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49篇
  免费   3148篇
  国内免费   2114篇
耳鼻咽喉   233篇
儿科学   501篇
妇产科学   372篇
基础医学   2590篇
口腔科学   463篇
临床医学   4383篇
内科学   3656篇
皮肤病学   282篇
神经病学   1048篇
特种医学   10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385篇
综合类   7377篇
现状与发展   2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2878篇
眼科学   596篇
药学   4302篇
  46篇
中国医学   2610篇
肿瘤学   2022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398篇
  2022年   957篇
  2021年   1392篇
  2020年   1153篇
  2019年   866篇
  2018年   830篇
  2017年   1024篇
  2016年   836篇
  2015年   1423篇
  2014年   1842篇
  2013年   1949篇
  2012年   2919篇
  2011年   2900篇
  2010年   2213篇
  2009年   1875篇
  2008年   2082篇
  2007年   2133篇
  2006年   1944篇
  2005年   1688篇
  2004年   1214篇
  2003年   1193篇
  2002年   931篇
  2001年   677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411篇
  1998年   234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52篇
  1995年   150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考察不同溶媒配制的诺氟沙星对照品溶液能否保存。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对5℃放置的使用不同溶媒的对照品溶液在0d、10d、20d、30d、40d测定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值。结果;以0.4%NaOH溶液为溶媒的诺氟沙星对照液于5℃放置40d,最大吸收波长、吸收值均未发生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以pH4.0醛酸缓冲液、pH7.4磷酸盐缓冲液为溶媒的两种对照液5℃放置40d,最大吸收波长未发生变化,但吸收值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0.4%NaOH溶液配制的诺氟沙星对照品溶液在适宜的条件下(5℃,避光密闭)保存,40d内是稳定的,可继续使用。而用pH4.0醋酸缓冲注和pH7.4磷酸盐缓冲液配制的诺氟沙星对照品溶液则不能保存使用,必须临用新配。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门静脉导管保留术并根据体外肿瘤药敏试验定期行门静脉化疗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 术前经B型超声或CT证实有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病人 6 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 (2 9例 )和治疗组 (33例 )。治疗组在肝癌联同门脉癌栓切除术中常规行门静导管保留术 ,术后根据体外肿瘤药物敏感性试验选用敏感性化疗药物定期行门静脉化疗。对照组在肝癌及门静脉癌栓切除术后未行特殊治疗。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术后半年、1年复发率分别为 1 4例 (4 8.3% )、2 2例 (75 .9% )和 9例 (2 7.3% )、1 6例 (4 8.5 % ) ;两组术后半年、1年死亡率分别为 1 1例 (37.9% )、1 9例 (6 5 .5 % )与 6例 (1 8.2 % )、1 2例 (36 .4 % )。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细胞肝癌伴门静脉癌栓行手术切除有较好的疗效。而术后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门静脉化疗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 ,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3.
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法,分别对7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91例血脂、血糖正常且无糖尿病史者的apoE基因型、空腹血脂及载脂蛋白AI、AⅡ、B100、CⅡ、CⅢ及E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DLC),载脂蛋白B100、CⅡ、CⅢ、E水平及TG/HDLC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poE/apoCⅢ比值显著降低(P<0.05)。2型糖尿病组与对照组apoE基因频率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携带ε2等位基因组血清TG/HDLC比值较E3/3基因型显著降低;而携带ε4等位基因组血清apoAⅡ水平较E3/3基因型及携带ε2等位基因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TG/HDLC及apoAⅡ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4.
以四种可溶性物质作为牛骨形态发生蛋白(bBMP)的载体,通过实验观察哪种物质是bBMP的有效缓释载体。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葡聚糖、羟乙基淀粉(HES)、甘露醇分别与等量bBMP复合后,注射入小鼠股部肌肉,观察组织学成骨及测定标本内钙含量。结果,bBMP/PVP有良好成骨,吸收较快,未见炎症及排斥反应,其混悬液较稳定,具有良好的适针性及可注射性,bBMP/甘露醇只有很低成骨率。其余各组未见成骨。PVP对bBMP具有满意助溶、助悬及缓释载体作用,对bBMP活性无损害,生物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05.
106.
149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1994年1月-2001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49例死亡围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22.74‰,死胎率为9.77‰,死产率为3.36‰,早期新生儿死亡率为9.62‰,占42.28%。围产儿死亡原因:缺氧占47.65%,早产占21.15%,出生缺陷占12.08%。结论:加强孕期保健、规范系统产前检查及监护、积极预防治疗妊娠并发症、防治早产、实施正确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建立NICU等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7.
流式细胞术检测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B27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98例献血者外周血HLA—B27的检测,建立并优化测定HLA-B27的流式细胞术,并评价B7在早期辅助临床诊断以强直性脊柱炎为代表的脊柱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7~30μl)检测2个B27阳性和9个B27阴性个体的全血,采用EDTA抗凝和15μl的单抗剂量检测献血者外周血,探寻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27的最佳实验条件;另以微量淋巴细胞毒实验分别对2例阳性标本和9例阴性标本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微量淋巴细胞毒和流式细胞术两种方法检测98例献血者外周HLA-B27中2例为阳性,96例为阴性,且EDTA和肝素钠两种不同的抗凝剂,以及加单抗不同的量(7~30μl)对流式细胞术检测HLA-B7无任何影响。结论 优化并建立了一种简便省时、稳定性和重复性皆好的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HLA-B27的方法;HLA-B27与强直性脊柱炎高度相关,HLA-B27检测已成为临床支持以强直性脊柱炎为首的脊柱关节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超排卵周期中血清雌、孕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方法56例不孕患者经普通IVF-ET(包括ICSI)过程,于注射FSH或HMG(启动日)、启动后4~7天、注射HCG日测定血清雌、孕激素、FSH、LH水平,于停经后6~8周行腹部B超检查示宫腔内孕囊存在并伴HCG上升则确认为临床妊娠。将临床妊娠组(23例)及非临床妊娠组(33例)的上述3日雌、孕激素、FSH、LH水平作一回顾性的分析对比。结果雌、孕激素、FSH水平随周期天数增加而增加,LH水平随周期天数增加而减少;临床妊娠组比非临床妊娠组雌、孕激素、FSH、LH水平略低,以HCG日较为明显,但两组雌、孕激素、FSH、LH水平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IVF周期中, 临床妊娠率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雌,孕激素的水平对胚胎着床的影响将有待我们提高样本量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应用间期荧光原位杂交技术(I-FISH)检测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核心结合因子(CBF)受累的染色体异常情况并对治疗后患者的微小残留病(MRD)进行监测,同时对I-FISH与常规染色体G显带的灵敏度进行比较。方法在骨髓形态学初筛的基础上,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对1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进行核型分析,应用I-FISH对患者可能受累的CBF相关靶基因进行检测,其中7例患者治疗后进行了MRD监测。结果(1)正常对照组中,CYTOCELL公司提供的3种探针(AML1/ETO易位探针、MYH11基因断裂点双色探针和ETV6/AML1易位探针)的正常分界值分别为4.13%、1.95%和2.12%。(2)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15例患者中有6例伴有潜在累及CBF基因的染色体异常,其中8例AML-M2中5例伴t(8;21),2例AML-M4EO中1例伴inv(16),5例儿童B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未检出相应的异常。I-FISH检测15例患者发现有12例累及CBF基因,其中8例AML-M2患者均为AML1/ETO融合基因(+),2例AML-M4EO病人CBFβ/MYH11融合基因均为(+),5例儿童B-ALL中2例ETV6/AML融合基因(+)。(3)3例AML-M2患者中2例MRD阳性;2例M4E0患者治疗后MRD监测结果均阴性;2例B-ALL患者1例阴性,1例阳性。结论I-FISH较常规染色体G显带技术能够更灵敏地检测出累及CBF的急性白血病,在初诊时联合应用这两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头皮针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82例符合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及对照组(80例)。观察组采用4.5号头皮针接种,对照组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4.5号针头)注射。结果观察组接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注射时间显著短于时照组(均P〈0.01)。结论 头皮针应用于新生儿卡介苗注射可显著提高注射效果,缩短注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