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6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2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7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01.
目的:探讨大鼠小肠缺血时间与大鼠高迁移率簇蛋白1(HMGB1)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小肠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15、30、45、60、75min组(各组n=12)。检测各组复灌6h时血清及小肠组织内HMGB1水平,检测小肠上皮损伤程度,记录1周存活情况。结果:大鼠缺血前有少量HMGB1表达,随着小肠缺血时间的延长,小肠组织和血清中HMGB1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小肠损伤程度相关。缺血时间≤45min,大鼠1周存活率为100%,缺血时间达到60min时,大鼠1周存活率为67%。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致大鼠HMGB1水平显著增高,HMGB1水平与缺血时间及肠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2.
通过制备15批真武汤物质基准,测定其特征图谱、指标成分含量及出膏率,明确其特征图谱的峰归属、相似度范围、出膏率范围、芍药苷和6-姜辣素的含量范围以及转移率范围。结果表明,物质基准特征图谱与15批物质基准生成的对照图谱R的相似度大于0.970;共归属19个特征峰,进一步汇总特征峰信息可知,茯苓有3个特征峰,白芍有10个特征峰,白术有3个特征峰,生姜有1个特征峰,附子有3个特征峰,其中白芍与附子有1个共有峰;15批物质基准指标成分含量及转移率分别为芍药苷0.50%~0.93%,16.11%~26.20%;6-姜辣素0.018 2%~0.033 9%,13.16%~24.10%;出膏率为10.00%~14.85%。该研究通过考察特征图谱、出膏率及指标成分含量,对经典名方真武汤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科学稳定的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为经典名方真武汤的后续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清热凉血、祛风通络法为主联合西药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过敏性紫癜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以清热凉血、祛风通络法为法,并根据不同证型进行辨证治疗,2周后评价临床疗效并检测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A及IgM水平变化。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86.7%、100%,对照组分别为63.3%、76.6%,2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gG水平显著升高(P0.01),IgA、IgM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IgG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清热凉血,祛风通络法为主辨证治疗联合西医基础治疗过敏性紫癜,疗效优于西医基础治疗。  相似文献   
104.
白细胞介素10和C反应蛋白在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中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与AP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12例健康人和45例AP患者发病后第1、2、3、4和5天血清IL-10、CRP浓度。 结果:健康对照组血清中未检出IL-10。AP患者血清中IL-10于发病第1天升高,2~5 d逐渐降低,且发病第1天轻型胰腺炎(MAP)组 IL-10血清浓度明显高于重型胰腺炎(SAP)组,第2~5天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MAP发病第1天 IL-10浓度明显高于第2、3、4、5天(P<0.01),SAP发病第1~3天IL-10浓度明显高于第4、5天(P<0.05),不同病因所致的AP,或伴发胰腺坏死与液体聚集时,血清IL-10和CRP活性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AP患者血清IL-10在发病早期有其变化规律,可用于早期辅助诊断,尤以发病第1天血清IL-10水平有利于MAP与SAP的鉴别。外源性IL-10可能成为治疗早期AP的一种有效方法,联合检测IL-10、CRP可作为急性胰腺炎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5.
我们于1987年7—8月对大通县宝库乡结核病流行病学进行线索调查,简况如下。一、方法:该乡有七千余人,在家五千余人, 对十个自然村2932人进行了临床检查和 X 光胸部透视,发现25例有明显症状。(一)胸部正位摄片:Ⅰ型42例,Ⅱ型5例,Ⅲ型65例,Ⅵ型4例,Ⅴ型7例。(二)结核菌素试验:发现阳性53例,占病例的43%。(三)痰菌试验:有抗酸杆菌阳性8例,占65%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试图通过联合应用中药来改善西药的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探讨国产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临床观察方法,在艾滋病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的半年中,每8周进行一次随诊和检查,包括记录用药情况、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测定病毒载量、T细胞亚群等,对检测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选择的受试者49例,中西医组(治疗组)25例,西医组(对照组)24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效果。治疗后在免疫学方面,两组的CD4细胞计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治疗组平均上升38个/μl,对照组平均上升70个/μl,但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治疗2个月和6个月后,病毒学反应的成功率分别为60%和28%,对照组均为70.83%;两组在治疗2个月后,对病毒的抑制程度没有明显差异,而在治疗6个月后比较,对病毒的抑制程度对照组要优于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毒副作用,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国产抗病毒药物是安全的,单纯西药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论是从病毒学还是免疫学都优于中西医结合组。但在临床表现方面,两组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下降,两组患者在体力、食欲、体重、腹泻及脱发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两组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脾切除手术前后的骨髓象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6月~2004年12月睥切除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合并脾功能亢进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例中男6例,女3例,年龄11~32岁。均于切脾前1周及切脾后2周各行骨穿1次。术后9例患者外周血全血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1例溶血性骨髓象完全恢复正常,3例中性粒细胞胞浆中中毒性颗粒减少,核分叶过多现象消失;巨核细胞数量正常。结论 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脾切除前后的外周血象及骨髓象有明显变化。脾切除有利于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08.
脊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急诊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脊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急诊阑尾切除术中应用的观察 ,并与硬膜外麻醉 (EA)比较 ,探讨CSEA应用于急诊阑尾切除术的可行性 ,以便为扩大该顶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提供参考资料。1 资料和方法1 一般资料  80例急诊阑尾切除术病人 ,ASAⅠ级 ,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硬膜外麻醉 (EA)组 ,另一组为脊麻 /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两组病人术前 3 0分钟均肌注安定 1 0mg ,入室后测血压、脉搏 ,开放静脉后以1 0~ 1 5m1 /kg·h速度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麻醉中使用 2 %利多卡因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朝晖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观察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对原因不明性复发性流产(URSA)的疗效并分析其对免疫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180例UR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60例,黄体酮组给予黄体酮胶囊保胎治疗,固肾安组采用固肾安胎丸治疗,联合用药组采用固肾安胎丸+黄体酮胶囊治疗,统计妊娠成功率、活胎分娩率、早期流产及晚期流产率,评定3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均在治疗前、治疗后的妊娠12周测定血清雌二醇(E2)、孕酮(P)、人绒毛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及其Th1型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及Th2型细胞因子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等免疫指标,计算Th1/Th2比值。结果:妊娠成功率、活胎分娩率最高,早期流产率也最低(均P0.05);治疗后的妊娠12周时,3组孕妇小腹坠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倦怠乏力等积分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积分最低;妊娠12周时,3组性激素水平均上升,IL-4、IL-6上升,IFN?γ、IL-2、Th1/Th2均降低,且联合用药组水平最佳(均P0.05)。结论:固肾安胎丸联合黄体酮胶囊可调节URSA患者性激素水平,纠正免疫失衡,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多种肠道病毒(EV)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其中以EV71及CoxAl6型最为常见[1]。我国自1981年在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