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8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143篇
耳鼻咽喉   47篇
儿科学   42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69篇
口腔科学   17篇
临床医学   340篇
内科学   206篇
皮肤病学   78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97篇
外科学   239篇
综合类   736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350篇
眼科学   32篇
药学   310篇
  5篇
中国医学   203篇
肿瘤学   10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195篇
  2012年   276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77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34篇
  2007年   221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卒中是一种主要的致死和致残的病因,而且越来越严重,寻求科学管理卒中的模式是各国临床医学家的迫切意愿和崇高的责任。卒中单元临床工作的建立为这些工作带来希望。目前在临床采用的卒中单元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1)急性期卒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正常人的低密度脂蛋白(native low density lipoprotein,nLDL),人工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及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MDDM)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diabetic low density lipoprotein,dLDL)对兔胸主动脉环内皮的损伤作用及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维生素B6(pyridoxine,VB6)的拮抗效应.方法采用离体动脉环灌流的方法,观察兔胸主动脉环对乙酰胆碱(acetycholine,Ach),钙离子载体A23187的舒张反应.结果3种LDL均抑制动脉环对Ach及A23187的舒张,损伤强度为ox-LDL>dLDL>nLDL,并具有浓度依赖性;L-Arg、VB6能明显拮抗LDL的抑制作用,但并不能完全逆转.以SOD作为保护药对照,250 U/ml的浓度能够显著抑制dLDL对内皮的损伤.结论3种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可能通过降低NO生物活性损伤内皮,L-Arg、VB6具有内皮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于胆囊切除适应证放宽,开腹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的发病率也日渐增高,具体发病率尚无法统计。现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胆囊切除术后残余病变30例的发生原因,预防和治疗进行分析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手术后伤口血肿形成的原因,总结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术治疗312例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短期内出现神经症状恶化并经MRI检查证实为血肿形成18例,一经确诊马上实施血肿清除术。结果所有病例二次手术后神经症状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病例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延迟治疗的病例。结论手术后血肿形成是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只有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清除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用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动力学变化评价心肌存活的价值.方法15只离体Krebs-Henseleit(KH)液灌注的鼠心脏,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5只),有葡萄糖的缺血-再灌注组(IR+G组,5只),无葡萄糖的缺血-再灌注组(IR-G组,5只).用含99Tcm-MIBI(14.8MBq)的KH液灌注,观察40min的摄取和清除.用肌酸激酶(CK)分析、氯化三苯四唑(TTC)染色和透射电镜(TEM)分析研究心肌损伤程度,用放射自显影(ARG)观察99Tcm-MIBI在心肌内的分布.结果99Tcm-MIBI的摄取[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在IR+G组为(7.09±0.97)%ID/g,IR-G组为(6.64±0.68)%ID/g,对照组为(11.44±1.79)%ID/g,IR-G组与IR+G组相比摄取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IR-G组和IR+G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IR-G组99m-MIBI清除分数为(72.75±9.89)%,远高于对照组[(20.68±1.92)%]和IR+G组[(21.03±3.68)%,P均<0.05],对照组与IR+G组的差异无显著性.99Tcm-MIBI的40min清除末滞留率在IR-G组[(1.82±0.73)%ID/g]和IR+G组[(5.61±0.89)%ID/g]远小于对照组[(9.09±1.57)%ID/g,P<0.05],IR-G组也远小于IR+G组(P<0.001).CK分析、TFC染色和TEM分析证明IR-G组比IR+G组有更多的心肌损伤.通过TTC染色(r=0.84,P<0.05)和CK分析(r=-0.97,P<0.05)确定最终99Tcm-MIBI的活度与存活心肌量高度相关,通过ARG证实99Tcm-MIBI分布于鼠心肌细胞及间质内(光镜下).结论99Tcm-MIBI的清除对代谢状态敏感,可用于评价进行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肠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该院1987~2006年经大肠镜及病理检查确珍的大肠癌病例,对比性分析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前10年(1987~1996年)及后10年(1997~2006年)大肠癌发病特点。结果后10年大肠癌发病率显著上升,主要以老年组增高为主,非老年组增加不明显。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大肠癌的发病部位相同,依次为直肠、左半结肠、右半结肠,最好发的部位为直肠、乙状结肠。病理类型仍然为肿块型、溃疡型和浸润型。血便、黏液脓血便仍然是大肠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20年间大肠癌发病率迅速上升,前10年仅占26.2%,后10年占73.8%,老年组发病率明显增高。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其发病部位、病理类型、临床表现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对失血性休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失血和复苏开始即刻iv杀菌性/通透性增强蛋白(BPI)1.5和3.5mgkg-1,观察BPI对大鼠失血性休克转归的影响.结果显示,BPI治疗能明显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肝肾功能,提高休克动物存活率(BPI组81%vs休克对照组44%,P<0.05),BPI组大鼠复苏后与休克前的血浆内毒素(0.20±0.04vs0.24±0.05kUL-1)水平无明显变化,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水平较休克前明显升高,但均显著低于休克对照组.提示BPI对失血性休克大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BPI拮抗休克时内源性内毒素活性,抑制细胞因子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广东2003年末SARS患者冠状病毒抗原抗体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SARS-IgG、SARS-IgM、核壳蛋白-IgG抗体和核壳蛋白抗原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方法对2003年末至2004年初新发4例SARS病人的系列血清进行上述4项的滴度检测。结果在病人较早期的血清中可以检测到核壳蛋白抗原,随着抗体水平的升高,抗原含量迅速下降。抗体E升下降快,在最高水平维持时间短,并且除第1例外,其余3例的抗体滴度均小于1:100,核壳蛋白抗体变化规律与总的IgG抗体一致,但滴度更低。结论抗体变化规律与前次流行不同,抗体水平变化快,应注意及时采集标本。抗原检测可作为一种实验室诊断依据。核壳蛋白抗体可考虑用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体外实验观察多种因素(包括亚砷酸钠、TNF-α、IL-6及烧伤血清、创伤血清)对中性白细胞(PMN)凋亡的影响,为探索一种新的保护组织免遭继发性损害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分离纯化人外周血PMN,与亚砷酸钠(Ars)、TNF-α、IL-6及烧伤血清、创伤血清作用后,测定凋亡比例、CD 11 b表达、呼吸爆发、胞质Ca2+浓度的改变。结果:Ars浓度与PMN凋亡呈剂量依赖关系,激活的PMN却对Ars失敏;IL-6使PMN凋亡延迟(与24 h对照相比,P<0.05),抑制CD 11 b表达(与24 h对照相比,P<0.01);烧伤血清和创伤血清的作用较IL-6更为明显。结论:发现PMN激活后对Ars失敏,其机理不清;CD 11 b表达升高与PMN凋亡增多呈正相关;IL-6、烧伤血清、创伤血清能延迟PMN凋亡,部分恢复PMN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CV—NS5A对PI3K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技术从含有HCV全长开放阅读框的质粒中获得NS5A全长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0(-)中。通过酶切、PCR及测序鉴定,NS5A基因已正确插入到pcDNA3.0(-)中,再利用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结果:经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CV的NS5A基因在HepG2细胞中获得表达,而且在表达重组NS5A的转染HepG2细胞中,检测到PI3K蛋白的表达。结论:NS5A可在体外激活PI3K及其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