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0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比较1例早期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体内病毒不同基因片段准种复杂度。方法使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扩增HIV感染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病毒的gag、pol、vif-vpr和env区的部分基因,通过克隆、测序方法观察该感染者体内病毒准种分布情况,比较不同基因片段检测病毒准种的可靠性。结果不同基因片段检测病毒准种结果显示,该早期感染者体内的病毒不同基因片段显示的准种基因离散率不同,其中gag区显示出的病毒准种复杂度最高,反映为该区段病毒准种的基因离散率最高,为0.008;其他各区基因(pol、vif-vpr、env)的离散率依次为0.006、0.001、0.000。结论该HIV感染者体内病毒准种的基因中,gag区基因的突变率较高,提示Gag在机体感染HIV早期承受的免疫压力较高,因此在病毒准种研究中,gag区应该作为重要的基因区域。  相似文献   
22.
目的:分析我国4个地区的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主要流行毒株的亚型分布,以及在宿主免疫压力下的基因变异和抗原表位的变化情况,初步探讨这些地区HIV-1gag基因的分子进化特征。方法:从来自河南、广东、四川、北京的HIV-1感染者血浆样本中提取基因组RNA,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部分gag基因,用扩增产物直接进行测序;使用Genotyping Tool软件进行亚型分析,使用MEGA4.1软件绘制系统进化树;用Distance工具计算各个亚型序列的基因离散率;用SNAP程序分析同义替换率与非同义替换率的比值(Ks/Ka),并对各亚型中我国人群中较常见的HLA-Ⅰ型限制的CTL抗原表位的突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这些地区HIV-1主要流行毒株gag基因亚型主要是B′、CRF07_BC、CRF01_AE、B、CRF08_BC和CRF02_AG。各亚型内的基因离散率不同,由大到小排列为CRF01_AE〉B〉CRF08_BC〉CRF07_BC〉B′,Ks/Ka为CRF01_AE〉B〉CRF08_BC〉B′〉CRF07_BC。p17区段的CTL抗原表位变异远大于p24区段。各个亚型共享序列中存在的突变位点由多到少排列为CRFOI_AE〉B〉B'〉CRF07-BC。结论:我国HIV-1流行毒株的gag基因序列中,CRF01-AE亚型受到的选择压力最大,基因离散率也最大,且CTL抗原表位的变异亦最大,其次是B和B’亚型,CRF07-BC亚型变异最小。各亚型间CTL抗原表位变异的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23.
自然环境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活力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自然环境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灭活规律,防止日常生活和医疗卫生工作中接触HIV阳性体液引起的HIV感染。方法通过测TCID50,检测了HIV在水和含10%血清RPM11640培养液稀释后,持续存在于4℃、室温(20℃~26℃)、37℃不同时间的感染活力,并对不病变样品盲目传三代以明确其感染性。结果〈4℃无论在水或细胞培养液中,HIV感染活力〉35d;室温及37℃下,水中HIV感染活力可维持7~14d,培养液中可维持14-21d。结论HIV在自然环境中抵抗力较强,对HIV阳性体液及其污染物应谨慎处理,防止HIV意外传播。  相似文献   
24.
目的了解北京市部分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耐药发生情况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北京市部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7人)以及经抗病毒治疗的患者(51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一般情况、服药方案、服药依从性及抗病毒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等。同时采集10ml EDTA抗凝静脉血,检测CD4/CD8细胞数、病毒载量及基因型耐药性。结果未服药患者耐药性突变位点主要有118位密码子;服药患者耐药性突变位点和突变的频次显著增加,发生率大于10%的突变位点有103位、118位、151位、181位、184位和190位密码子,并发现TAM突变(M41L、K70R)和Q151复合体突变(A62V、V751、F77L、F116Y和Q151M)。病毒耐药谱表现为出现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类药物(DLV、EFV和NVP)和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类药物(AZT、DDI、IMT、OOC)具有高度耐药性的毒株,及对NRTI和蛋白酶抑制剂(PI)具有中度和低度耐药性的毒株。未服药人群的耐药性毒株的流行率为6.7%,服药患者为45.0%,交叉耐药和多重耐药严重。抗病毒治疗后没有发生耐药患者病毒载量对数的平均值为1.9 log(拷贝/m1),明显低于耐药组病人的3.8 log(拷贝/m1)。结论北京市部分HIV感染者耐药性毒株的流行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并且多重耐药严重。耐药发生后影响治疗效果,规范治疗及提高服药依从性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5.
本文报告1987年新疆喀什地区巴仁乡和巴合齐乡肠道传播非甲非乙肝炎(ET-NANBH)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和病原学的初步探讨,经过病例和家庭调查、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 ET-NANBH 的流行过程中,水源污染,巴扎的食物污染以及密切接触传播等因素都起作用,经免疫电镜和恒河猴实验感染和传代研究,ET-NANBH 的病原体可能是27~34nm 的病毒颗粒。  相似文献   
26.
自1984年以来,我国新疆发生了多次戊型肝炎大流行,病人数以万计。到目前为止,国外和我们实验室均利用动物分离出戊型肝炎病毒(HEV),但细胞分离 HEV 尚未成功。我们用2BS 细胞分离 HEV 感染成功的猴肝脏标本中的 HEV 获得了有价值的结果。将2BS 细胞长成致密单层(预先确定生长条件,使细胞至少能维持2周以上),分4组,即接种肝悬液1.0,2.0、3.0ml,和空白对照。细胞维持2周,未出现任何细胞病变(CPE)。每组保留一瓶继续培养,冻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HIV抗体确认不确定结果的血清学特征并比较不同实验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方法 以解放军艾滋病检测确认实验室2005-2006年确认的42例HIV抗体不确定者为研究对象,对血清样本进行HIV抗体条带免疫印迹检测、HIV病毒载量检测和HIV-1 p24抗原检测,同时进行随访,将随访前后的标本同时检测,比较免疫印迹带型的进展,判断HIV感染的真实状况,以随访的结果为标准,判断不同的方法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效果.结果 (1)42例HIV抗体不确定病例中,共有8种带型:p24(45.2%)、gpl60(30.9%)、gp160±p24(11.9%).(2)对23例进行3个月以上随访,其中22例带型没有变化,判断为HIV抗体阴性;1例的带型在随访后出现显著进展,满足HIV抗体阳性诊断标准;随访证实,22例(95.6%)的不确定是非特异反应,只有1例是早期HIV感染.(3)对23例通过随访确定HIV感染状态的病例,条带免疫印迹检测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为阳性,22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中16例为阴性,6例仍为不确定,特异性是72.7%.HIV-1 p24抗原检测23份标本全部为阴性,1例血清学阳转标本漏检.检测7份血浆标本的病毒载量,1例血清学阳转的病例病毒载量为18 000 cp/ml,而6例血清学没有进展的病例检测结果全部低于最低检测限(<LDL).结论 条带免疫印迹试验能够鉴别大约70.0%的不确定反应,病毒载量检测也是鉴别不确定结果的有效方法;使用这两种方法,可以对HIV抗体不确定进行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8.
广西壮族自治区133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部分艾滋病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恢复与病毒抑制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5年10月在广西南宁与柳州地区招募接受抗病毒治疗时间>3个月的艾滋病患者133例,并在同一地区选择感染时间接近、尚未接受抗病毒治疗感染者58例作为对照。通过专业问卷,了解抗病毒治疗患者服药依从性;采集患者的EDTA抗凝静脉血,通过CD4~+ 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测定,了解免疫重建与病毒抑制情况;通过基因型耐药性检测分析抗病毒治疗人群与未治疗人群中HIV-1耐药性毒株的发生情况。结果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人群中,约有70.69%患者的CD4~+ T淋巴细胞明显回升,23.28%患者CD4~+ T细胞未有明显变化,6.03%的患者CD4 T细胞计数明显下降;比较治疗与未治疗人群病毒载量水平,接受治疗人群载量对数均值(1.834±0.853)显著低于未治疗人群(3.621±1.121)(P<0.05),治疗人群中67.91%的患者病毒载量水平低于检测限;治疗人群中耐药性发生率(11.90%)与未治疗组(11.63%)无明显差异。结论广西地区实施的抗病毒治疗对免疫系统重建、体内病毒的抑制具有明显作用;耐药性流行情况在治疗与未治疗人群中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9.
21例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载量及CD4细胞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我国HIV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CD4细胞数和HIV载量的演变过程、相互关系及其与病程发展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NASBA方法和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法检测 2 1名HIV感染者 艾滋病患者的HIV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对 15名病例随访 4次以上 ,随访时同样检测HIV病毒载量和CD4细胞数 ,并观察临床变化。结果 :在全部 81组数据中 ,CD4细胞数小于 10 0 mm3的 34组数据HIV载量全部大于 10 4 cp ml,而CD4细胞数大于 4 0 0 mm3的 2 7组数据 ,6 3.6 %HIV载量小于 10 4 cp ml(P <0 .0 5 )。HIV载量越高、CD4细胞数越低 ,二者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r=0 .974 )。CD4细胞数低于 30 0 mm3的 9例患者中有 5例在随访过程中出现HIV载量的上升和CD4细胞数的下降 ,2例患者死亡。CD4细胞数大于 4 0 0 mm3的 6名患者HIV载量和CD4细胞处于波动状态 ,临床情况较好。结论 :HIV病毒载量较低和CD4细胞数较高 ,患者的预后较好 ,二者均为评估疾病进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配制的质控血清的稳定性和影响因素。方法:将配制的HIV抗体质控血清进行不同的处理,然后统一用3种试剂进行检测:(1)在37℃,室温和4℃保存不同时间;(2)加入0.1%的叠氮钠和0.01%的硫柳汞保存不同时间;(3)室温和-20℃之间反复冻融。结果:人工配制的质控血清在4℃条件下6个月内可以保持稳定,在室温条件下1个月内保持稳定。反复冻融及加入0.1%的叠氮钠或0.01%的硫柳汞对检测结果没有影响。双抗原夹心法试剂检测的S/CO值显著高于间接法试剂。结论:在常规条件下血清中的HIV抗体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