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氨基注入钛表面及其微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氨基基团注入纯钛表面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方法 在室温下将氨基以每平方厘米5×1017, 1×1017和5×1016离子的注入剂量注入到纯钛表面,注入能量为100 keV,离子束电流密度为10μA/cm2。对改性材料进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以研究注入后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材料注入前后表面物理结构的变化。结果 得到了XPS全谱、结合能值以及扫描电镜照片,发现注入后,样品表面由氧、钛、碳、氮元素组成, 用高斯拟合对材料表面可能存在的元素化学状态进行了分析。扫描电镜结果发现材料表面结构在注入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氨基基团注入可成功地将有机氨基基团引入到纯钛材料表面,形成以TiN为主的含钛、氨基化合物的改性层。此方法对材料本体的机械性能及粗糙度等方面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疗效。方法:对45例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连续4周,对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HAMD)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45例伴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评定表(HAMD)的平均总分数、汉密尔顿4因子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结论:西酞普兰是对5-羟色胺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小、起效快、安全性高,适宜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状态患者,整体抗抑郁疗效好。  相似文献   
43.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是以骨髓单纯红系造血障碍,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减少,而白细胞、血小板基本正常为特征的一组血液系统疾病,T细胞功能紊乱介导的造血抑制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1]。15年来,我院采用以T细胞为主要作用靶点的免疫抑制剂——环孢霉素A(CsA)联合补肾活血中药为主治疗PRCA疗效确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25例曾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2组接受治疗。试验组63例,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mg;对照组62例,仅给予每日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2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及病毒学指标方面的改变。结果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5或<0.01)。试验组HBV DNA阴转率(58.7%)显著高于对照组(40.3%),P<0.05;HBeAg阴转率(31.8%)显著高于对照组(16.1%),P<0.05;HBeAg血清转换率(19.1%)虽高于对照组(11.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45.
白薇  张伟  王敏君  左玮 《山东医药》2012,52(19):53-54
目的探讨诊断肺血栓栓塞症(PTE)的最佳影像学方法。方法收集117例经Wells评分判为高度PTE可能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经胸心脏彩超、肺通气/灌注(V/Q)显像检查,以发病情形和临床表现,包括具体的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血气分析、血浆D-二聚体及胸部平片表现等,并综合分析MSCTPA、V/Q显像、彩超及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PTE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分析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率(5,6段以上的肺动脉栓子阳性)。结果 MSCTPA、V/Q显像、彩超诊断此病的灵敏度分别为96.08%、37.50%、73.68%,特异度分别为91.67%、87.50%、82.61%,累及段以上支数准确率分别为95.92%、83.33%、35.71%,MSCTPA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V/Q显像及彩超,P均<0.05。结论 MSCTPA诊断PTE的价值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观察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状况及意义。方法采用FQ-PCR法对62例单纯血清抗-HBc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进行血清HBV DNA定量检测;常规进行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在62例CHC患者中,血清HBV DNA阳性16例(25.81%);血清HBV DNA阳性较阴性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P〈0.05);在62例CHC患者中,HCV RNA阳性41例(66.13%);41例HCV RNA阳性患者HBV DNA定量水平(3.22±1.35lgcopies/ml)显著低于21例HCV RNA阴性患者(4.53±2.06lgcopies/ml,P〈0.05)。结论单纯血清抗-HBc阳性CHC患者隐匿性HBV感染并不少见。隐匿性HBV感染的CHC患者肝脏病变较重。  相似文献   
47.
以两亲性肽(Peptide Amphiphile)分子为基础,设计、合成了可自组装呈纤维状的寡肽分子T2,并利用双扩散凝胶系统进行体外生物矿化研究。结果发现:T2可明显缩短羟基磷灰石沉淀体外形成的时间。经X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检测,获得的羟基磷灰石沉淀具有非晶质特点。分析结果认为:T2促进矿化的作用可能与其中引入的负电荷区域有关,其性能改进和矿化机理的阐明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8.
1 项目背景 目前全球艾滋病流行已成为继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全球第四位死亡原因。非洲是流行最严重的地区,发达国家已趋稳定,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增长期。中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以40%的速度递增,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处于世界第14位,在亚洲排名第2位。截至2005年底,我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7.5万人。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北京城区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3年降糖药物调整情况及影响血糖达标的相关因素。方法2008年8月至2011年7月对在北京城区社区就诊的32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定期随访,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综合达标管理。依据管理3年前后降糖药物调整情况分为4组:增加胰岛素组(255例)、增加口服降糖药组(641例)、降糖药不变组(1621例)及降糖药减少组(684例),观察各组血糖达标情况。结果管理3年后,①4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e)分别从(8.3±1.9)%、(7.4±1.7)%、(6.8±1.3)%和(7.2±1.5)%,降至管理后的(7.5±1.5)%(t=5.38,P〈0.01)、(7.0±1.3)%(t=5.17,P〈0.01)、(6.7±1.2)%(t=2.62,P〈0.05)和(7.1±1.4)%(t=1.76,P〉0.05);HbAle下降〉0.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2.2%(133/255)、34.3%(220/641)、24.6%(399/1621)和31.9%(218/684),增加胰岛素组血糖下降幅度最大;②管理前血糖未达标(HbAle≥7%)的1280例患者中,管理3年后562例(43.9%)达标;③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背景者管理后血糖达标率分别为61.5%(342/556)、64.7%(1174/1814)、74.5%(619/813);人均月收入〈2000元、2000~4000元、〉4000元者管理后的血糖达标率分别为58.1%(971/1670)、77.3%(828/1071)和66.8%(137/205);④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增加胰岛素、增加口服降糖药、人均月收入2000~4000元、管理后BMI下降幅度和年龄,与HbA1c下降独立相关,OR值分别为0.45、0.80、0.72、0.96和1.08(P〈0.05)。结论通过3年积极调整降糖药物,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明显提高,尤以增加胰岛素组血糖下降幅度最大。低收入、低教育程度者仍是血糖达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北京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的应用现状。方法对在北京市5个城区的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治疗的3297例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行体重、身高及血糖控制指标的检测,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的问卷调查。按应用药物情况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单种口服降糖药组、多种口服降糖药组和胰岛素组,分别为454、971、1179和693例。结果0)329例中,生活方式干预占13.8%(454/3297),单种口服降糖药占29.5%(971/3297),多种口服降糖药占35.7%(1179/3297),胰岛素占21.0%(693/3297)。②4组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1c)依次升高,分别为(7.0±1.9)、(7.1±1.5)、(7.4±1.5)和(7.5±1.5)%(F=15.1,P〈0.01);HbA1c≥7.0%的比例依次增加,分别为32.2%、39.4%、52.1%和59.5%(χ^2=117.7,P〈0.01)。③生活方式干预组中32.2%(146/454)患者HbA1c≥7.0%,尚未应用降糖药物治疗;单种口服降糖药组中39.4%(383/971)患者HbA1c≥7.0%,尚未联合多种口服药或胰岛素治疗;多种口服降糖药组中52.1%(614/1179)患者HbA1c≥7.0%,尚未联合胰岛素治疗。④空腹血糖、治疗策略、餐后2h血糖和糖尿病病程为HbA1c≥7.0%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分别为1.757、1.256、1.175和1.031。⑤在2843例应用降糖药患者中,应用二甲双胍占52.6%(1494/2843),应用胰岛素占24.4%(693/2843)。结论北京社区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一半以上HbA1c达标,但用药中存在未积极应用口服降糖药、不及时采用多药联合和胰岛素治疗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