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本文对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外治疗法进行了全面系统分析、总结 ,其主要方法有针灸、敷贴、穴位注射、穴位埋藏、穴位割治、耳穴贴压、激光照射、药垫、雾化吸入等。并就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2.
目的研究中药鸦胆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潜在药效成分及其分子生及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查询化学成分对应的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查询UC的靶点。找出成分与疾病的共同靶点,作为鸦胆子治疗UC的潜在靶点,并通过String数据库得出潜在靶点间互相作用关系图;使运用ClueGO插件对潜在靶点进行相关通路分析。结果鸦胆子治疗UC的活性成分有37个,并通过影响PTGS2、IL6、PPARG、AKT1、JUN、EGFR、STAT3、MMP9、MMP2、HIF1A、PTPRC等41个关键靶点,调节HIF-1信号通路、AGE-RAGE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癌症相关通路以及其他疾病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鸦胆子治疗UC可能主要通过木犀草素、亚油酸、棕榈酸等成分调控PTGS2、IL6、AKT1、EGFR、STAT3、HIF1A药理学研究能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
摘 要〕 小儿迁延性腹泻是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同时也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 本研究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角度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病机研究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64.
在完成文献检索、文献评价及文献总结的基础上, 通过组内征求专家意见、专家论证会、专家指导组审核、组外专家及网上征求意见, 制定《儿童哮喘治未病干预方案》, 提出了儿童哮喘治未病干预的术语和定义, 明确了流行病学、病因病机、筛查、诊断、分期、辨体质、干预方案和随访监测。该方案的提出, 旨在规范儿童哮喘治未病干预措施, 为临床医师提供儿科常见治未病标准化处理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中医儿科治未病技术规范和科研水平, 可作为治未病技术规范和质量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供中医科、儿科、儿童保健科、呼吸科、治未病中心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相似文献   
65.
中药内外合治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合治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对31例哮喘缓解期患儿进行了临床肺功能观察,并以豚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结果:中药内外合治能明显改善小气道阻塞现象,对抗气道过敏反应,拮抗哮喘炎性介质释放。结论:中药内外合治具有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中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一氧化氮(NOS)、5-羟色胺(5-HT)及P物质(SP)与厌食症的相关性及其儿宝颗粒对其的干预.方法:模拟小儿厌食症的病因制备幼龄厌食大鼠模型,然后运用儿宝颗粒和西沙必利对其干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正常组和幼龄厌食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和结肠组织中GAS、SS、NOS、5-HT及S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厌食模型组大鼠胃窦、小肠黏膜中的GA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胃窦黏膜中SS阳性细胞增多,胃窦、小肠黏膜及结肠黏膜5-HT阳性细胞明显减少,胃窦、十二指肠及结肠肌层中NOS阳性纤维明显增多,胃壁肌层中SP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结论:GAS、SS、NOS、5-HT及SP的紊乱与厌食症存在相关性,而儿宝颗粒对其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7.
中药内外合治对哮喘豚鼠下丘脑中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万力生  陈陶后 《新中医》1999,31(8):33-34
以豚鼠为实验动物进行哮喘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哮喘豚鼠下丘脑中5-羟色胺明显升高,5-羟吲哚乙酸无显著变化,中药内外合治能抑制5-HT释放,从而推测该法可预防支气管哮发作。  相似文献   
68.
中药内外合治法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内外合治防治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和作用机理。方法:以豚鼠为实验动物进行支气管哮喘的实验研究。结果:中药内外合治能有效地防治支气管哮喘,对抗气道过敏反应,桔抗哮喘炎性介质释放,减轻气道粘膜及周围组织炎性浸润,有明显保护气道作用。结论:中药内外合治具有预防和控制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69.
中医治疗脱发的方药统计与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常组、中药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c-fos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治疗组无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喘敷灵巴布剂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c-fos表达来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