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75篇
  免费   3622篇
  国内免费   2473篇
耳鼻咽喉   400篇
儿科学   873篇
妇产科学   154篇
基础医学   2197篇
口腔科学   651篇
临床医学   4450篇
内科学   3017篇
皮肤病学   335篇
神经病学   830篇
特种医学   1573篇
外科学   3499篇
综合类   10310篇
现状与发展   7篇
预防医学   4040篇
眼科学   464篇
药学   4257篇
  54篇
中国医学   4051篇
肿瘤学   1508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54篇
  2022年   1054篇
  2021年   1315篇
  2020年   1206篇
  2019年   620篇
  2018年   684篇
  2017年   1040篇
  2016年   784篇
  2015年   1479篇
  2014年   1815篇
  2013年   2319篇
  2012年   3465篇
  2011年   3629篇
  2010年   3426篇
  2009年   2969篇
  2008年   3124篇
  2007年   2879篇
  2006年   2757篇
  2005年   2069篇
  2004年   1498篇
  2003年   1214篇
  2002年   897篇
  2001年   795篇
  2000年   612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991.
992.
目的 了解山东省儿童蛲虫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为调整和制订蛲虫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2020年,在山东省以县为单位设立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对3 ~ 9岁儿童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感染,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山东省在51个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累计检测5 060名3 ~ 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为2.23%,逐年感染率分别为3.99%(26/651)、1.70%(14/824)、0.96%(8/837)、2.90%(45/1 552)和1.67%(20/1 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1.455,P < 0.01)。鲁中、鲁东、鲁南和鲁北地区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25%(15/1 198)、1.85%(14/755)、3.18%(84/2 640)和0(0/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7.326,P < 0.01);男、女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1.98%(56/2 831)和2.56%(57/2 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916,P > 0.05);不同年龄儿童蛲虫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16.448,P < 0.05),其中6岁儿童感染率最高(3.18%,25/786)、3岁儿童感染率最低(0.75%,6/800)。结论 2016—2020年山东省3 ~ 9岁儿童蛲虫感染率整体维持在中等水平,在省内存在地区分布差异,需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993.
[摘要] 目的:建立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六六六和滴滴涕残留的方法。方法:样品中的六六六、滴滴涕经过石油醚(30℃~60℃)提取、浓硫酸净化以及浓缩后,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进行分离。色谱条件:DM-5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m×0.32 mm,0.25μm);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载气为高纯氮气N2,柱流量为1.0mL.min-1(恒流方式);进样口温度为230℃;检测器温度为300℃;进样量为1μL;进样方式为不分流进样;尾吹气流量为30 mL.min-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50℃,以10℃.min-1升至250℃,保持5min。结果:六六六、滴滴涕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72.6%~96.5%,六六六的检测限为0.001mg.kg-1, 滴滴涕的检测限为0.002 mg.kg-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准确,灵敏度高,可以满足保健食品中六六六、滴滴涕农药残留检测的需要,为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保健食品;六六六;滴滴涕;电子捕获电测器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肝功能评分(CTP)-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联合血清M30和M65对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HBV-ACLF患者106例,根据90 d预后分为生存组51例与死亡组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清M30和M65水平,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下面积CTP-MELD评分联合血清M30和M65与HBV-ACLF短期预后的关系。结果死亡组患者的CTP、MELD评分分别为(23.02±5.18)分和(31.18±5.89)分,高于存活组的(10.49±1.05)分和(13.21±1.34)分(t=16.949、21.276,均P<0.01);死亡组的血清M30、M65水平分别为(1685.12±413.32)U/L和(2799.41±712.05)U/L,均高于存活组的(1001.40±316.49)U/L和(1808.85±669.43)U/L(t=9.507、8.608,均P<0.01)。CTP、MELD、M30、M65单独预测90 d病死的AUC分别为0.624(95%CI:0.525~0.716)、0.804(95%CI:0.716~0.875)、0.750(95%CI:0.656~0.829)、0.887(95%CI:0.810~0.940),4项联合的AUC为0.919(95%CI:0.850~0.963),明显优于CTP、MELD、M30单项评价(P<0.05),高于M65单项评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P、MELD评分和血清M30、M65能够较好地预测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且4项联合检测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比较七氟醚麻醉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术中的应用。方法40例行包皮环切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Ⅰ组)和异丙酚组(Ⅱ组),各20例。Ⅰ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吸入6%七氟醚4 L/min完成诱导插入喉罩,吸入2%~3.5%七氟醚维持麻醉;Ⅱ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μg/kg,异丙酚3 mg/kg完成诱导插入喉罩,术中静脉输注异丙酚3~8 mg/(kg·h)复合瑞芬太尼0.1~0.4μg/(kg·min)调节其输注速度维持麻醉。记录两组一次喉罩置入成功率、手术时间、拔管时间、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ACU期间记录躁动发生情况,采用小儿苏醒期烦躁量表(PAED)评价躁动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一次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相比,Ⅱ组患儿麻醉后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 PAED评分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麻醉对包皮环切术患儿苏醒期效果优于七氟醚复合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的临床策略性应用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反复住院患者的疗效,并评估其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3年收治的老年AECOPD反复住院患者42例,观察组22例、对照组20例,所有病例均于入院时进行有关感染危险分层评估,优化抗菌药物应用;观察组入院初始抗感染即含有高剂量左氧氟沙星策略性给药,对照组入院初始不予左氧氟沙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72h显效率比较,观察组显效14例,显效率63.64%;对照组显效3例,显效率1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0.13±1.40)d,对照组为(12.57±2.08)d,观察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未增加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超广谱抗菌药物升级应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AECOPD反复住院患者治疗中,入院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选择至关重要,策略性应用高剂量左氧氟沙星安全有效,具有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孕哺期全氟辛烷磺酸(PFOS)暴露对子代大鼠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将Wistar孕鼠自孕0天(GD0)随机分为对照组(0mg/kg)、低剂量组(0.6 mg/kg)和高剂量组(2mg/kg),每组10只;PFOS灌胃染毒至仔鼠出生后21天(PND21)断乳为止.采用高效液相/质谱法检测PND0、PND21时仔鼠血清PFOS含量;观察仔鼠体重变化趋势;比较9周龄和15周龄仔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检测仔鼠瘦素和抵抗素基因表达水平变化. [结果] PND21时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仔鼠血清中PFOS浓度分别为(16.00±1.27)mg/L和(80.54±6.55) mg/L(P<0.05).低剂量组雌性仔鼠出生后8、9周龄和高剂量7~9周龄,低剂量组雄性仔鼠出生8~12周龄、高剂量7、8、10周龄的体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高剂量组9周龄和低剂量组15周龄雌性仔鼠的胰岛素水平分别为(10.85±1.37)mU/L和(13.62±1.87) mU/L,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9周龄雄性仔鼠的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分别为(5.43±0.77) mmol/L和(13.23±1.81)mU/L,15周龄雄性仔鼠低剂量组分别为(4.99±0.54) mmol/L和(13.57±1.22)mU/L,15周龄高剂量组分别为(5.71±0.56) mmol/L和(13.44±2.97)mU/L,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15周龄雄性仔鼠的抵抗素基因表达上调1.25±0.03(P< 0.05),瘦素基因表达下调0.67±0.08(P<0.05). [结论]PFOS孕哺期暴露可能引起子代大鼠糖代谢异常,增加糖尿病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98.
目的了解2009-2013年攀枝花市仁和区艾滋病(AIDS)哨点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为制定相应的疾病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暗娼、吸毒人群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IV、HCV、TP抗体。结果 2009-2013年攀枝花市仁和区艾滋病(AIDS)哨点人群HIV阳性率分别为6.55%、8.30%、5.88%、5.37%和5.51%;HCV阳性率分别为25.50%、27.08%、29.62%、19.10%和19.35%;TP阳性率分别8.26%、5.53%、5.50%、8.80%和8.04%。暗娼、吸毒人群HIV阳性率分别为1.37%、11.27%;HCV阳性率分别为2.62%、46.23%;TP阳性率分别为6.61%、7.76%。检测阳性人口学特征:HIV、HC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分别为84.55%、86.35%,TP感染者以女性为主55.78%;年龄组以20~40岁感染者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婚姻状况HIV、HCV以未婚居多,TP已婚居多;HIV感染者彝族感染者稍多,HCV、TP感染者汉族居多。结论攀枝花市仁和区HIV、HCV感染率最高的人群是吸毒人群,今后在防控中要加大力度对吸毒人群的监管。TP感染率女性较多,应加大卖淫嫖娼的打击力度。同时应针对目标人群文化程度低的青壮年,开展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抑制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受体2(TNFR2)后观察纳米二氧化硅粉尘对肺泡巨噬细胞的损伤程度,并进一步探索由TNFR2参与的肌醇酶1(IRE1)-C-Jun氨基端激酶(JNK)信号通路在介导肺泡巨噬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NR8383.1型大鼠肺泡巨噬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二氧化硅组(50mg/mL)和抗TNFR2组(在二氧化硅组基础上添加10 μg/mL anti-TNFR2抗体),同时每组设立3个平行样,培养24h后,检测各组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水平,IRE1-JN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TNFR2、凋亡信号调控激酶1、JNK、激活蛋白1、Caspase12)含量. [结果]空白对照组肺泡巨噬细胞凋亡水平,TNFR2、凋亡信号调控激酶1、JNK、激活蛋白1及Caspase 12含量均低于二氧化硅组,抗TNFR2处理后上述指标均较二氧化硅组降低,但仍较空白对照组高. [结论] TNFR2可能在JNK-IRE1信号通路介导的肺泡巨噬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氟骨症的治疗方法。方法:以WS192—2007为诊断标准,观察中药抗骨质增生丸治疗氟骨症患者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劳动能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500例,治愈30例,治愈率6%;显效120例,显效率24%;有效329例,有效率65.8%;总有效人数479例,总有效率95.8%;无效21例,无效率4.2%。结论:抗骨质增生丸治疗氟骨症患者有效,对重度患者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