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67篇
  免费   5859篇
  国内免费   3178篇
耳鼻咽喉   618篇
儿科学   948篇
妇产科学   357篇
基础医学   3676篇
口腔科学   1153篇
临床医学   7426篇
内科学   4957篇
皮肤病学   975篇
神经病学   1012篇
特种医学   2261篇
外科学   5769篇
综合类   16995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7340篇
眼科学   685篇
药学   7626篇
  90篇
中国医学   5887篇
肿瘤学   2622篇
  2024年   180篇
  2023年   683篇
  2022年   1825篇
  2021年   2329篇
  2020年   2215篇
  2019年   1040篇
  2018年   1151篇
  2017年   1686篇
  2016年   1253篇
  2015年   2299篇
  2014年   3203篇
  2013年   3842篇
  2012年   5737篇
  2011年   6182篇
  2010年   5476篇
  2009年   4857篇
  2008年   4992篇
  2007年   4876篇
  2006年   4341篇
  2005年   3413篇
  2004年   2509篇
  2003年   1825篇
  2002年   1453篇
  2001年   1286篇
  2000年   998篇
  1999年   302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急诊右半肝活体肝移植(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治疗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的价值。方法 同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6例接受急诊LDLT的ALF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转归和疗效。结果 全部供体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或死亡,3周后恢复日常生活。全部受体均接受不含肝中静脉的右半肝,手术顺利,术后48h内苏醒,未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与术前水平相比,血氨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至(53.3±21.6)μmol/L (P〈0.05);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可恢复至(212±130)μmol/L(P〈0.05),以后呈继续下降趋势;凝血酶原时间(PT)术后1周内即可降至正常水平(13±1)s(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变化与PT类似;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术后1周内持续下降,至术后第7天降至较低水平。1例患者术后第10天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激素冲击疗法治愈,其余5例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全组受体均于术后1月内康复出院。结论 急诊右半肝LDLT能有效治疗ALF。  相似文献   
82.
西医院校在中医学教学方面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育,在学时、教材、师资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要全面提高西医院校的中医学教学质量,必须摆正其教育地位,调整和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式与方法,逐步建立健全全新的中医学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赤芍对高血脂兔颈动脉球囊损伤后激活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及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表达的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模型及赤芍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均饲喂高脂饲料,并给予相应药物.球囊损伤颈总动脉内膜建立模型,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AngⅡ)水平及醛固酮(ALD)含量,张力换能器及血管环张力曲线Chart软件测定血管内皮功能,RT-PCR检测p22phox 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赤芍组AngⅡ及醛固酮水平明显降低(P<0.05);血管对AngⅡ的收缩反应减弱(P<0.05);p22phox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赤芍可减低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殖,与其抑制RAAS激活及抗氧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4.
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郑应  谭明生 《中国骨伤》2007,20(4):283-285
复习腰椎后路非融合固定系统的设计原理、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等相关文献,与传统的脊柱融合术相比,应用非融合系统可获得很好的疗效,并可以减少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5.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牡蛎钙补肾中药血清对离体大鼠成骨细胞中骨形成蛋白-4诱导成骨信号转导机制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多次胶原酶消化法获得足够数量的成骨细胞(OB),用改良钙钴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以鉴定0B.用含药血清进行细胞培养48h后,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各组0B中BMP-4和Smad5、6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空白组比较,牡蛎钙补肾中药组可明显上调OB中BMP-4和Smad5 mRNA表达,下调Smad6mRNA表达.结论:牡蛎钙补肾中药血清可以提高OB中BMP-4和Smad5基因表达、降低Smad6基因表达,这可能是其防治骨质疏松症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6.
针灸治疗顽固性失眠症5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失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黄帝内经》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难经》始称为“不寐”;现代中医学有的称为“不寐”,有的称为“失眠”,应统一称为失眠,与现代医学相同^[1]。现代医学治疗主要采用苯二氮卓类(BZD)如三唑仑、舒乐安定等镇静安眠药和心理疗法,虽有一定疗效,但BZD长期服用容易产生耐药性、成瘾性、抑制呼吸、白日残留作用等毒副作用,心理疗法疗效不稳定,影响因素多。针刺治疗失眠具有“辨证论治”的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87.
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循环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老年手术患者全麻诱导后血流动力学及循环功能的干预作用,进一步优化老年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用药。  相似文献   
88.
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中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检查和诊断6例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与3例臂丛神经肿瘤,随机选择1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臂丛神经的正常超声图像。结果高频超声显示斜角肌间隙和锁骨下动脉是臂丛神经检查的重要解剖标志,正常臂丛神经长轴显示多条线性平行回声,短轴呈圆形中等回声,内有点状弱回声,C5-7和上、中干显示率为100%(12/12),C8、T1和下干显示率为83.3%(10/12)。6例臂丛神经损伤显示神经增粗水肿,部分正常束状回声消失或不连续,内部点线回声不清,呈略低回声与周围软组织粘连。3例臂丛神经肿瘤显示为实性瘤样低回声与臂丛神经相连续,其内有血流信号,其中2例为超声检查最早诊断。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检查臂丛神经闭合性损伤和肿瘤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评价早期胃癌不同扩大手术的实际意义,以选择合理的胃切除和淋巴结清除范围。方法以临床病理资料完整、施行规范D2及扩大手术的217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施行不同扩大手术的原因、淋巴结清除的必要性及第Ⅱ站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胃上部癌行全胃切除术6例,No.5、6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联合脾、脾动脉切除2例,No.10、11p、11d淋巴结均未见转移;胃下部癌联合横结肠系膜切除3例,No.15淋巴结未见转移。以上病例术中多数误认为进展期胃癌而扩大了胃切除或淋巴结清除范围,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较多。胃下部癌清除的第Ⅱ站淋巴结中No.11p、12a、14v均未见转移;黏膜下癌(sm癌)中,No.7、8a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黏膜内癌(m癌)(P〈0.05);淋巴管癌栓阳性者No.7淋巴结转移较阴性者明显增多(P〈0.001),No.1、13淋巴结转移仅出现在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sm、癌灶大于3.0cm、凹陷型,淋巴管癌栓阳性)。结论早期胃癌不需施行淋巴结扩大清除术和联合脏器切除。早期胃上部癌不需施行全胃切除术。早期胃下部癌中No.11p、12a、14v淋巴结不需清除.但对胃下部癌淋巴结转移高危病例,应行标准D2淋巴结清除术。  相似文献   
9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支气管动脉(BA)灌注化疗前的定位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支气管动脉介入治疗前的的肺癌病例,中央型13例,周围型2例。15例均行螺旋CT增强扫描,后传至工作站利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观察支气管动脉。结果13例中央型肺癌均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肿瘤性支气管动脉的起点、分支情况及走行特点;其中2例右侧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与肋间动脉共干。2例周围型肺癌中有1例由肿瘤性支气管动脉供血,1例找不到明确发自支气管动脉的供血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能够显示肺癌特别是中央型肺癌的肿瘤性支气管动脉并能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提供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