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17篇
  免费   887篇
  国内免费   905篇
耳鼻咽喉   340篇
儿科学   181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830篇
口腔科学   277篇
临床医学   2288篇
内科学   1867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639篇
特种医学   10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2311篇
综合类   6185篇
预防医学   3135篇
眼科学   434篇
药学   2427篇
  16篇
中国医学   2766篇
肿瘤学   662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182篇
  2020年   210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83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76篇
  2015年   342篇
  2014年   722篇
  2013年   748篇
  2012年   889篇
  2011年   1019篇
  2010年   1242篇
  2009年   1208篇
  2008年   1284篇
  2007年   1200篇
  2006年   1098篇
  2005年   1118篇
  2004年   1162篇
  2003年   1070篇
  2002年   954篇
  2001年   893篇
  2000年   901篇
  1999年   763篇
  1998年   713篇
  1997年   705篇
  1996年   697篇
  1995年   655篇
  1994年   613篇
  1993年   476篇
  1992年   429篇
  1991年   410篇
  1990年   335篇
  1989年   366篇
  1988年   266篇
  1987年   255篇
  1986年   207篇
  1985年   180篇
  1984年   182篇
  1983年   152篇
  1982年   109篇
  1981年   145篇
  1980年   98篇
  1979年   71篇
  1978年   32篇
  1965年   28篇
  1964年   21篇
  1959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术前放化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保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术前放化疗对低位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保肛的影响.方法:将66例位直肠癌病例非随机同期临床分组,A组接受术前放化疗, B组术前行单纯化疗,C组术前未行放疗以及化疗.3组患者术前、术后均给予同样的营养支持治疗.统计各组的保肛率.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3组病例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第7天T细胞亚群百分率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结果:全部病例均行直肠癌根治术.A组保肛率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治疗前、治疗后及术后T细胞亚群的百分率无明显变化;3组病例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NK细胞活性也无明显变化;3组病例术后与治疗前、治疗后相比, NK细胞活性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病例之间的比较,各项免疫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放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改善症状、促进肿瘤的病理改变、提高保肛率,而且对机体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安全有效、合理可行的新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索移植肾脏不同时期纤维化进展的病理特点,笔者对本院近十几年出现的移植肾肾纤维化标本的病变特点进行病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抗癌药物动脉灌注后对局部轴型皮瓣血运影响的组织学评价。方法在猪腹部的腹壁上动脉插管灌注抗癌药物,10d后在猪腹部形成以腹壁上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通过对灌注区域轴型血管供养的岛状皮瓣的成活率、光镜、透射电镜及血管铸型透明标本的组织学观察,显示其血管结构及构筑的变化。结果抗癌药物用于局部动脉灌注后,使局部轴型血管支配的血管网有损伤的表现,岛状皮瓣远端的血运显著降低。结论抗癌药物经动脉灌注后可影响局部轴型皮瓣的血运,使皮瓣血供的安全范围缩小,为提高相关修复手术的成功率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4.
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肺鳞癌组织中淋巴管密度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肺鳞癌纵隔淋巴结无转移组22例,肺鳞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组18例,肺炎性假瘤组10例.用LYVE-1/CD34免疫组化双染色法区分淋巴管和血管并观察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与手术纵隔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相比较.结果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远大于内部和炎性假瘤组织.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和炎性假瘤组织淋巴管密度相似.肺鳞癌组织周边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肺鳞癌组织内部淋巴管密度纵隔淋巴结转移组和无纵隔淋巴结转移组相似.结论肺鳞癌组织淋巴管生成主要在周边部,肺鳞癌细胞主要经过原发灶周边部增生的淋巴管转移至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65.
深低温保存大月龄胎儿血管和瓣膜组织的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 用形态学方法评价深低温保存大月龄胎儿血管和瓣膜组织的效果。②方法 同种材料取自大月龄脑死亡胎儿。在冷冻保护液浸泡后置于4℃冰箱冷平衡,特制无菌冷冻袋包装。用液氮蒸气梯度降温方法完成降温,-196℃长期保存。复温后光镜、电镜观察血管组织形态并与复温前比较。③结果 修剪后和解冻后的血管及瓣膜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光镜、电镜观察显示解冻后的主动脉基本结构完整,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形态结构正常,排列规则,局部可见黏液样变性以及部分内皮细胞脱落。④结论 本法同种材料的取材、冷冻保存效果可靠。初步建立了综合采集、长期冻存大月龄胎儿血管和瓣膜组织的方法和技术标准,为大月龄胎儿血管和瓣膜库的建立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6.
弱视眼是眼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之高,患弱视学生之多,应引起家长和老师们的关注。目前,各种药物与物理治疗均未能取得好的效果,而摘掉眼镜,使视力恢复正常是人们梦寐以求的愿望。易患弱视眼的学生弱视是指眼内没有器质性病变,戴眼镜又不能将视力矫正到正常水平的一种眼病。我国规定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低于0.9者列为弱视。弱视是较常见的儿童眼病,据统计,儿童中弱视发生率为1.3%~30%。造成弱视的主要原因可分5大类。1.睡眠时间少的孩子。在儿童生长发育的快速期,特别是7~9岁和12~14岁时,如果睡眠时间少,会引起部分儿童发生弱…  相似文献   
67.
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与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35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32岁。发病时间平均为术后 5 9d。 结果  4 3例患者中 ,白色念珠菌 16例 ,克柔念珠菌 4例 ,近平滑念珠菌 2例 ,曲霉菌 4例 ,毛霉菌 3例 ,新型隐球菌 1例 ,奴卡菌 2例 ,其中 14例有细菌、巨细胞病毒混合感染。 11例培养阴性。氟康唑10 0mg/次 ,3次 /d ,连续 10d ,治愈 2 3例 ;两性霉素B脂质体 5 0mg/d ,连续 10d ,治愈 17例 ;死亡 3例。 结论 肺部真菌感染是肾移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 ,死亡率高。早期诊断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8.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儿童胫腓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5例,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9例。结果随访2—4个月,均获骨性愈合,无骨感染、骨外露、肢体肿胀、关节僵硬。结论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取材方便,适合于基层医院使用。  相似文献   
70.
踝关节X线片分析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测量正常成人踝关节X线片的有关数据,提高踝关节损伤诊断的准确率,以利于早期治疗、提高疗效。方法40例正常踝关节X线片,测量踝关节间隙内侧宽度、上方胫距关节间隙宽度、距骨外侧与外踝胫侧骨重叠影宽度、侧位片距骨与胫骨之间的宽度、下胫腓联合的宽度、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构成重叠的宽度共六组数据。结果踝穴内侧宽度平均(3.8±0.5)mm,正位距胫关节宽度为(3.0±0.5)mm,距骨外侧与外踝的重叠影为(4.1±2.2)mm,侧位片中距骨与胫骨的间隙为(2.8±0.5)mm,下胫腓联合宽为(3.2±0.7)mm,胫骨外侧与腓骨胫侧重叠影宽平均为(7.7±1.9)mm。结论综合分析各组正常值,结合其它骨折改变,超过正常值范围是距骨脱位移位下胫腓联合分离的依据。多组数据改变可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