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5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0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21.
目的制备肝螺杆菌甲基基团趋化信号转导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将我室保种的重组质粒pET22b+/MCP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BL21(DE3),IPTG诱导表达His-rhMCP融合蛋白,将表达的融合蛋白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抗体,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效价,以制备的菌体外膜蛋白(肝螺杆菌、胆型螺杆菌及幽门螺杆菌)采用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的特异性。结果大肠杆菌成功表达His-rhMCP融合蛋白,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达到1∶32000,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体可与肝螺杆菌菌体外膜蛋白及His-rhMCP特异结合。结论制备了高效价、高特异性的rhMCP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肝螺杆菌的流行病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22.
目的研究双固化树脂水门汀与自固化树脂水门汀粘结Ceramage聚合瓷嵌体后边缘微渗漏情况,为临床选择嵌体粘结材料提供参考。方法将30颗完整第三磨牙制备颊面Ⅴ类洞随机分为两组,在体外制作Ceramage聚合瓷嵌体后,分别用PULPDENT embrace与super-Bond CB粘结嵌体。试件经过500次冷热水浴循环实验后用2%亚甲蓝染色,体视显微镜观测染料渗透深度。结果分别比较2种材料方和龈方微渗漏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ULPDENT embrace组小于super-Bond CB组。同种材料的龈方微渗漏值均显著高于方(P0.05)。结论 PULPDENT embrace双固化树脂水门汀具有更良好的边缘封闭性。  相似文献   
223.
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脂质体疫苗免疫预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制备脂质体包裹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Kat)口服疫苗的方法,并用Helicobacterpylori感染的小鼠模型评价其在预防H·pylori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将PET_22( )/Kat在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表达Kat的包涵体经洗涤、变性、复性,采用QSepharoseFast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和SephacrylS_200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Kat重组蛋白,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组分包裹的Kat重组蛋白口服疫苗,并用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PBS、空白脂质体、Kat重组蛋白 霍乱毒素(CT)、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和CT,每周1次共4次,末次攻击2周再用活H·pylori攻击3次,3周后处死小鼠,行胃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ylori的定植半定量,取脾组织行淋巴细胞增殖试验。结果以包涵体为主的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24.4%,经纯化获得纯度为95%的重组蛋白,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0.7±0.4μm。PBS组和空白脂质体组保护率均为0,而Kat重组蛋白 CT组、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组、脂质体包裹Kat重组蛋白 CT组的保护率分别为73.3%、66.7%和86.7%,且均能使免疫小鼠胃黏膜H·pylori感染数目明显减少,三个疫苗组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均为阳性。结论口服脂质体能部分代替免疫佐剂的作用,将其作为H·pylori疫苗的免疫佐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与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ortal hypertensive gastropathy,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关系。方法对11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其中5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PHG组患者的HP感染率为30.4%,显著低于慢性胃炎组47.7%(P〈0.05);HP在轻型PHG组的阳性率是38.2%,略高于重型PHG组的2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未发现HP感染与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随着肝功能的恶化,HP感染率显著降低(P〈0.05),且PHG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 PHG不能为HP提供赖以生存和繁殖的内环境;HP感染与PHG及其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故不必把根除幽门螺杆菌作为对PHG及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常规处理措施;肝功能与PHG及出血并发症的显著相关性提示一切有损于肝功能的因素均需给予重视并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25.
目的:评价幽门螺杆菌(Hp)感染时胃细胞Fas/Fas Lingand的表达,功能及其对胃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以了解Hp的免疫致病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p阳性及阴性胃黏膜FasLigand的表达情况,RT-PCR检测胃T细胞FasLigand mRNA的表达,生物检测技术(JAM)评价胃T细胞通过Fas/Fas Ligand作用杀伤靶细胞的活性,并对Fas/Fas Ligand介导的胃T细胞及培养上清致胃型上皮凋亡进行了检测,结果:Hp感染胃组织中单核细胞Fas Ligand阳性而Hp阴性者无表达,Hp阳性胃黏膜T细胞系表达Fas Ligand mRNA,而Hp阴性者则不表达或弱表达,胃T细胞的Fas Ligand具有生物学活性,能杀伤Fas阳笥的Jurkat细胞并特异杀伤胃上皮细胞系,结论:通过激活胃浸润T细胞的Fas Ligand表达而损伤胃型上皮是Hp免疫致病的机制之一,其在Hp感染时黏膜免疫选择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6.
目的 探讨制备脂质体包裹重组幽门螺杆菌(Hp)热休克蛋白60(Hsp60)口服疫苗的方法,并用Hp感染的小鼠模型评价其在预防Hp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PET-22(+)/Hsp60在BL21(DE3)大肠杆菌表达,Ni-NTA琼脂糖树脂纯化Hsp60重组蛋白,用薄膜分散法制备以卵磷脂和胆固醇为膜组分包裹的Hsp60重组蛋白口服疫苗,并用透射电镜测定其粒径.75只BALB/C小鼠分为5组,分别通过灌胃方法给予PBS、空白脂质体、Hsp60重组蛋白+霍乱霉素(CT)、脂质体包裹Hsp60重组蛋白、脂质体包裹Hsp60重组蛋白+CT,每周1次共次,末次攻击2周再用活Hp攻击3次,3周后处死小鼠,行胃组织快速尿素酶试验、Hp的定植半定量、炎症程度及其炎症活动度的评分.结果 可溶性表达产物占全菌总蛋白的27%,经纯化获得纯度为95%的重组蛋白,制备的脂质体粒径为(0.7±0.)μm.PBS组和空白脂质体组保护率均为0,而Hsp60重组蛋白+CT组、脂质体包裹Hsp60重组蛋白组、脂质体包裹Hsp60重组蛋白+CT组的保护率分别为73.3%、66.7%和86.7%,且均能使免疫小鼠胃粘膜Hp感染数目明显减少,炎症反应减轻.结论 口服脂质体能分地代替免疫佐剂,作为Hp疫苗的免疫佐剂,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探讨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rHpCAT)对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在分离培养正常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基础上,利用FeSO4+H2O2反应产生羟自由基攻击制备结肠粘膜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同时预先加入rHpCAT并观察损伤减轻程度。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5-氨基水杨酸给药组(0.1 mmol/L)、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给药组(1×105、1×106、1×107 U/kg·b.w.)。培养一定时间后,取上清测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 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进行测定,并同时测定上述各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结肠粘膜上皮细胞MDA、LDH和MPO水平增高,CAT、GSH-Px和SOD含量减少。不同单位rHpCAT呈剂量依赖性的减少LDH释放,抑制MDA和MPO的形成,而使CAT、GSH-Px及SO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重组幽门螺杆菌过氧化氢酶对大鼠结肠粘膜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评价幽门杆菌(Hp)致T细胞死亡的方式和机制,探讨这种作用与Hp感染致宿主产生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应用AnnexinV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Hp致T细胞死亡的方式;应用细胞毒实验(JAM技术)和FasIgG抗体、caspase8抑制剂组断实验评价T细胞凋亡与Fas/FasL作用的关系,并通过流式细胞术直接检测Hp对T细胞FasL表达的上调作用及其与T细胞产生凋亡的时效关系。结果 AnnexinV染色和JAM技术证实H致T慢以凋亡方式进行的。这种细胞凋亡能被抗Fas抗体和caspase8抑制剂阻断,因而是Fas依赖,TH2细胞较TH1样T细胞对这种作用更敏感。由于Hp能直接上调T细胞的FasL且其发生时间与凋亡出现时间吻合,证实Hp是通过凋节T细胞之间Fas/FasL相互作用而致其凋亡的。Hp能通过调节Fas/FasL作用而负调节T细胞的生长,这可能是Hp感染致宿主发生T细胞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29.
目的 观察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对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和致病性大肠杆菌(ETEC)黏附肠上皮LOVO细胞的竞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黏附试验计数肠上皮Lovo细胞黏附的细菌数并比较其结果。结果 除黏附素浓度为1μg/ml和5μg/ml时不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外,10μg/ml、20μg/ml、30μg/ml浓度组均能明显抑制ETEC和EPEC对Lovo细胞的黏附,且随浓度的逐渐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结论 双歧杆菌分泌型黏附素能抑制ETEC和EPEC对肠上皮Lovo细胞的黏附且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230.
幽门螺杆菌感染几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前用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诊断的方法多种多样 ,本文对其中5种方法的准确性进行了评价 ,同时探讨了病理检查取材部位和数目、14C呼气试验所用尿素剂量及快速尿素酶试验不同判断者等因素对诊断的影响。一、研究对象 :广东农村自然人群41例 ,年龄27~70岁 ,平均47岁 :南方医院胃镜室病人174例 ,年龄20~70岁 ,平均43岁。二、取材与诊断方法1.尿素酶试验(RUT) :胃镜下从病人胃窦、胃角、胃体三处取材后立即置入自制的尿素酶试剂中 ,4℃观察颜色变化情况 ,24h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