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科学   10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1 毫秒
61.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前裂口的评估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为探讨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前裂口评估的意义及方法,作者分析了32例以螺旋CT为主要术前检查评估方式、少数采用MRA检查的病例,并与术中DSA对比。结果表明,第一裂口发现率CT检查为90.32%,MRA为66.7%,DSA为100%;大部分裂口位于断面片时钟位的3-7点;多裂口情况下CT与DSA检查结果有一定差异。提示术前准确评估裂口将有利于手术方案、移植物的选择;CT是术前评估裂口的最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2.
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内漏的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32例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中发现内漏4例,即时腔内方式治愈3例,自愈1例;术后迟发型内漏1例。内漏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术中DSA及术后螺旋CT是发现内漏的有效方法;发生内漏后主张尽快以腔内方式治疗;小量内漏可自愈;迟发型内漏的治疗及转归有待继续讨论。  相似文献   
63.
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序贯式动脉重建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作用 ,作者回顾性总结了 36例 (4 7条下肢 )下肢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外科治疗经验。对 47条下肢行动脉重建术后 ,踝肱指数增加了 (0 35± 0 12 ) ,近期通畅率 10 0 %。死亡 2例 ,1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 ,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两年内通畅率 89 2 % ,5年通畅率 70 2 %。说明序贯式动脉重建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安全有效的 ;手术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流出道和流入道 ,使移植血管和流出道血管相匹配 ;使用“共同流出道技术”和“生物复合移植物”能增加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64.
动脉注射血管生长素促进缺血肢体血管生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重组人血管生长素(rhANG)动脉内注射对家兔缺血肢体血管生长的作用,制作家兔后肢缺血模型,于术后第11天经动脉内导管一次性注射不同剂量的rhANG。分别作肢体动脉造影、放射性核素血流及肢体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测定。结果发现,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相比各项指标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动脉内注射rhANG对家兔缺血肢体血管生长明显促进作用,并随ANG剂量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腹主动脉瘤患腔内隔绝术(EVGE)后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78例腹主动脉瘤患传统手术(OS)及EVGE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肌酐,尿素氮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上述指标均无显性差别。术后OS组总蛋白,白蛋白均有显下降,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明显升高;球蛋白,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无明显变化。EVGE组术后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均明显下降,直接胆红素增加,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术后OS组较EVGE组白球比值明显下降(P=0.0082),BUN明显升高(P=0.0497)。结论:EVGE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小,是适合腹主动脉瘤患的微创疗法。  相似文献   
66.
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65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人接受了腔内隔绝术。术后监测各项生命体征,观察尿量及颜色、两上肢脉搏及血压、上下肢血供及末梢循环、肢体肌力变化、胸背部疼痛及神经反射。结果:移植物置入成功率为98.46%,术中输血量平均为93.5ml。心电监护平均48h,其中52例入ICU病房,平均监测19h。胃管留置平均3h,尿管平均留置16h。术后发生脑血管意外2例、胸骨后疼痛5例、左上肢乏力3例、血小板降低64例、术后发热58例、切口渗血或血肿5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有一定特殊性。该术式虽属微创手术,但术后易出现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分支动脉闭塞及移植物引起的胸痛、大量X射线引起的腔内隔绝术后综合征等,应掌握处理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67.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移植物感染是血管移植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目前正在临床逐步推广应用。本文总结了我院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移植物感染一例的经验教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8.
我们在建立海战开放性损伤的动物模型基础上,观察了去甲万古霉素抗感染血管材料抗感染效果,以验证其在海战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1材料和方法(1)血管移植物:选用未经载药处理的涤纶血管移植物植入对照组动物,去甲万古霉素载药涤纶血管移植物植入实验组动物。上述2种血管材料均  相似文献   
69.
腔内隔绝术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EVGE)为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TAD)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变化 [1 ] 。其治疗原理是通过股动脉将支架 -人造血管复合体移植物 (stent-graft,SG)导入至裂口附近 ,SG释放后将裂口封闭 [2 ]。术中准确判断相关解剖情况是影响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3] 。现将术中 DSA评估假腔的价值探讨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116例经螺旋 CT或 MRA明确诊断的Stanford B型 TAD患者接受了 EVGE治疗。其中男 96例 ,女 2 0例 ,年龄 2 6~ 84岁 ,平均 (5 4 .9± 13.6 )岁。单一裂口 72例 ,多裂口 …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讨论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EVE)中主体-单肢对接式移植物的应用经验及术中问题的解决方法。方法 87例肾动脉水平下AAA的EVE中采用了主体-单肢对接式移植物,经股总动脉或髂动脉将输送器导入预定位置,释放移植物,在瘤腔内将移植物单肢与主体连接形式分叉型血流通道,将动脉瘤隔绝。结果 遇到的技术性问题主要有:输送器导入困难、SG释放困难、输送器退出困难、SG主体-单肢连接困难、定位不准确、植入后髂动脉内流出道不通畅、内漏等。经术中即时处理后,最终内漏率为5.75%。结论 内漏量可根据DSA时造影剂充盈瘤腔的速度来判断,最有效的处理是增加延伸移植物。而术前充分评估、充分准备各 器具、熟悉各种器具的特点及使用方法、做好出现技术性困难的应变措施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