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07篇
  免费   8434篇
  国内免费   4811篇
耳鼻咽喉   882篇
儿科学   1588篇
妇产科学   415篇
基础医学   5109篇
口腔科学   1681篇
临床医学   10174篇
内科学   7110篇
皮肤病学   907篇
神经病学   1852篇
特种医学   3446篇
外科学   7809篇
综合类   23447篇
现状与发展   26篇
预防医学   9953篇
眼科学   990篇
药学   9911篇
  144篇
中国医学   8366篇
肿瘤学   3842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026篇
  2022年   2540篇
  2021年   3207篇
  2020年   2725篇
  2019年   1496篇
  2018年   1609篇
  2017年   2287篇
  2016年   1749篇
  2015年   3198篇
  2014年   4156篇
  2013年   5447篇
  2012年   7678篇
  2011年   8322篇
  2010年   7553篇
  2009年   6811篇
  2008年   7003篇
  2007年   6831篇
  2006年   6110篇
  2005年   4626篇
  2004年   3418篇
  2003年   2687篇
  2002年   2049篇
  2001年   1878篇
  2000年   1456篇
  1999年   521篇
  1998年   142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59年   15篇
  1958年   24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0篇
  1955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观察不同术后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患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的影响。方法:将36例ASAⅠ-Ⅱ级子宫切除术患,随机分为持续硬膜外输注镇痛(CEA)组、持续静脉输注镇痛(CLA)组和哌替啶肌注镇痛(MA)组,每组12例。分别于麻醉前(T0)、术毕使用镇痛药前(T1)、术后4小时(T2)和术后第一天晨7时(T3)采静脉血测定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浓度。结果:与T0比较,肾素水平CEA组、CLA组在T3同,MA组在T2显降低(P<0.01);血管紧张素ⅡCEA组在T2、T3和MA组在T3均显降低(P<0.01);醛固酮CEA组在T3显降低(P<0.01),MA组在T2升高(P<0.01),而T3时降低(P<0.01)。组间比较,CEA组、MA组在T2和T3时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在T3时醛固酮浓度显低于CIA组(P小于0.05或0.01)。结论:CLA患R-A-A系统较稳定,CEA患R-A-A系统被抑制。  相似文献   
992.
大网膜移植抑制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和伤后立即行大网膜脊髓移植是否对神经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方法 制作程控电磁吸铁棒下落打击脊髓损伤模型,运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生物素标记(TUNEL)方法检测细胞凋亡,分别观察SCI后1d、2d、7d组与伤后即刻施行大网膜移植组(存活7d)的细胞凋亡。结果 脊髓灰质区在伤后1d、、2d时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脊髓白质区在伤后1d时TUNEL阳性细胞数最多,伤后7d出现第2次高峰;伤后大网膜脊髓移植的TUNEL阳性细胞数较7d明显降低。结论 SCI后白质区和灰质区存在不同演变过程的神经细胞凋亡,SCI后即刻大网膜脊髓移植对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缺氧对神经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示在缺氧状态下神经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的时空规律。方法:对分离的新生SD大鼠在脑皮质神经细胞分别进行常规和缺氧培养,采用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神经细胞在不同缺氧时间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神经细胞在常氧下HIF-1αmRNA有极低的表达,在缺氧30min时表达显著上升,60min达到高峰,90min后逐渐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各缺氧组HIF-1αmRNA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细胞在缺氧早期HIF-1αmRNA表达有短暂、迅速的增加。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腔注射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激动剂蝇蕈醇和(或)其拮抗剂荷包牡丹碱对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迭持续时间及ED50的影响。方法:①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蝇蕈醇0.5mg/kg、荷包牡丹碱4mg/kg。蝇蕈醇0.5mg/kg 荷包牡丹碱4mg/kg,15min后静注20mg/kg异丙酚,记录小鼠翻正反射消失持续时间。②57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如下腹腔注射药物后,测定异丙酚使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ED50值。结果:腹腔注射0.5mg/kg蝇蕈醇明显延长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时间(P<0.05);并降低ED50值(P<0.05);4mg/kg荷包牡丹碱对异丙酚致小鼠翻正反射消失的持续时间和ED50值皆无明显影响,但可部分拮抗蝇蕈醇对异丙酚麻醉的增强作用。结:GABAA受体可能不是异丙酚全麻作用的主要靶位。  相似文献   
995.
非小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结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常规检测时由非小红细胞引起的上限区域干扰 (upperregioninterference ,URI)对血小板计数 (BPC)结果的影响。方法 :用血液分析仪作血小板参数分析 ,对出现URI报警但又不是小红细胞干扰的标本作显微镜计数 ,把两法结果作配对t检验。结果 :仪器法结果为 (6 6± 17)× 10 9/L ,而显微镜计数法为 (98± 2 0 )× 10 9/L ,两法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URI报警时除小红细胞干扰外 ,还有其他诸多因素 ;大血小板、血小板凝集块、冷球蛋白、衰老破坏的红细胞碎片等 ,其中最常见的为大血小板。结论 :对URI报警但非小红细胞干扰的BPC结果 ,一定要进行人工显微镜目测计数复检 ,否则会得到不可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检测衰老大鼠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呼吸链氧化功能。探讨大鼠衰老时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呼吸甸氧化功能的变化规律及941方延缓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分别从4月龄(青年组)、24月龄(老龄组)和941方组大鼠的肝组织分离出线粒体,并用双缩脲法测定单位组织的线粒体蛋白,用Clark氧电极极谱法分别测定线粒体呼吸链3个氧化酶活性:NADH氧化酶(NADHOX)、琥珀酸氧化酶(SUCOX)和细胞色素氧化酶(CYTOX)。用差光谱法(联二亚硫酸钠还原减正铁氢化钾氧化的消化值)获得细胞色素a、b、c和c1含量(Cyta、Cytb、Cytc和Cytc1)。结果:与青年组大鼠比较,老年组大鼠的肝组织细胞线粒体含理有一定下和,百3个氧化酶活性却显增加,同时细胞色素含量尤其是Cytb和Cytc显升高,941方组大鼠肝组织细胞线粒体上述指标皆显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结论:衰老大鼠肝组织线粒体酶活性与青年组有显不同,表明衰老过程中肝细胞通过某种反馈机制使残存完好的线粒体氧功能代偿性增强;941方使这种作用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97.
尼群地平与非洛地平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尼群地平和非洛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随机分为两组:(1)尼群地平组;(2)非洛地平组.治疗后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血压变异性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均能使血压变异性降低,其中非洛地平组治疗第4周后即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下降幅度大于尼群地平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治疗后均能使24 h平均收缩压(SBP)和平均舒张压(DBP)降低,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非洛地平对夜间血压nSBP和nDBP下降率改变较小,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中男女之间血压变异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两组血压变异性与年龄关系:年龄≤60岁患者其血压变异性随年龄增加而增大,年龄≥60岁患者血压变异性不再继续增加.结论:两组均能使血压变异性降低,但非洛地平组优于尼群地平组,且对夜间血压下降改变较小.因此,治疗EH患者优选非洛地平,在一定范围内年龄越大血压变异性越大,亦表明早期治疗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新的人抗HBsAg抗体Fab 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已构建的人抗-HBsAg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结合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特异的人噬菌体抗体(Fab段),并进行基础序列分析。方法 对噬菌体抗全库进行三轮“吸附-洗脱-扩增”的筛选,使特异性噬菌体抗体得到了富集,ELISA实验和ELISA竞争抑制实验鉴定出乙肝表面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同时对筛选出的克隆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 得到与乙肝表面抗原特异结合的抗体,并通过基因序列分析证明为抗乙肝HBsAg的抗休天经地义人得到的抗惭肝HB-sAg的特异抗体为下一步表达纯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索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进程中IL-1R的表达与神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 用牛脊髓髓鞘碱性蛋白加完全福氏佐剂对豚鼠进行免疫,诱发实验性过敏性脑脊髓炎(EAE)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EAE不同时期中枢神经系统中IL-1R的表达进行研究,同时采用抗蓖 凝集素RCA-1标记小胶质细胞、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标记星型胶质细胞。结果 在EAE症状出现之前3d至临床高峰期,小胶质细胞样细胞呈现IL-1R免疫反应阳性,表达IL-1R的星型胶质细胞样细胞呈活化状态,而恢复期则主要为星型胶质细胞样细胞呈现免疫反应阳性。结论 在EAE不同时期表达IL-1受体的细胞型不同与不同时期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化类型有关,即与EAE早期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和恢复期星型胶质细胞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寻求建立适合大批量临床标本检测TT病毒(TTV)核酸快速制备方法,直接用于PCR扩增。方法 应用蛋白酶K裂解酚氯仿抽取法与直接快速裂解法,分别制备TTV核酸做PCR模板,用于TTV的聚合酶链反应的快速检测。结果 在30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血清和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血清,应用经典的蛋白酶K裂解酚氯仿抽取法和直接快速裂解法,分别制备TTV核酸模板,在相同条件下进行PCR扩增,结果两种制备方法的符合率为89%。结论 TTV是一种新发现的肝炎病毒,目前主要以实验室检测病毒核酸的存在为诊断依据,建立了具有快速、简便、适合大批量临床标本中TTV核酸制备方法,对TTV肝炎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