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2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6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1.
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在我国应用最为广泛,临床效果确切。实施PCEA,选择的麻醉性镇痛药以吗啡或芬太尼多见,应用哌替啶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旨在观察哌替啶用于PCEA的临床效应及其安全性,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选择心肺功能正常,无妊娠高血压,ASAI~Ⅱ级拟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病人60例,年龄2595±296岁,体重6572±596kg。随机分成两组,F组(n=30):用00004%芬太尼(4μg/ml)+015%丁哌卡因(15mg/ml…  相似文献   
12.
心脏缺血预适应对中性粒细胞功能与活性氧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缺血预适应中中性粒细胞黏附、浸润及活性氧释放的特点,旨在探讨预适应保护效应与白细胞功能及活性氧的关系。 方法:④实验于2000—06/2001—12在解放军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医学实验科及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实验室完成。选用杂种犬12条,雄性7条,雌性5条。②麻醉后,开胸游离前降支冠状动脉,稳定30min,造成心肌缺血模型。造模后将犬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n=6),缺血1h后再灌注2h;缺血预适应组(6条),在缺血1h前给予血流阻断5min,灌注5min,反复4次,然后缺血1h,再灌注2h。③分别于基础(缺血和再灌注之前)、缺血1h、再灌注2h各时间点,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中性粒细胞CD11b/CD18表达,按梗死面积%=梗死区面积/危险区面积&;#215;100%公式计算心肌梗死范围。按南京聚力生物医学工程提供试剂盒说明测定血清丙二醛水平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计算髓过氧化物酶活力(kU/g)=△A460(12&;#215;组织酶量/3),△A460为460nm处吸光度1min增大的值,3为反应的总体积,12为Sigma公司规定的每毫升1mg邻联茴香胺的吸光度;组织酶量指每0.1mL所用酶液中含酶的量。④两组问比较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SNK方法。 结果:犬12条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心肌梗死范围:缺血预适应组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组(P〈0.01)。②中性粒细胞膜CD11/CD18表达: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h、再灌注2h明显高于基础和缺血预适应组(P〈0.05~0.01)。③髓过氧化物酶活性:缺血预适应组缺血和坏死心肌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两组缺血和坏死心肌明显高于正常心肌(P〈0.05)。缺血预适应组正常心肌组织低于缺血再灌注组,但差异不明显(P〈0.11)。血清丙二醛水平:缺血再灌注组缺血1h和再灌注2h明显高于基础和缺血预适应组(P〈0.05)。血清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缺血1h缺血再灌注组明显低于基础和缺血预适应组(P〈0.05)。再灌注2h虽然也有此变化,但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缺血预适应能阻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中性粒细胞黏附、浸润及活性氧的损害,这可能是发挥缺血预适应保护的重要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盐酸氟西汀治疗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慢性非器质性疼痛的关系及盐酸氟西汀(百优解)对慢性疼痛合并抑郁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8例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筛选出具有抑郁状态者,在疼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氟西汀,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①HAMD评定17项≥18分者71例,所占比例为44.9%。②71例中进入治疗研究的患者治疗后,盐酸氟西汀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lt;0.05),但治疗后2,4,6周盐酸氟西汀组HAMD及VAS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lt;0.05)。结论:慢性疼痛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对其中具有抑郁情绪的患者使用抗抑服剂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相似文献   
14.
21例严重腹部脏器复合伤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1例严重腹部脏器复合伤的术后护理罗立新,杨卫萍,王翠霞,冯力关键词腹部脏器复合伤,术后护理Keywords:CompinedabdominalorganicwoundPost-opertivenursing腹部损伤,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都是较常见...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1α)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丝蛋白200(NF200)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采用电控脊髓损伤打击装置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将120只SD大鼠平均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损伤组(SCI组),神经干细胞组(NSC组)和HIF-1α基因修饰NSC组(HIF—NSC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受伤脊髓中HIF-1α、NF200和GFAP的表达。结果HIF-NSC组中HIF-1αt免疫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比其他各组各时间点均高(P〈O.01),且表达高峰延迟至移植后14d;除第1天外,HIF—NSC组NF200表达比SCI组和NSC组明显增高(P〈0.05),移植后28dNF200免疫阳性轴突数目也比SCI组和NSC组明显增多(P〈0.01);移植后7d、14d、28dGFAP免疫阳性细胞面积均比SCI组和NSC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HIF-1α基因修饰NSC移植可引起HIF-1α在损伤脊髓内有效表达,且能明显的促进NF200的表达,并能在脊髓损伤的后期抑制GFAP的表达。这提示HIF-1α基因修饰的NSC移植可减少受伤脊髓中胶质细胞的增生和胶质疤痕的形成,促进轴突再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提高腮腺肿瘤诊断水平和临床治愈率的方法.方法 对深圳市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2002 ~ 2006年收治的184例腮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病例资料的病理分类、手术方式、临床治愈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组病例良性肿瘤139例、恶性肿瘤45例.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部分恶性肿瘤术后辅助放疗.173例治愈,3例混合瘤和6例恶性肿瘤术后复发,2例恶性肿瘤出现术后转移.结论 腮腺肿瘤手术治疗治愈率高,为首选治疗方式.术式选择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决定.  相似文献   
17.
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是综合性医院的基本学术单元,是医院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医院临床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与基石,更是医院发展的命脉。本文从学科建设管理的角度去探讨医院临床学科建设的管理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8例髓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18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5例达到镜下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术后症状改善14例,其中9例改善明显;无变化4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切除的组织经病理检查均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MRI检查是确诊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最可靠手段。该病一经明确诊断,就应早期根治切除。术中精细的显微操作是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颅脑外科术后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颅脑外科术后引流,是各种开颅术后的常规疗法,引流的护理是专科搞坏必须掌握的技术之一。全面总结了置管期的护理方法,具体归纳了“二严格,二注意,二防止,二认识,二按时”的护理要点,强调了此期的护理 对引流管的管理和积极预防并发症,以使患者安全度过置管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和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西安医学院附属北方医院治疗的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组临床控制率为62.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4.44%;A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复发率为2.22%,明显低于B组的35.56%、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茶碱治疗中度持续性支气管哮喘疗效明显,价格便宜,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