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对云南战区腹泻病原菌进行监测,掌握其腹泻病原谱的构成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防控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采集监测点肠道门诊腹泻患者新鲜粪便标本,按统一制定的监测方案,操作规程检测志贺菌、沙门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EIEC、ETEC、EPEC、EHEC、EAgg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类志贺邻单胞菌以及其它肠道病原菌。结果从588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各类病原菌220株,检出率为37.41%。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居首位(6.80%)、费劳地枸橼酸菌次之(5.95%)、居第三位的是志贺菌(4.25%)、列第四位的是奇异变形菌和阴沟肠杆菌(3.23%)、排第五至第七位的分别是产酸克雷伯菌(2.89%)、侵袭性大肠杆菌(2.21%)和气单胞菌(1.53%)。不同年龄组检出率为29.11%~48.34%之间,其中36~45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男女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原检出率5、8、9月份较高。结论通过对腹泻病原菌监测,了解腹泻病原菌的组成,建立病原谱,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军队和地方腹泻病的研究、防控、流行病学调查等提供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1株蝙蝠来源病毒进行分离鉴定,进行简单的基因分析。方法从云南沧源县8个居民地附近捕获50只棕果蝠并制作组织标本,采用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采用 cDNA-RAPD 方法扩增序列,采用分子克隆进一步扩增序列,将序列在 NCBI 上进行 BLAST 比对,采用 DNAMAN5.0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 MEGA 5建序列进化树。结果50份接毒细胞中,6份细胞出现细胞病变,cDNA-RAPD 扩增得到1份阳性片段,测序大小为614 bp,经比对该病毒株是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博卡病毒属牛细小病毒种的一个毒株。结论成功分离并鉴定该毒株,确定该病毒是牛细小病毒的一个新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云南省中缅边境地区2013-2015年14株登革1型病毒(DENV-1)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RT-PCR法扩增新分离DENV-1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astalX1.83和MEGA6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14株DENV-1,其中瑞丽市9株,临沧市3株,昆明市2株。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这14株DENV-1的全基因组序列(10 735nt),其开放读码框(95-10 271)编码3 392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表明,13株为基因I型(G-I),其中瑞丽和临沧本地病例7株,缅甸输入性病例6株;1株为G-III(昆明的印度输入性病例)。云南13株G-I可分为2个进化群,但均与缅甸、泰国等东南亚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云南13株G-I的E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7.02%-100%和98.78%-100%,它们与6株东南亚G-I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6.53%-99.53%和97.33%-100%,与DENV-1原型株US_Hawaii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3.76%-94.45%和95.86%-96.91%。所有云南株和东南亚参考株与US_Hawaii株在结构蛋白或非结构蛋白的氨基酸位点分别存在44和150个位点差异。结论云南中缅边境地区2013-2015年流行的DENV-1均为G-I,并具有基因多样性特点但均为来自缅甸的多个传播来源。  相似文献   
14.
伤寒疫情近年来上升明显,部队发病居高不下.为了有效控制伤寒流行,指导部队做好卫生防病工作,笔者对1995~2004年某部收到的伤寒有效报告卡,按照全军要求的统计方法,就寒伤发病及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阐明云南省2015年5株登革4型病毒(DENV-4)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RT-PCR法扩增新分离DENV-4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astalX1.83和MEGA6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2015年云南省瑞丽市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5株DENV-4(本地病例2株,来自缅甸腊戍和南坎市输入性病例3株)。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这5株DENV-4的全基因组序列(10 661nt),其开放读码框(103-10 264)编码3 386个氨基酸。全基因组或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基因序列的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表明,云南分离株间高度同源并聚集为一个进化支,并与泰国不同年代DENV-4基因I型(G-I)流行株具有较近的进化关系和较高的同源性,同属G-I。云南株和泰国株均与同基因型的DENV-4原型株(H241,1956年菲律宾)和中国广州1990年B5株亲缘性和同源性都较低。云南株与H241株在结构蛋白或非结构蛋白中分别存在21和45个氨基酸位点差异。结论首次获得云南省DENV-4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发现它们与近期东南亚DENV-4G-I流行株亲缘关系较近。首次证实云南省存在DENV-4本地流行,传播来源为相邻缅甸北部边境地区。云南分离株某些氨基酸位点的改变是否与其抗原性和毒力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区登革2型病毒(DENV-2)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采用C6/36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用RT-PCR法扩增新分离DENV-2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Clastal X1.83和MEGA6等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核苷酸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从登革热患者血清中分离到10株DENV-2,其中德宏州瑞丽市6株(2013年3株和2015年3株),西双版纳州景洪市2015年4株。经RTPCR和序列测定,获得这10株DENV-2的全基因组序列。基于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基因的系统进化和同源性分析表明,这10株病毒中5株为亚洲基因Ⅰ型(AsianⅠGenotype,AG-Ⅰ),5株为全球基因型(Cosmopolitan genotype,CG)。其中2013和2015年瑞丽流行株均为AG-Ⅰ,景洪市2015年流行株均属CG,它们均与东南亚相同基因型流行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云南株与DENV-2原型株(New Guinea-C)的E和NS5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3.38%~93.77%和92.80%~94.74%。所有云南株和东南亚参考株与New Guinea-C株在结构蛋白或非结构蛋白的氨基酸位点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改变。本研究证实,云南省西南边境地区存在DENV-2两种基因型流行,瑞丽和景洪流行株分别为AG-Ⅰ和CG,但它们的输入来源均为相邻东南亚国家。云南株与DENV-2原型株New Guinea-C株间存在明显差异,但决定病毒抗原、致病性和毒力的关键位点未发现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室内测试几种人体气味化学物质对蚊虫的引诱效果,并在野外进行现场效果测试。方法室内引诱效果评价以白纹伊蚊为测试对象,采用"Y"型嗅觉仪的方法;现场引诱效果评价采用化学物质与二氧化碳灯诱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室内测试中,1μg/μl和10μg/μl辛酸、0.1μg/μl吲哚对白纹伊蚊引诱作用明显;现场引诱结果显示1,0μg/μl辛酸+CO2共引诱蚊虫368只,库蚊占99%,比单独二氧化碳的引诱效果好,表明辛酸具有增效引诱作用,并对库蚊具有较强的引诱专一性。0.1μg/μl吲哚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诱集蚊虫数量比单独用二氧化碳和单独用吲哚多,而且诱集按蚊33只,占诱集蚊虫的30%,而单独用吲哚和单独用二氧化碳都没有诱集到按蚊,表明吲哚对蚊虫具有明显引诱作用,对中华按蚊具有较好的引诱作用。1μg/μl对甲苯酚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诱集到蠓28只,而单独用二氧化碳和单独对甲苯酚均没有诱集到蠓,表明对甲苯酚可能对蠓具有引诱作用。结论与二氧化碳共用时,辛酸和吲哚对蚊虫的引诱作用明显增强,辛酸表现出对库蚊的专一性;对甲苯酚可能对蠓具有引诱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明云南边境地区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NSl、NS2基因变异特征及遗传进化关系。方法 在云南边境地区采集境外家禽和野生鸟类棉拭子样品,经H5N1亚型特异性多重RT-PCR检测,阳性样品对病毒NS基因进行扩增,克隆Z至pMDl8一T载体测序,获得NSl、NS2基因序列,并与已知参考毒株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自1240份样品中检出H5N]亚型阳性样品71份,阳性率为5.72%;30份代表性阳性样品病毒NS基因测序获得17种序列,存在3个不同进化(亚)分支(I一1、I一2、Ⅱ);NSl/NS2基因与病毒血凝素(HA)基因呈现不同进化关系;NSl蛋白涉及核定位信号区、RNA结合区、效应区及其他致病性相关的关键性氨基酸位点存在替代或突变。结论 云南边境地区H5N1亚型病毒NSl/NS2基因具有遗传差异,2010年以来NS基因进化分支I一2、Ⅱ已成为当地流行的优势毒株。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对我国云南省边境线获得的未知病毒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将样本进行随机聚合酶链式反应,纯化链接到载体中进行序列的测定,确定病毒为甲病毒属类盖他病毒,然后用特异性引物进行衣壳蛋白基因和3’UTR区序列进行DNA测序,分析比较该病毒的分子生物学遗传特征,绘制系统发育树。结果:该病毒为盖塔病毒。结论:该病毒与韩国分离株和河北两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MM2021马来西亚原始毒株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