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42例ARDS患者,动态连续监测血气分析、血常规、血生化、胸部影像学检查、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查,评价心、脑、肝、肾、肠道等多器官功能状态,按照预后分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确诊后第1、3、5、7天的CPIS分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第1、3天的CPI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5、7天的CPIS分值死亡组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或)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发生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住院时间生存组显著高于死亡组,两组ICU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IS动态变化能反应患者病情变化,并辅助判断患者预后,可作为初步评估ARDS病情及预后的简易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2.
社会发展要求医疗行业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需要有高质量的临床医学人才,而高水平的临床医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重要保证。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在教学工作中仍沿用着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虽然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不断的对其进行改革,但仍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诸如效率不高、效果欠佳、不能很好发挥师生的积极性、能动性等诸多弊病。特别在高校扩招,教学任务加重的形势下,传统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矛盾更加突出,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如何积极应对挑战,努力缓解、消除矛盾,关系到临床医学教学改革的成败。1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矛盾的挑战及应对措施由于临床医学教学中有许多知识必须通过记忆才能掌握的,因此一直以来,在进行临床理论课授课时,老师都以“满堂灌”的方法进行教育。过去虽然已进行了许多改革,但改革主要体现在压缩理论课课时,在授课方式上仍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灌输的被动地位至今还没有根本改变。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临床医学的主观能动性相当重要,因为大部分的医学知识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只有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掌握医学...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的异常在评估病情严重度和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危重病科收治的102例老年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有无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SIRS组和非SIRS组;根据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入院后即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PLT),同时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结果:SIRS组、非SIRS组比较,SIRS组PT、APTT较后者低,而FIB较后者高,两组PLT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死亡组PT、APTT明显低于存活组,FIB高于存活组,而PLT死亡组明显低于存活组。PT、APTT、FIB、PLT与APACHEⅡ评分直线相关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395、-0.499、0.509、0.434,且PT、APTT、FIB、D-dimer、PLT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APACHEⅡ评分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AECOPD患者凝血功能出现显著异常,其中PT、APTT、D-dimer、PLT对病情严重度及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分析我国广西地区HCV 1b型感染者NS5B区耐药基因相关变异(RAV)的发生率及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HCV 1b型感染初治患者,留取基线血清样本,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NS5B区片段并进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基因库标准株进行比对。不同性别患者间的年龄、HCV RNA、ALT和AST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耐药位点变异率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入选的60例患者中,55例获得完整的NS5B区序列信息,RAV发生率为96. 3%,其中C316 (94. 5%)、A338(70. 9%)、T19(74. 5%)为主要的变异位点,同时检测到C316+T19、C316+T19+A338等多位点联合突变。男性RAV发生率为95. 8%(23/24),女性为96. 8%(30/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 000)。结论广西地区HCV 1b型感染者NS5B区存在较高的RAV发生率,既有单位点突变,也存在多位点联合突变,且不同性别间RAV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5.
本文应用透射电镜对平原大鼠急进高原后其主要脏器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红景素的保护作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特高海拔地区,由于受严重低氧环境的影响,大鼠脏器超微结构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弥漫性损伤,突出地表现为细胞线粒体变性肿胀,甚至呈髓鞘样改变,细胞间质水肿、核异染色体边聚、肌浆网明呈扩张、糖原颗粒减少、毛细血管基膜增厚不均匀等。红景天素可明显减轻细胞超微结构缺氧性损伤,提示该药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本文还对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6.
高原鼠兔是适应低氧的土生动物,使用显示肥大细胞的三种染色方法,证实肺组织缺乏肥大细胞。而肺部的组织胺含量与平原动物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本文经过讨论认为肺部缺乏肥大细胞与低氧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肺部的组织胺来源除了肥大细胞以外,还可能来自APVD细胞。  相似文献   
57.
乙肝患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HBVM、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应用ELASA和PCR法检测患者血清两对半及HBV-DNA含量,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HBsAg、HBcAg。结果: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呈阳性模式,且与肝组织HBsAg、HBcAg呈正相关关系(X^2=9.154、P=0.003及X^2=8.465、P=0.004)。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呈阳性模式,且与肝组织HBsAg无相关性(X^2=0.000,P=0.987),与肝组织HBcAg呈负相关(X^2=5.506,P=0.019)。血清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呈正相关(X^2=11.331,P=0.001及X^2=8.848,P=0.003)。结论: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模式及HBV-DNA与肝组织HBsAg、HBcAg表达有一致性,抗-HBe阳性病人肝组织HBcAg表达就低。  相似文献   
58.
本文报道了生活在阿尼玛卿山(海拔4500m)的高原鼠兔与在平原(北京)的wistar大鼠心肌,骨骼肌(腓肠肌),肝及肾组织内琥珀酸脱氢酶(SDH)与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测定,高原鼠兔心肌,骨骼肌中的SDH活性明显高于wistar大鼠,LDH活性无明显改变;wistar大鼠的肝小叶外带处SDH和LDH活性很强,而高原鼠兔的酶反应沉淀物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肝小叶中。我们认为心肌和骨骼肌中SDH活性增强,是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适应的一种机体代偿反应,SDH可作为高原低氧适应动物的一个标志酶。  相似文献   
59.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4例各型肝炎患者及20例非肝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急肝,慢活肝,肝硬化,重肝患者β2M明显高于慢迁肝和对照组。AH,CAH,LC,FH之间及CPH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β2M与ALT,AST无明显相关,与总胆红素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0.
目的检测方舱医院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肺功能,分析其在病情评估及预后判断中的其临床价值。方法2020年2月武汉国博汉阳方舱医院收治的196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预后分为出院组与加重转院组,按年龄分层为20~40岁、41~60岁、>60岁年龄段,使用广州红象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简易肺活量计检测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PEF(呼气峰值流速)。结果20~40岁、41~60岁、>60岁按年龄分层,转院率分别为7.31%、21.21%、35.71%,组间比较P<0.05,随着年龄增长,病情加重后转院治疗概率越大;肺功能检测提示女性患者>60岁年龄段出院组、转院组PEF比较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相同年龄段、同性别各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除男性41~60岁年龄段FVC外,均数比较转院组均低于出院组。结论方舱医院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中老年患者病情恶化加重可能性更大,需要临床重点关注;需要对康复期患者肺功能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