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31篇
  免费   3996篇
  国内免费   1853篇
耳鼻咽喉   277篇
儿科学   481篇
妇产科学   218篇
基础医学   2268篇
口腔科学   621篇
临床医学   4421篇
内科学   3132篇
皮肤病学   306篇
神经病学   865篇
特种医学   1391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675篇
综合类   8900篇
现状与发展   1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569篇
眼科学   318篇
药学   4430篇
  118篇
中国医学   3471篇
肿瘤学   2102篇
  2024年   170篇
  2023年   583篇
  2022年   1424篇
  2021年   1904篇
  2020年   1629篇
  2019年   837篇
  2018年   905篇
  2017年   1140篇
  2016年   895篇
  2015年   1595篇
  2014年   1992篇
  2013年   2245篇
  2012年   3146篇
  2011年   3171篇
  2010年   2777篇
  2009年   2350篇
  2008年   2397篇
  2007年   2273篇
  2006年   1967篇
  2005年   1519篇
  2004年   1072篇
  2003年   921篇
  2002年   712篇
  2001年   676篇
  2000年   506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6篇
  1973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2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91.
治疗骨折与术后合并的骨不连,至今仍是骨创伤领域的难题之一。研究分析当前的学术思想,探索更接近骨愈合规律的理念与技术,是必然的学术趋势。1当前骨创伤理论与技术1.1AO从20世纪50年代起,AO组织提出解剖复位与骨块间坚强固定与加压的概念。50年间,由于伴随生物材料学的发展和内固定形式的进步,业已成为治疗骨折与骨不连的主要理论与方法,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发现了存在并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1)偏心类的固定模式,如加压钢板,其疗效超越一般非加压性钢板。但同时也发现:①内固定期间,骨质萎缩,骨痂纹理凌乱或难觅骨痂;②钢板…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胃癌前哨淋巴结(SLN)定位技术的可行性,并比较术中、术后不同方法定位SLN技术的利弊。方法使用亚甲蓝染料,对68例胃癌D2根治术标本分组进行术中、术后SLN定位。结果术中SLN的阳性判断值、阴性判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8/8)、91.7%(22/24)、80.0(8/10)和100%(22/22);术后SLN的阳性判断值、阴性判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100%(10/10)、98.9%(22/23)、90.9(10/11)和100%(22/22)。结论胃癌SLN定位技术是可行的,对提高胃癌临床病理分期的精确性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3.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机制。方法对31例颈性眩晕患者36个突出间盘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观察术后3个月以上的疗效。结果28例术后眩晕立即消除(90%),明显改善者2例(7%),无效者1例(3%),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导致颈性眩晕的主要原因是颈椎间盘突出、颈椎失稳,激惹交感神经诱发椎动脉痉挛。钩突关节肥大并非是主要致病因素。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使椎间盘内压骤然降低,加之局部直接热疗,从而可消除椎动脉痉挛,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增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男性2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28.7岁,平均病程2.4年。临床表现和内分泌检查符合闭经泌乳综合征13例,库欣综合征11例,巨人症1例,无内分泌功能紊乱19例。蝶鞍MRI正常3例,垂体上缘膨隆30例,蝶鞍内信号不均匀26例,垂体柄偏斜17例。44例均行经口鼻蝶窦显微外科垂体探查术。结果44例术后病理均为垂体前叶细胞增生,随访3个月至5年。闭经泌乳患者术后改善12例,复发1例。库欣综合征患者术后改善8例,稳定1例,复发2例。巨人症患者术后无改善。无内分泌功能紊乱症状患者术后改善14例。结论垂体细胞增生在术前很难明确诊断,手术疗效较垂体腺瘤差,易复发。  相似文献   
95.
克罗恩病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并发肠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1978至2004年收治的62例CD并发肠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肠外瘘68例次,其中多发瘘6例次;肠内瘘8例次。肠瘘以末端回肠瘘(27例次)和回结肠吻合口瘘(21例次)为主。手术方式主要为回结肠吻合口拆除重建(26例次)和回盲部切除回结肠吻合(14例次)。首次肠瘘、术后服用免疫药物者复发率15.4%,明显低于未服药患者(34.8%);复发时间为(40±17)个月,明显长于不服药组的(8±3)个月;两组比较,P<0.01。结论CD合并的肠瘘以肠外瘘为主。主要手术方法为瘘口切除与肠吻合术。术后应用免疫抑制药物可降低CD合并肠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6.
目的研究房室结逆向传导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分析在我院行电生理检查和/或射频消融的成年患者中电生理资料比较完整的300例患者的房室结逆传电生理特点。结果射频消融术后有161例(54%)有房室结逆传。有逆传患者的前传功能要好于无逆传的患者,对于术后存在室房逆传的患者,逆传功能均明显差于前传功能。射频消融术后有28例(17%)经房室结逆传最早激动冠状静脉窦口,其逆传功能较最早激动希氏束电图的病例相比要差,而两者的前传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消融术后54%的患者存在房室结逆传,可能是正常人群中室房逆传的真实反映。有室房逆传患者的房室结前传功能优于无室房逆传者,也优于其本身的逆传功能。房室结逆传冲动进入心房可能存在两条不同的通路。  相似文献   
97.
三氧化二砷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鼠脑胶质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脂质体注射液对大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薄膜分散法制备As籼脂质体,将126只成瘤大鼠分为As2O3脂质体组、As2O3组、生理盐水组。原子荧光法检测注射As2O3脂质体和As2O3后大鼠脑组织中As2O3浓度。从电镜、TUNNEL和大鼠生存时间等方面研究As2O3脂质体对C6胶质瘤的影响。结果As203,脂质体提高了As2O3的血-脑屏障通过。电镜和TUNEL检测显示:As203脂质体组细胞凋亡率给药后3d为(13.53±1.68)%,7d为(20.03±0.79)%,多于As2O3组和盐水组。动物生存时间亦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超声薄膜分散法是制备As2O3脂质体的较好方法。As203脂质体可较As203更明显地诱导鼠脑胶质瘤细胞凋亡,延长载瘤鼠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98.
动态心电图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对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MarquetteMars30 0 0动态心电图仪 ,对 36例 (4 9例次 )安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随访 ,分析起搏、感知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结果 :共检出起搏器间歇性感知功能异常 17例 (2 4例次 ) ,检出率为 4 7.2 % ,有 5例 (7例次 )合并两项感知异常。所有感知异常除 1例在常规心电图中检出外 ,其余 16例只在动态心电图中发现。检出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 12例。根据动态心电图结果进行相应临床处理后 ,部分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消失。结论 :起搏器的感知功能异常多为间歇性的 ,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感知异常的检出率较高 ,应是起搏器随访不可或缺的手段。  相似文献   
99.
100.
颈髓血流障碍与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阻断对颈髓血供、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学变化,研究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家兔为实验模型,阻断C2段脊髓前动脉,在术后6h、24h、72h采用改良Tarlov法对动物行为学评级以及检测运动诱发电位的变化,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测定颈髓血流灌注量,并观察兔颈髓组织细胞形态学、相关免疫组化的变化。结果术后各时相点神经功能减退,血流量下降明显,神经元骨架结构紊乱,细胞器破坏,出现急性缺血性改变。结论脊髓前动脉血流障碍可导致颈髓缺血性病变,引起脊髓的梗死,是脊髓型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其治疗应注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