细胞膜表达HLA-DR,HLA-ABC分子,分泌的IL-12p70与imDC、DC、imDC+TNF-α组相比明显增加;A、B组间mDC的HLA-DR,HLA-ABC表达无显著性差异,IL-12p70分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DC的HLA-ABC、HLA-DR低表达,IL-12p70分泌也较低,与本组内DC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imDC的HLA-DR,HLA-ABC低表达,IL-12p70分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mDC加入TNF-α后HLA-ABC、HLA-DR仍低表达,IL-12p70分泌低于本组内DC,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组间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A、B组,TNF-α均有效促进DC成熟为mDC,IL-10均抑制DC的成熟,不受A、B组细胞来源影响.mDC分泌大量IL-12p70,并在B组低于A组,说明B组mDC存在一定的功能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