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35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832篇
耳鼻咽喉   63篇
儿科学   136篇
妇产科学   78篇
基础医学   1375篇
口腔科学   128篇
临床医学   1335篇
内科学   1550篇
皮肤病学   110篇
神经病学   579篇
特种医学   3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1208篇
综合类   2261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806篇
眼科学   225篇
药学   1192篇
  6篇
中国医学   719篇
肿瘤学   92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8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491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416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336篇
  2016年   332篇
  2015年   445篇
  2014年   577篇
  2013年   559篇
  2012年   723篇
  2011年   812篇
  2010年   563篇
  2009年   403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536篇
  2006年   542篇
  2005年   500篇
  2004年   481篇
  2003年   652篇
  2002年   611篇
  2001年   511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19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21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41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68年   1篇
  196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江门市区实施乙型肝炎免疫策略16年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对江门市区1986年1月1日起全面实施的乙型肝炎(乙肝)免疫策略进行效果评价。方法:运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资料对比分析,比较实施“免疫策略”前后江门市区0~15岁人群乙肝发病率和感染率变化情况和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增长情况。结果:实施“免疫策略”后16年,0~15人群的乙肝发病率由1985年的367.39/10万,降至2001年的21.10/10万,下降94.26%;HBsAg阳性率由1985年的9.17%降至2002年的0.6%,下降93.46%;乙肝病毒总感染率由1985年的35.82%降至2002年的1.20%,下降96.65%;抗-HBs阳性率由1985年的24.64%上升到2002年的93.00%,上升2.77倍。结论:江门市区现行乙肝免疫策略效果显,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地区性大面积的乙肝流行与传播。经过一代人的努力,能彻底改变人口乙肝高发病率和HBV高感染率及高携带率的状况。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乳酸杆菌属细菌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菌落形成的影响。方法 使用多菌种混合培养技术,菌落形成单位培养技术。结果 在MRS培养基上混合培养显示:乳酸杆菌属中的嗜酸乳杆菌对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从形态观察,被抑制生长后的白色念珠菌单细胞孢子的细胞壁和细胞质都有较大的改变,加入嗜酸乳杆菌后可将白色念珠菌的菌数由原来的(11.62±2.68)×10~3CFU/ml(每毫升菌落数)降低到(4.23±0.62)×10~3CFU/ml。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嗜酸乳杆菌能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内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33.
低张结肠水灌肠CT检查诊断结肠癌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低张结肠水灌肠CT检查对结肠癌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肌注 65 4 2 2 0mg后 ,结肠灌注微温生理盐水进行CT扫描。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3 8例结肠癌资料。结果 :CT显示肿瘤部位准确率为 10 0 % ,CT分期与手术分期符合率为 92 % ,低张结肠水灌肠CT可见病变肠壁增厚、突出腔内的肿块、肠腔狭窄及其浆膜面毛糙 ;可见结肠癌侵犯邻近器官、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结论 :低张结肠水灌肠CT检查对结肠癌的术前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4.
Poly-L-Lysine玻片在寡核苷酸芯片制备中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制得适合固定未修饰寡核苷酸的芯片,提高检测灵敏性,对Patrick Brown实验室的多聚左旋赖氨酸包被玻片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玻片经清洗后用缩水甘油-丙氧基三甲氧基硅烷进行硅烷化,然后应用Poly-L-Lysine在玻片表面形成聚合物涂层,经次亚苯基二异硫氰酸盐表面活化后可使寡核苷酸共价连接在芯片表面。设计了各种实验考察方法改进前后芯片表面的性能,并将改进后的玻片初步应用于SARS冠状病毒寡核苷酸芯片检测中。结果 方法改进后芯片表面性能优良:固定效率高、点的同一性好、杂交效率和热稳定性好、寡核苷酸结合牢固、芯片可以重复利用。结论 利用共价连接,方法改进后的芯片表面适合固定未修饰的寡核苷酸,解决了寡核苷酸与玻片之间物理结合不稳定、易剥离的缺陷,提高了芯片检测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35.
本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国产盐酸吗啡普通片及合资厂产硫酸吗啡控释片于蒸馏水、人工胃液、人工肠液中进行体外溶出度和释放度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片剂的溶释均符合中国药典95版标准,控释片在人工肠液中溶释参数T50、Td、m与在蒸馏水及人工胃液中的溶释参数差异具显著性(P<0.01),在人工肠液中的释放过程明显缓慢。  相似文献   
36.
在微量注射大量肝脏mRNA之后,通过电压箝方法进行功能鉴定,两栖类卵母细胞成功地表达了AVPV1a受体。但在灌流AV4-8溶液时,却不能诱导卵母细胞产生内向振荡电流反应。提示AVP4-8不能通过AVPV1a受体而介导生理学效应。  相似文献   
37.
B超测量皮脂厚度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B型超声诊断仪进行皮脂厚度测量 ,探讨B超与皮皱厚度卡尺测定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健康成人 2 19例 ,非疾病死亡 10h之内尸体 11例。用B型超声诊断仪和皮皱厚度卡尺分别测量皮脂厚度。 结果 :B超与皮皱厚度卡尺测量值比较 ,二者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结论 :B型超声诊断仪用于临床评价皮脂厚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8.
目的 观察直接PTCA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QT离散度 (QTd)及QTc离散度 (QTcd)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AMI患者行直接PTCA ,使病变血管血流达到TIMI血流 3级 ,于PTCA术前、术后 2h、4 8h作同步 12导心电图并测量QTd及QTcd ,然后与 3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间QTd及QTcd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有室性心律失常的AMI患者其QTd和QTcd高于无室性心律失常患者 ,但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 ,PTCA术后其QTd和QTcd下降 (P <0 .0 1) ,室性心律失常好转。结论 成功的直接PTCA可降低AMI患者的QTd和QTcd ,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后对心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用酶消化法从SD大鼠的输精管中分离、提取自体平滑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移植组(n=12)将BrdU标记后的自体平滑肌细胞直接注射移植到左冠脉前降支结扎后2周形成的心肌梗死区瘢痕组织中;对照组(n=12)注射同等剂量的DMEM培养液.超声检查评估移植前和移植后4周的心功能状况.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心肌瘢痕组织中是否有植入的平滑肌细胞存活以及促血管新生的情况.结果:移植的自体平滑肌细胞能在心肌梗死区内存活并形成肌样组织.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明显减小[(0.78±0.16) vs (0.92±0.15) ml, 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提高[(47.6±7.2)% vs (29.3±6.1)%, P<0.01],心肌瘢痕组织血管新生明显[血管密度:(1.9±0.4)/(0.8 mm2) vs (0.4±0.2)/(0.8 mm2), P<0.01].结论:自体平滑肌细胞移植能防止心肌梗死后的心室腔扩大,促进梗死区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0.
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电子束CT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评价电子束CT(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价值。方法 对经平片、超声心动图检查后拟诊为肺血管疾病或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行EBCT检查,EBCT诊断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11例患者入选,并与超声心动图、核素通气灌注扫描、心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作进一步的比较及评估。结果 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4例,均为女性成年人。合并多发心血管畸形7例,其中合并复杂畸形3例,均为男性儿童和左肺动脉缺如;合并单发心血管畸形4例,其中3例为右肺动脉缺如。结论 (1)儿童时期明确诊断的一侧肺动脉缺如多合并有心血管畸形,且左肺动脉缺如多见,成年人明确诊断的单发一侧肺动脉缺如多为右肺动脉缺如。(2)EBCT对先天性一侧肺动脉缺如的诊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较之多普勒超声更为准确,与心血管造影各具独特优势,但EBCT为无创检查是其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