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9篇
  免费   1706篇
  国内免费   858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338篇
妇产科学   105篇
基础医学   1116篇
口腔科学   226篇
临床医学   2077篇
内科学   1326篇
皮肤病学   208篇
神经病学   257篇
特种医学   579篇
外科学   1569篇
综合类   4621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预防医学   1893篇
眼科学   135篇
药学   2068篇
  27篇
中国医学   1596篇
肿瘤学   630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636篇
  2020年   578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332篇
  2017年   480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708篇
  2014年   853篇
  2013年   1046篇
  2012年   1382篇
  2011年   1587篇
  2010年   1471篇
  2009年   1357篇
  2008年   1325篇
  2007年   1267篇
  2006年   1220篇
  2005年   926篇
  2004年   659篇
  2003年   549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254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附29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9例乳糜尿均行经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双侧者只做了一侧)。结果:29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1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4ml,未见明显的外科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7.9d。患者出院时尿液均清亮,26例单侧乳糜尿患者尿乙醚试验全部阴性。随访1~3年,除1例双侧乳糜尿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对侧原因出现乳糜尿外,其余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蒂淋巴管结扎术治疗乳糜尿近期疗效较好.具有术中出血量少、微创、淋巴管结扎彻底、术后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乳糜尿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2.
熊升远  鞠富霞 《河北医学》2003,9(3):241-243
目的:探讨如何准确评价膀胱颈硬化症逼尿肌功能。方法:对78例膀胱颈硬化症患者进行了尿动力学检查。结果:单纯性逼尿肌收缩力增高者39例,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率为0;逼尿肌不稳定者31例,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率为46%;逼尿肌收缩无力者8例,术后疗效不佳的发生率为100%。结论:应用尿动力学检查来评价膀胱颈硬化症逼尿肌功能,对合理选择病倒,指导临床治疗,提高疗效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糖尿病膀胱病变(Diabetic cystopathy,DCP)储尿期尿动力学特征及膀胱感觉功能障碍,为阐明DCP的发病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以链脲佐菌素(STZ)、蔗糖诱导制作大鼠DCP模型及利尿模型,正常大鼠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膀胱感觉神经递质CGRP及其纤维改变;制备离体全膀胱,作膀胱灌注测压观察膀胱顺应性改变;放免法测定逼尿肌舒张信号转导分子cAMP。结果 DCP8周时,膀胱壁尤其是粘膜下层的CGRP及其神经纤维明显减少;离体膀胱测压显示糖尿病膀胱顺应性升高;膀胱舒张作用明显弱于对照组和利尿组,逼尿肌cAMP含量显著低于后者。结论 ①DCP对膀胱功能的损害是多方面的:CGRP为主要递质的粘膜下层膀胱容量感觉纤维明显减少,膀胱顺应性改变是DCP的致病机制之一。②DCP早期即已发生储尿期功能障碍,并且可能是膀胱收缩功能损伤的因素。③非糖尿病性利尿状态(多尿)对膀胱功能构成一定的损害作用,但不是DCP形成的主要原因。提示临床上对糖尿病患者作必要的尿动力学检查能较早发现DCP,有助于保护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64.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导管介入同期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 (VSD)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  4例患者 ,年龄为 12~ 2 6岁。术前超声检查提示VSD合并ASD。VSD均为膜周部缺损 ,缺损直径 3~ 6mm ,缺损上缘距主动脉瓣 2~ 6mm。ASD均为继发孔型 ,缺损直径 5~ 8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 ,确定VSD适合封堵后 ,先行VSD封堵 ,最后行ASD封堵。结果  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治疗成功。左心室造影显示VSD呈囊袋型 3例 ,囊袋直径分别为 4、5和 10mm ,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 4、8和 12mm。 1例缺损为管状 ,直径 3.5mm ,用 4mm的封堵器治疗成功。4例患者ASD伸展径为 6~ 10mm ,封堵器直径为 6~ 12mm。所有患者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经导管介入同期封堵治疗膜周部VSD合并ASD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安全性和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脊髓萎缩症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对9例脊髓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胸髓萎缩2例,胸髓萎缩7例,均表现为慢性起病,进行性加重的脊髓病变症状;痉挛性截瘫9例,感觉障碍5例,下肢腱反射活跃、亢进9例,病理征阳性7例,括约肌功能障碍3例;肌电图提示神经源性损害,MRI显示脊髓萎缩性改变9例;脊髓矢状径分别为3~5.5mm,脊髓矢状径与脊蛛网膜下隙矢状径比值<0.5。结论:脊髓萎缩症系脊髓慢性变性疾病,结合临床特征及MRI改变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6.
目的了解急性重度眼烧伤的临床特点、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对笔者单位病案室保存的1977--2002年住院眼烧伤患者135例(155只眼)的病历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深度、原因眼烧伤的眼表修复率、修复时间、致盲情况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Ⅲ度眼烧伤的修复时间短于Ⅳ度眼烧伤,其修复率也明显高于Ⅳ度眼烧伤(P〈0.01);在不能修复的Ⅳ度眼烧伤中,酸烧伤致角膜穿孔6只眼,显著高于碱烧伤(1只眼,P〈0.05)。Ⅲ度眼烧伤视力≥0.05者有38只眼,〈0.05者51只眼;Ⅳ度眼烧伤视力≥0.05者0只眼,〈0.05着66只眼。78只酸、碱烧伤眼中,52只眼致盲,致盲率为66.7%;77只热烧伤眼中,65只眼致盲,致盲率为84.4%。Ⅲ度眼烧伤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Ⅳ度眼烧伤。其中Ⅲ度眼烧伤角膜穿孔、睑球粘连的发生率(1.1%、36.O%)均显著低于Ⅳ度眼烧伤(27.3%、59.1%,P〈0.01)。在酸烧伤患者中,角膜穿孔及睑外翻的发生率(29.2%、37.5%)较高。而热烧伤患者中眼睑球粘连的发生率(53.2%)较高。结论Ⅳ度眼烧伤伤后的预后差,致盲率高。目前的治疗方法尚不能完全改善其视功能及预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7.
特异性COX-2抑制剂保护骨关节炎软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方法门诊选取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和维骨力对照组,各40例,单盲给药。应用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评定两组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使用血清软骨代谢标志物蛋白聚糖与型胶原和关节MRI进行检测关节软骨结构与功能的改变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经12个月治疗观察,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平均Womac关节炎指数评分和平均OA严重程度指数在前3个月改善明显优于维骨力对照组(P<0.01),但在治疗12个月后,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12个月后特异性COX-2抑制剂组的软骨代谢指标蛋白聚糖和型胶原及关节MRI均显示组内变化显著(P<0.01),而与维骨力组对比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COX-2抑制剂对骨关节炎的软骨有保护和促进修复作用,兼有抗炎与保护软骨双重疗效,它是一类既能改善关节炎症状又能改善关节软骨结构的药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同时本研究为其在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此类药物提供了更好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主动吸入药物烟对大鼠NO的影响。方法 制备大鼠主动吸烟模型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肺、心肌及脑组织的NO含量。结果 非药物烟组大鼠血清、肺、心肌及脑组织中NO含量明显低于非给烟对照组 ,药物烟高、中剂量组NO含量明显高于非药物烟组 ,接近非给烟对照组。结论 吸烟对大鼠血液、肺、心肌及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使NO含量降低 ;药物烟具有一定的保护和防止NO含量降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16例NPSLE的头颅磁共振表现。结果16例NPSLE患者的头颅MRI异常者13例,阳性率81.3%。其MRI表现为:(1)13例均为大脑半球受累,灰白质均可累及;(2)脑内多发片状异常信号8例(61.5%),分布无规律;(3)脑梗塞7例,脑水肿4例,出血2例;(4)脑萎缩2例;(5)5例增强扫描均无明显强化。结论结合临床资料,MRI可以诊断NPSLE。  相似文献   
70.
目的 探讨闭合性胸外伤中肺撕裂伤的CT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63例肺撕裂伤据CT表现分为单纯型肺撕裂伤(脏层胸膜完整,无气胸或血气胸征)和复杂型肺撕裂伤(伴有脏层胸膜破裂,有气胸或血气胸征)两组.并对其CT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 63例中,脏层胸膜完整的单纯型肺撕裂伤35例(56%),多为肺边缘局灶性肺假性囊肿病灶,无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后消散快,平均住院16 d.伴有脏层胸膜破裂的复杂型肺撕裂伤28例(44%),肺内损伤范围较大,伴有肺挫伤20例(71%),并发肺膨胀不全或肺不张15例(54%),局部肺感染3例(11%),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19例(69%),开胸手术1例(4%),平均住院58 d.结论肺撕裂伤据CT表现是否伴有脏层胸膜破裂町分为单纯型肺撕裂伤和复杂型肺撕裂伤,CT分型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早期判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