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1篇
神经病学   13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21.
目的 阐述射波刀(Cyberknife)临床应用的初步体会.方法 应用射波刀治疗的18例28个靶区不同种类和部位肿瘤病人中2例典型病例进行讨论.结果 初步应用表明射波刀由机器人投射、实时影像追踪定位、红光二极管同步追踪摄像机等6个子系统组成的.射波刀是全新的放射外科设备,它开创性地应用非等中心、非共面、非聚焦的"三非"放疗模式,在靶区外半球面上有100个结点,1200条射束可供计划系统选择.应用骨骼结构作为参考框架实时影像追踪定位,确保了治疗精准度在亚毫米水平;采用大剂量单次或2~5低分次放疗模式治疗全身各部位肿瘤.本组随访8~12周,症状和体征均有好转,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0级.结论 射波刀是兼容放射外科和放射治疗的新一代设备,属于全新的放疗模式,拓展了放射外科治疗全身肿瘤领域.  相似文献   
22.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无症状性脑膜瘤的发现越来越多,但在治疗策略上仍存在争议[1-6].1990年2月至2005年5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手术治疗无症状性脑膜瘤84例,占同期脑膜瘤手术病例的7.80%(84/1083),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
神经外科患者并发肺栓塞常常预后凶险。在我院1994年至2000年收治的6022例神经外科患者中并发有肺栓塞者共19例,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和方法 1.临床资料:19例并发肺栓塞患者占同期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的0.32%;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3±11)岁。肺栓塞发生后的临床表现:呼吸困难或气短15例,咯血7例,晕厥或突发意识障碍加重4例。体温高于38℃者14例。呼吸(19±5)次·min-1,心率(105±26)次·min-1。血压升高8例,占42.1%,降低1例。5例出现紫绀。5例发病前患有静脉炎,8例发病前患有静脉栓塞。听诊:肺部闻及湿罗音10例,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7例。 2.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气分析:PaO2(10.1±0.1)kPa,其中PaO2≤8 kPa14例。PaCO2正常5例,降低7例,升高7例。9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5例出现Ⅱ型呼吸衰竭。血常规:白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红细胞压积9例高于正常值。血生化:13例有电解质紊乱,血糖升高11例。心电图:电轴显著右偏4例,出现肺性P波2例。X线检查:13例患者进行了胸部X线检查,其中7例出现浸润性阴影,4例出现局部肺纹理减少。  相似文献   
24.
脊椎管内脓肿是较少见的脊髓压迫症,且易误诊,常在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或经手术探查方可确诊。其预后与术前神经损伤程度及时间关系密切。临床上可分硬脊膜外、硬脊膜下及脊髓内三种。本院自1959~1978年7月收治28例,其中硬脊膜外20例,硬脊膜下4例,脊髓内4例。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 1.性别和年龄:本组男18例,女9例;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方法:24例患者中,18例CT平扫呈低密度,16例行MRI扫描,15例显示肿瘤T1加权像呈低信号,1例为混杂信号,T2加权像均为高信号,CT和MRI均无强化;17例瘤体实质直接包绕三叉神经,7例瘤体在三叉神经前内方将三叉神经压向后下方,3例使神经移位的同时,对侧小脑上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结果:13例行肿瘤全切除,9例行肿瘤次全切除,遗留部分包膜未切,2例行大部切除。24例术后面部疼痛停止发作,随访1年以上疼痛未复发。结论:三叉神经痛型桥小脑角胆脂瘤CT和MRI扫描有特征性表现,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肿瘤和周围结构的关系以确定是否全切,对于同时受微血管压迫的病例,除行肿瘤切除外,同时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后多数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6.
目的 将人的酪氨酸羟化酶(hTH)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hGDNF)基因共同转染SH SY5Y细胞,筛选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 TH和 GDNF的工程细胞,探讨其在帕金森病(PD)基因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 将 hTH和 hGDNF cDNA插入表达载体 pcDNA3 .0 和 pcDNA3 .1,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 pcDNA3 1/hGDNF和 pcDNA3 0/hTH,然后转染至 SH SY5Y细胞系,利用RT PCR鉴定和筛选出高效稳定表达阳性克隆。将此工程细胞与大鼠原代多巴胺能神经元共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检测观察多巴脂能神经元的数目和生长状态。 结果 (1)双转基因工程细胞可防止多巴脂能神经元退变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元数目最多提高了 2 8 倍(P<0 .01);(2)工程细胞可抵抗N 甲基 苯基吡啶(MPP+)对多巴脂能神经元的毒性损伤作用,与对照组比较,细胞数目增加了83 .6%(为7 6倍,P<0. 01)。 结论 首次成功建立了可同时高效稳定表达人 TH和 GDNF双基因的工程细胞,对多巴脂能神经元有防、治兼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一般资料 本组 15例 ,占同期脑膜瘤住院患者的5 2 % (15/ 2 89) ,女性多于男性 (10 / 5)。平均年龄4 3 76 (2 0~ 78)岁。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到手术时间 :3个月以下 1例 ,3个月~ 1年 8例 ,1年以上 6例。入院时症状和体征 :头痛 9例 ,视觉改变 5例 (视力障碍 2例 ,视野损害 3例 ) ,嗅觉障碍 8例 (嗅觉减退 4例 ,缺失 4例 ) ,精神改变 6例 ,癫痫 2例 ,运动障碍 2例 ,衰弱 1例 ,大小便失禁 1例。视乳头水肿 11例。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 4例 ,CT12例 ,MRI 5例 ,血管造影 2例。治疗结果 双冠切口单侧或双侧开颅 ,显微外科切除肿瘤 ,先肿瘤…  相似文献   
28.
消炎痛抑制胶质瘤细胞合成前列腺素E2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晓光  周修玉  吴承远 《肿瘤》2000,20(1):43-45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与PGE2之间的内在联系,找出消炎痛类药物做为胶质瘤辅助治疗的可能性。方法 对20例胶质瘤标本进行细胞培养1周,测其上清液中的PEG2含量。对10例胶质瘤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消炎痛溶液,培养1周后测其上清液PGE2的含量。同时对15例胶质瘤患者血浆中PGE2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胶质瘤合成PGE2的量高于正常脑组织合成PGE2的2倍以上(P<0.001)。不同浓度的消炎瘤对胶  相似文献   
29.
Trigeminal neuralgia (TN) is defined by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as “a sudden, usually unilateral, severe, brief, stabbing, recurrent pain in the distribution of one or more branches of the fifth cranial nerve“, The incidence rate is about three to five cases per year per 100000 persons and  相似文献   
30.
一、资料与方法颅内动脉瘤30例,男15例,女15例。平均年龄49.43±11.03岁。病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1h至5年。全部病人均全麻下行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同期收治脑肿瘤病人13例,男5例,女8例。平均年龄45.36±17.24岁。均采取翼点入路脑瘤切除术。健康成人10例,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43±13.2岁。检查方法:术前、术后第3-5天、7-10天分3次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标准:VMCA>120cm/秒,同时满足Lindegard指数>3(Lindegard指数=VMCA/VICA,VMCA为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ICA为同侧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术前1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