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836篇
  免费   6866篇
  国内免费   4224篇
耳鼻咽喉   714篇
儿科学   1496篇
妇产科学   433篇
基础医学   4299篇
口腔科学   1156篇
临床医学   9351篇
内科学   6733篇
皮肤病学   885篇
神经病学   1526篇
特种医学   2937篇
外科学   6664篇
综合类   20930篇
现状与发展   31篇
预防医学   8226篇
眼科学   1012篇
药学   8706篇
  105篇
中国医学   6594篇
肿瘤学   3128篇
  2024年   186篇
  2023年   766篇
  2022年   1965篇
  2021年   2597篇
  2020年   2317篇
  2019年   1138篇
  2018年   1322篇
  2017年   1772篇
  2016年   1316篇
  2015年   2475篇
  2014年   3395篇
  2013年   4438篇
  2012年   6703篇
  2011年   6973篇
  2010年   6434篇
  2009年   5983篇
  2008年   6189篇
  2007年   6125篇
  2006年   5404篇
  2005年   4420篇
  2004年   3192篇
  2003年   2710篇
  2002年   2108篇
  2001年   2058篇
  2000年   1493篇
  1999年   554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33篇
  1996年   133篇
  1995年   77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4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3年   4篇
  1959年   9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11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AngⅡ受体1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发病的关系。方法运用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杂交(ASO)技术,对35例HCM患者和44例正常对照的AT1基因A  相似文献   
992.
Pre-S2、抗Pre-S2和HBVDNA在乙型肝炎患者中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re-S2,抗Pre-S2二对半和HBV DNA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93例乙型肝炎患者和28例健康人血清中的Pre-S2,抗Pre-S2,二对半和HBV DNA水平。结果:93例乙肝患者HBsAg,HBeAg,HBcAb阳性32例,HBsAg,HBeAb,HBcAb阳性39例,HBsAg,HBcAb阳性18例,HBcAb阳性4例。Pre-S2结果阳性率66.7%(62/93),Pre-S2抗体结果阳性率1.1%(1/93),HBV DNA结果阳性率40.9%(38/93),28例健康人二对半,五项全阴16例,HBsAb阳性12例,Pre-S2阳性1例,HBV DNA阳性1例,Pre-S2抗体阳性5例占HBsAb阳性47.7%(5/12),Pre-S2和HBV DNA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非HBeAg阳性组中HBV DNA阳性率约低于Pre-S2。结论:Pre-S2,抗Pre-S2,HBV DNA和二对半在乙型肝炎血清学诊断中显示,Pre-S2优于HBV DNA和二对半,Pre-S2抗体出现早于抗HBs和抗HBe,抗Pre-S2阳性检出率较低,可能同乙型肝炎疫苗中抗Pre-S2含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 DNA含量、倍体分析、S期比例等特点 ,及与组织学分级、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仪 (ICM)测定了 2 2例卵巢交界性肿瘤的 DNA含量 ,并以 38例卵巢良恶性囊性上皮性肿瘤为对照 ,进行倍体分析、S期比例、DI测定。结果 :卵巢交界性肿瘤 DI值 1.11± 0 .0 7,S期比例 33.2 1± 13.72 % ,与良恶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2 2例交界性肿瘤中 4例为异倍体肿瘤 ,与恶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3例复发病例与同组比较其 DI值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 ,异倍体肿瘤多见。结论 :ICM具有方便、可靠的特点 ,通过测定 DI值、S期比例倍体分析可提示卵巢肿瘤的增殖及预后情况 ,评估潜在恶性的卵巢上皮性肿瘤 ,为临床防治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4.
难治性肾病的判别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产生激素敏感性肾病与难治性肾病的判别函数 ,了解引起肾病难治的危险因素。方法 使用SPSS软件包 ,对激素敏感与难治性肾病 2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逐步判别分析和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结果 筛选出血尿 (blo)、水肿程度 (ede)、感染 (inf)、白蛋白输入 (per) 4个变量对 2类总体有显著贡献 ,其判别方程为 :X1=- 6 .16 18 5 .2 6 2 2blo 2 .5 86 0ede 0 .710 8inf 0 .5 6 86per,X2 =- 11.1970 6 .72 18blo 3.40 42ede 2 2 873inf 2 .75 0 3per。此判别函数的Wilks统计量为 0 .6 947,P <0 .0 1,回代判别总的准确率为 77.88%。由这些自变量组成的logistic线性方程为 :Y =- 5 .5 789 1.15 38blo 0 .8711ede 1.3714inf 1.5 72 3per,这 4个变量的条件危险比分别为 3.170 3、2 .3894、3.940 9和 4.8178。结论 血尿、高度水肿、感染、白蛋白输入是肾病综合征难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5.
环孢菌素A外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定性、定时二方面探讨环孢菌素A透皮能力。方法 通过对豚鼠的活体、体外透皮实验及抑制实验测定CYA透皮能力。结果 (1)环孢菌素A在活体透皮实验中,在促渗剂相同的条件下,随CYA浓度增加透皮量增加。(2)环孢菌素A在活体秀皮实验中,在相同的CYA浓度条件下加入促渗剂氮酮透皮量多于加入丙二醇透皮量。(3)环孢菌素A在离体透皮实验中,在促渗剂相同的条件下随CYA浓度增加透过量增加。(4)环孢菌素  相似文献   
996.
扩张术对血管束移位预构带软骨的复合组织瓣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扩张术对血束移位预构带软骨复合组织皮瓣的预构进程成活面积的影响。方法采用雄性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分为扩张组、硅胶膜衬垫组及正常预构组,每组10只,血管束移位后,在肉膜深面分别植入扩张囊及硅胶膜,扩张囊组1wk后开始注水50mL,2wk后再补注50mL。3wk后形成仅以预构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观察记录其成活面积,并行钼钯X线造影观察新生血管情况。结果3组动物形成的预构皮瓣成活面积经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997.
正常冈上肌腱乏血管区胶原分布的图像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启明  朱庆生  马平  吕荣  王军 《医学争鸣》2000,21(7):S180-S182
目的 运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研究正常冈上肌腱胶原分布的规律,以探讨胶原分布与冈上肌腱撕裂之间的联系。方法 动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获得的正常冈上肌腱切片标本,分为2组,即:距冈上肌腱止点1cm处为一组(A组),2cm处为另一组(B组);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肌腱横切面上胶原所占面积百分比,所得数据用Spss8.0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Masson三重染色的切片中,A组胶原所占横截面积百  相似文献   
998.
BMP对异种骨移植局部TNF-α和IL-6基因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郭征  胡蕴玉  吕荣  王军 《医学争鸣》2000,21(1):41-44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在异种骨移植局部对TNF-α和IL-6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含有一定抗原性的牛松质骨载体与不同剂量的牛BMP复合,植入小鼠股部肌袋,于术后5,10和20d取材,制备石蜡切要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的方法,定性定位检测植骨局部TNF-α和IL-6mRNA表达情况,通过图像分析,确定TNF-α和IL-6mRNA表达强度,分析植骨局部不同计量BMP对TNF-α和IL-6mRNA表达强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Tenascin和Ki-67在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细胞表达情况,分析它与胶质瘤细胞的侵袭相关性。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化学方法,检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50例中,Tenascin和Ki-67表达,以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经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阳性细胞数分析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胶质瘤与其增生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Tenascin,Tenascin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指数呈显  相似文献   
1000.
头低位卧床期间四肢加压套带预防大脑中动脉血流下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头低位卧床 2 1d期间套带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变化的影响 .方法 健康男性志愿者 12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套带组 ,每组 6人 ,进行 - 6°卧床试验 2 1d.套带组卧床每日 0 8:30~ 2 0 :30四肢加压套带 ,压力维持在 5 .3k Pa,对照组不做任何对抗措施 .卧床前、卧床 10 d及卧床结束时进行 3次立位耐力试验 .卧床前、卧床 1,3,10和 2 1d用经颅超声多普勒 (TCD)测量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 .结果 对照组 2 1d卧床期间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 ,血流量减少 ,其中卧床 3 d和 2 1d较卧床前血流速 (vs,vm)明显降低 ,血流量减少 (P<0 .0 5或 P<0 .0 1) .套带组卧床期间及卧床结束时血流速度及血流量较卧床前无显著降低或减少 (P>0 .0 5 ) .卧床 10 d和卧床结束时立位耐力试验对照组 6人均未通过立位耐力试验 .套带组 4人顺利通过立位耐力试验 ,2人未通过立位耐力试验 .结论 头低位卧床期间使用套带能有效减缓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下降 ,对改善失重引起的脑缺血和立位耐力不良有明显的作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