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因迄今不明,缺少有效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重视。目前,国内外众多的中、西医研究人员都致力于这一医学难题的研究攻关。本文就红斑狼疮的中医基因研究三个方面,指出中医基因研究对寻找红斑狼疮的整体治疗方法,应有较大的帮助,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2.
肾阳虚证患者唾液菌群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获取肾阳虚证患者唾液菌群的基本特征,探索中医证候与人体微生态特性的关联性。方法:结合肾阳虚中医辨证标准与临床指标,筛选了2个典型肾阳虚家系。收集肾阳虚患者和正常人的唾液标本,以唾液菌群选择性培养基培养;计数培养皿表面的菌落形成单位数(CFU),比较肾阳虚患者与正常人唾液菌群重要菌种的检出率与构成比。结幂:正常组的优势菌种如链球菌、葡萄球菌、消化链球菌、不产黑色素普氏菌等在两个肾阳虚家系唾液菌群中显著下降(P〈0.01),表明机体抵抗外源性微生物感染的能力下降。产黑色素的革兰阴性无芽胞厌氧杆菌、CO2噬纤维菌检出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细菌检出量的变化与检出率类似,其细菌构成比的失调程度,与不同家系患者证候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两个肾阳虚家系的唾液菌群都出现明显的菌群失调,这类证候与人体微生态化的关联性指标可望为中医诊断提供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3.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家族性肾阳虚患者与正常人的粪便标本,获取肾阳虚证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基本特征。方法:结合肾阳虚中医辨证标准与临床生化指标,在成都地区纳入2个典型肾阳虚家系(命名为CDZ家系、PXC家系)。在清晨收集肾阳虚患者和正常人的粪便标本约0.5g,用生理盐水稀释自10^-7后接种于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并计数,将菌落形成单位数取对数值后,采用t检验(PEMs3.0)分析不同组别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结果:2个肾阳虚家系的肾阳虚患者都出现较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2个家系之肠球菌、大肠杆菌等肠道需氧菌显著增加,葡萄球菌在CDZ家族患者组也显著性增加;②双歧杆菌在CDZ家族患者组显著下降,而乳酸杆菌在PXC家族患者组显著下降;③需氧菌与厌氧菌总数之比值在肾阳虚家族之中,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④霉菌总数与不同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调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肠球菌、大肠杆菌等肠道需氧菌的异常增加,以及双歧杆菌与乳酸杆菌等益生菌显著下降,体现肾阳虚患者脾胃功能受损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4.
从宏基因组学谈中医整体观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基因组学是近年兴起的一种微生物基因组分析技术,其研究策略强调的是一种整体性.目前已广泛用于微生物领域研究,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应用亦初显苗头.将宏基因组学引入传统医学,是中医学宏观整体思想与现代科学微观研究技术的有效结合,可弥补中医微观整体之不足.具有独特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目的基于汶川大地震四点启示,新创了斗鸡摸拟地震实验,拟定量分析惊与恐的气机变化。方法将四川斗鸡,人工剧烈地上下震动(惊为中心),机械持续地左右震动(恐为中心)。计量观察斗鸡惊与恐的3种神情行为活动状况和3种生理变化指标。结果在纵震为惊、横震为恐的摸拟地震与常态比较中,发现斗鸡在神情、体态、呼吸、心率和泄殖腔温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文章对"惊则气乱"与"恐则气下"的定量分析做了创新性的尝试,分析了惊急、恐缓生理强度的差异,并前瞻性对恐惧基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To explore natural herbs to maintain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hydrogen peroxide (H2O2). Methods: Eighteen extracts of Chinese herbs were prepared complying with the standard protocol. Each of the solutions was then mixed with 1% H2O2. The mixtures were handled with two approaches: autoclaved daily for one, two or three times;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rom one through five years. Then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were evaluated by assaying the 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 (MBC) and 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gainst Gram po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25923) and Gram negative (Escherichia coli, ATCC12421) bacteria. Results: While mixed with 1% H2O2, 10 out of 18 kinds of assessed Chinese herbs displayed MBC values at 1:12800 or higher after three times of autoclaving, and 8 of them preserved such level of MBC value after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three years. Some Chinese herbs, i.e. Fl. Scutellariae, R. Coptidis, R. Bupleuri, H. Epimedii, C. Phelledendri and F. Chrysanthemi, can significantly maintain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diluted H2O2. Conclusions: Certain Chinese herbs can effectively stabilize the bactericidal activity of H2O2 undergoing autoclave or long-term storage. This paper reported a brandnew pharmaceutical function of Chinese herbs and provided experimental data for the potential enhancement of H2O2 usage while its stability level is promoted.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抗病毒复方重香口服液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环磷酰胺遣模免疫抑制模型鼠,运用重香口服液的不同溶媒(水、醇以及水醇双提)所获得的提取液加以治疗后,检测各组动物免疫功能.结果:成功地复制了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模型鼠,在胸腺重、NK细胞、IL-2与TNF活性、C3bR和ICR等各项指标上,都显示出与正常对照组的显著性差异.复方重香口服液的3种提取液都具有针对免疫抑制鼠之胸腺结构与功能的显著恢复作用.水提液对免疫抑制鼠NK细胞活性、TNF活性、C3bR的提升作用明显;醇提液对NK细胞活性、TNF活性、IL-2有明显提升作用,但对免疫抑制鼠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不大;水醇双提液对免疫抑制鼠IL-2活性以及ICR两项指标的改善效果较好,同时通过抑制TNF活性而显示出明显的抗炎症作用,但对NK细胞活性以及C3bR等指标的修复作用不如前两者明显.结论:重香口服液复杂的免疫调控机制、以及针对不同临床证候的用药选择性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8.
脾虚造模及参苓白术散的真菌菌群调整功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脾虚证小鼠肠道真菌菌群的微生态调节作用.方法运用苦寒泻下中药大黄造模脾虚,以沙堡弱氏、马丁氏和蔡氏等真菌培养基测定粪便中真菌菌落并同时做真菌种属鉴定,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模型鼠肠道真菌总数显著性上升(p<0.05).参苓白术散治疗之后,霉菌与酵母菌含量下降(p<0.05),真菌总数则极显著性下降(p<0.01).与造模前正常值比较,酵母菌显著降低(p<0.05).真菌种属鉴定结果显示,小白鼠肠道青霉、酵母菌为优势种,曲霉、枝孢霉、毛霉,链孢霉为常见种.结论脾虚证小白鼠模型肠道真菌数量增加,参苓白术散具有真菌菌群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究针刺对肥胖鼠肠胸腺、脾脏及肠中段派氏淋巴结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00只C57BL/6小鼠,随机筛选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饲以高脂饮食,8周后,将体重大于正常组均值20%的肥胖鼠均分成模型组和针刺组,观察比较针刺干预前后各组小鼠的体重、Lee’s指数、附睾脂肪质量及重要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肠中段派氏淋巴结中的T淋巴细胞亚群CD_4~+、CD_8~+、CD_4/CD_8及CD_(11c)~+的含量变化。结果模型组体重、Lee’s指数及附睾脂肪质量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模型组脾脏中CD_4~+、CD_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肠派氏淋巴结中的CD_4~+、CD_4/CD_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组,CD_8~+及CD_(11c)~+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针刺干预后,针刺组体重、Lee’s指数及附睾脂肪质量显著下降,肠派氏淋巴结中的CD_4~+、CD_4/CD_8比值显著升高,CD_8~+及CD_(11c)~+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肥胖鼠存在一定程度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在肠粘膜免疫紊乱或低下,通过针刺治疗调整后可以有效改善,揭示针灸减肥调整肠黏膜免疫的机制。  相似文献   
30.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发病率较高的口腔黏膜疾病,其病因复杂多样,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西医缺乏有效防止其反复发作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以"火"为主,与脏腑功能失调特别是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反复发作则因伏邪留伏体内遇诱因而发,脾胃伏火被认为是其重要的病因病机之一。因此着眼于脾胃,从伏邪理论分析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病因病机,治疗从清泻伏火兼调理脾胃、扶助正气着手,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