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20篇
  免费   7283篇
  国内免费   5003篇
耳鼻咽喉   692篇
儿科学   1063篇
妇产科学   783篇
基础医学   7393篇
口腔科学   1421篇
临床医学   9119篇
内科学   8994篇
皮肤病学   731篇
神经病学   2996篇
特种医学   24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6篇
外科学   5875篇
综合类   13426篇
现状与发展   18篇
一般理论   7篇
预防医学   5673篇
眼科学   1931篇
药学   7790篇
  74篇
中国医学   4581篇
肿瘤学   5282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1122篇
  2022年   2431篇
  2021年   3913篇
  2020年   3186篇
  2019年   2382篇
  2018年   2481篇
  2017年   2491篇
  2016年   2243篇
  2015年   3383篇
  2014年   4172篇
  2013年   4019篇
  2012年   5706篇
  2011年   5934篇
  2010年   4000篇
  2009年   3201篇
  2008年   3765篇
  2007年   3680篇
  2006年   3450篇
  2005年   3245篇
  2004年   2150篇
  2003年   1993篇
  2002年   1613篇
  2001年   1337篇
  2000年   1239篇
  1999年   1280篇
  1998年   792篇
  1997年   761篇
  1996年   558篇
  1995年   588篇
  1994年   479篇
  1993年   315篇
  1992年   354篇
  1991年   365篇
  1990年   271篇
  1989年   256篇
  1988年   215篇
  1987年   184篇
  1986年   148篇
  1985年   106篇
  1984年   58篇
  1983年   63篇
  1982年   2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8篇
  1974年   7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对小儿外感发热(风热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口服治疗,治疗组给予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治疗。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30 min、60 min、120 min的体温变化情况,评价2组患儿治疗后120 min的降温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观察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其余49例完成试验;对照组无脱落病例,50例全部完成试验。(2)治疗后30、60、120 min,2组患儿的体温均逐渐降低,与治疗前及前1个观察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治疗后60、120 min的体温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120 min,2组患儿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降温疗效方面,治疗后120 min,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0%(49/49),对照组为96.0%(48/50),治疗组的降温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后120 min,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1.2%(30/49),对照组为18.0%(9/50),治疗组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过程中,2组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大椎刮痧结合布洛芬口服治疗风热型外感发热患儿疗效显著,相比单纯布洛芬口服治疗,可更好地降低患儿体温,改善患儿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2.
43.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大连医科大学制定实施了“5+3”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以导师制培养为载体,在医学本科教育全过程中,制定分阶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涵盖课程、讲座、实验设计、论文等基本科研能力训练,强化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对首届“5+3”学生阶段性培养成果的统计学分析发现,“5+3”学生发表中文期刊、SCI,主持国家级创新项目、省级创新项目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普通5年制学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但以导师制为核心的科研基础训练对提高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效果显著,对培养医学创新型人才具有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面诊图像颜色参数特征,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诊、面诊变化规律。方法 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的Smart TCM-1型中医舌面一体仪,采集高血压患者舌面诊图像,提取特征参数,分析健康对照组、H型高血压组与非H型高血压组患者舌面颜色参数特征。结果 ①在舌色各项参数中,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R值、B值、V值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非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B值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S值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大(P < 0.05);H型高血压组舌尖部R、V值均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在舌苔各项参数中,H型高血压组舌中H值、V值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5);非H型高血压组舌中V值、舌右V值均显著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1);H型高血压组舌中H值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右侧舌苔S值明显大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②H型高血压组面色参数鼻G值、下颌G值、口唇R值、口唇V值均明显小于健康对照组(P < 0.05);非H型高血压组前额H值、目眶H值、脸颊H值、鼻H值、下颌H值、整体H值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 < 0.05);H型高血压组前额H值、目眶G值、目眶H值、脸颊H值、鼻G值、鼻H值、下颌R值、下颌G值、下颌H值、下颌V值、口唇R值、口唇G值、口唇V值、整体R值、整体G值、整体H值、整体V值均明显小于非H型高血压组(P < 0.05)。结论 H型高血压患者苔色偏黄,以舌中部为主,且舌右侧黄苔积聚较明显;H型高血压患者面色为黄中带红,口唇、下颌部更为晦暗。H型高血压患者的舌、面诊特征参数的变化,与高血压病阳亢湿盛病机相符。  相似文献   
45.
目的:验证自行设计加工的磁锚定装置在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设计加工适用于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磁锚定装置,该装置包括内置抓钳和锚定磁体2个部分。以6只健康雄性Beagle犬为模型,用磁锚定装置代替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副操作孔抓钳,经主操作孔置入磁锚定内置抓钳并钳夹于阑尾尖部,体外放置锚定磁体,锚定磁体与内置抓钳的靶磁体相吸,移动锚定磁体即可改变内置抓钳的牵拉方向,从而有效牵拉暴露手术术野,完成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记录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价利用磁锚定装置进行阑尾切除时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结果:6只Beagle犬均顺利完成磁锚定技术辅助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时间27~38 min,出血量均小于10 ml,术后实验犬状态良好,未出现并发症。结论:磁锚定装置用于减戳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可行,在相关设计进一步优化基础上,可尝试或试验性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6.
47.
目的应用6σ理论对肿瘤标志物项目的分析性能进行评价,并初步确定各项目的质量目标。 方法收集本实验室2018年1至12月室内质控数据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以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作为允许总误差(TEa)计算6项肿瘤标志物的σ水平,并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和肿瘤标志物分析性能验证图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进而为肿瘤标志物选择合适的质量目标。 结果应用不同层级的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和国家室间质量评价标准,肿瘤标志物项目的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依据质量目标选择流程图: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当的"质量规范作为CA125项目的质量目标,选择生物学变异导出的"最低的"质量规范作为t-PSA、CEA、AFP、CA199和CA153项目的质量目标。 结论6σ能够客观评价肿瘤标志物的分析性能,并为实验室质量目标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应急管理方法及效果。 方法 加强发热门诊的管理,包括优化发热预检分诊工作流程、合理布局发热门诊、修订发热门诊工作职责与流程指引、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加强相关人员培训、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提供后勤保障、加强健康宣教与管理。 结果 接诊患者13 761例次,采集咽拭子591例次,静脉输液11 973例次,氧气吸入998例次。 结论 加强综合医院发热门诊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应对能力,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9.
50.
历代医家一直重视脏腑相关问题,本文从中医发展之初对脏腑问题的两种视角(联系视角与解剖视角)开始思考,基于《脉经》前后的经典文献梳理《脉经》文本,得出《脉经》脏腑讨论的初步认识,即王叔和讨论了传统藏象视角认识下的脏腑生理、病理、诊断与经脉腧穴的联系,而各种古代文献的重组、编排、归纳则提示藏象理论的系统构建在此时发生,并且已经纳入经脉的相关内容;《脉经》卷六集中体现了王叔和对“脏腑-经脉一体化”的理论构建和临床观察,《脉经》对于脏腑病候进行了仔细梳理,并注重病候、诊脉、脏腑与腧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