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摘要 目的:设计并合成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氮杂甾体衍生物。方法:对文献合成方法进行了适当改进,以去氢表雄酮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化、肟化、重排三步得到17a氮杂雄甾衍生物,将其用本实验室自筛的菌种Mucor circinelloides lusitanicus进行生物转化。结果与结论:以78%的收率得到17a氮杂雄甾衍生物,转化结果表明菌种Mucor circinelloides lusitanicus能够水解17a氮杂雄甾3位的酯键,同时产生其7α羟基化衍生物。化合物的结构经IR(红外光谱)、NMR(核磁共振光谱)及MS(质谱)等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探索膀胱癌患者预后监测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85例.临床分期T(is)~T1期55例,T2~T4期30例;组织学分级G1 27例,G2 40例,G3 18例.膀胱肿瘤电切术后随访1年,每3个月复查.术后第3个月均未复发.术后6个月复发20例,9个月复发18例,术后12个月复发19例,共57例设为复发组.28例术后1年内未复发者设为未复发组.复发组T(is)~T1期35例,T2~T4期22例,未复发组分别为20例,8例.健康对照组5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各组尿液修饰核苷1-甲基腺苷(M1A)和1-甲基次黄苷(1 -MeI)的水平.统计学比较尿修饰核苷水平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 术后3个月未复发组尿液修饰核苷水平(M1A:3.24±0.40,1 -M eI:5.73±0.67)明显低于术前(M1 A:4.34±0.98,1-MeI:14.22±4.05,P<0.005),其后维持在低水平状况.术后3个月复发组(M1A:3.31±0.33,1 -MeI:5.67±0.55)低于术前(M1A:4.32±1.19,1-MeI:14.31±4.12,P<0.005),其后呈上升趋势并接近术前水平.未复发组和复发组术前尿液修饰核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M1A:2.91±0.84,1-MeI:5.56±1.25,P<0.01).复发组术后6、9、12个月尿修饰核苷水平(M1A分别为4.04±0.48、4.11±0.47、4.09±0.53;1-MeI分别为11.46±1.34、12.14±1.22、12.33±1.27)均高于未复发组和对照组(P<0.01).病理分级间与临床分期间尿液修饰核苷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组T(is) ~T1期患者尿液修饰核苷水平(M1A:5.92±1.28,1-MeI:20.01±8.53)高于未复发组(M1A:4.02±1.22,1-MeI:11.21±6.45,P<0.05),T2~T4中亦如此.结论 尿液修饰核苷检测对于膀胱癌术后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3.
李雯  周游  刘宏民  尤启冬 《药学学报》2009,44(2):101-108
疼痛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 目前钠通道被公认为镇痛药物研究的分子靶位。钠通道阻滞剂型镇痛药物通过有效阻滞钠通道, 能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 但临床上现有的镇痛药物均存在种种缺陷, 难以满足治疗需要。因此, 寻找全新结构类型和全新作用机制的钠通道阻滞剂型镇痛先导化合物对研发新一代镇痛药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报道的小分子钠通道阻滞剂型镇痛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研究, 详细讨论了它们的化学结构、钠通道阻滞作用和构效关系, 并评述了它们的现有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4.
八味丹参茶中丹参酚酸B和总丹参酮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八味丹参茶中丹参酚酸B和总丹参酮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八味丹参茶中丹参酚酸B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八味丹参茶中总丹参酮的含量。结果:八味丹参茶中丹参酚酸B含量为2.45%,八味丹参茶中总丹参酮含量为0.21%。结论: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可作为八味丹参茶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优化1,4-二氯酞嗪的合成工艺,提高反应收率。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经缩合和氯代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结果:改进了合成工艺,总收率提高到85.0%。合成的化合物结构均经HRMS和1H-NMR确证。结论:改进后的合成工艺,操作简化,产品质量提高,成本降低,该工艺切实可行,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冬凌草醇提物单次灌胃给药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方法按Bliss法设计试验,对小鼠单次灌胃,观察14d内小鼠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以小鼠急性死亡率为指标,测定冬凌草醇提物对小鼠LD50和LD50的95%的可信限。结果冬凌草醇提物单次灌胃给药的LD50为1.9923g/kg,LD50的95%的可信限为1.7213~2.3113g/kg。对死亡小鼠剖解后肉眼观察心、肝、肾、肺、脑、脾、胸腺等重要器官无明显异常发现,但多数动物十二指肠色红充血。结论冬凌草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毒性。  相似文献   
77.
马鞭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寻找马鞭草中药用活性成分,方法:分离鉴定马鞭草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的化合物,结果:从马鞭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得到3个化合物,经过光谱分析分别被鉴定为熊果酸(I),3α,24-二羟基齐墩果酸(II),7α,22S-二羟基谷甾醇(Ⅲ),结论:化合物Ⅲ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造模大鼠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豆根管食通高、中、低剂量组,化疗组,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食管组织p16、Rb、cyclinD1、CDK4的表达。结果各药物治疗组p16、Rb表达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豆根管食通高剂量组升高最为明显,与模型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D1、CDK4在食管癌模型组表达率明显提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豆根管食通口服液对食管癌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其抗癌作用的分子机理可能是通过上调抑癌基因p16、Rb,下调癌基因cyclinD1、CDK4的表达,阻断细胞由G1期向S期过渡,从而抑制大鼠食管癌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7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生物转化液中2种β-氨基醇类手性药物中间体含量及ee值的方法.方法:以Chiralcel OJ-H为手性分离柱,正已烷-异丙醇(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3 nm,进样量20 μL.生物转化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后进行测定.结果:2种中间体的分离效果良好,2种中间体在0.25~1.25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它们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18%和98.86%.在测定中间体含量的同时,还能测定样品的ee值.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精密度好,适合于生物转化液中β-氨基醇类手性药物中问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80.
目的:建立葛根素中乙醇及乙酸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色谱柱是以硝基对苯二酸改性的聚乙二醇(DB-FFAP)为固定相的石英毛细管柱(0.32mm×30m,0.25mm),以二氧六环为溶剂,柱温采用程序升温,载气为氮气,流速2.0ml/min,采用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温度为300℃,进样口温度150℃,分流比25:1,进样量1ml。结果:2种溶剂分离良好,在10mg/L到90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各自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进样精密度、溶液稳定性令人满意。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专属性强、准确度高,可用于原料药中乙醇及乙酸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