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0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6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流行现状,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分层抽样方法对广西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5个人口约1 000的自然村人群进行调查,抽取空腹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H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人群HBsAg阳性率、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率分别为8.80%、58.70%、59.93%.男性HBsAg阳性率高于女性(P<0.001).不同年龄组、不同地区HBsAg、抗-HBs及抗-HBc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不同民族HB-sAg、抗-HBc阳性率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1~4岁及5~14岁儿童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55.48%,46.05%.1~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低于15~89岁人群(P< 0.001).30岁前HBsAg阳性率呈上升趋势,30~35岁达最高峰,35岁后HBsAg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广西农村仍然是乙型肝炎高度流行区,加强儿童乙肝疫苗接种仍是乙肝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82.
目的了解广西狂犬病病毒(RABV)街毒株与疫苗株N基因序列的差异,为疫苗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巢式RT—PCR法检测,测定病毒N基因序列全长,同时根据N基因序列同源性及系统进化树比较,分析广西近年流行的RABV与国内外10株疫苗代表株N基因序列之间的差异。结果DFA法阳性率为8.84%(350/3961),RT—PCR法检测阳性率1.29%(51/3961),获得N基因全序15份;15份N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9.40%。100%和98.40%~99.80%;广西15份(RABV)与国内外10株疫苗代表株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5.70%~99.70%和94.90%~99.80%,与中国CTN疫苗株N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高,分别为89.60%,99.70%和98.40%。99.80%。N基因系统发生树分为两大分支,15份(RABV)与中国人用CTN株构成第一分支,其余的疫苗毒株构成第二分支。结论广西犬间流行的RABV与中国人用CTN疫苗株N基因序列同源性最高、亲缘关系最近,在广西地区使用CTN疫苗株效果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索在性服务妇女中开展女用安全套使用预防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干预模式,为开展女套干预提供经验。方法本研究是将女套加入到现有男套使用中的干预,分女套引入干预和常规干预两个阶段。引入干预是在小组、个人、社区3个层面宣传女套知识与讲授正确使用方法;常规干预是将女套使用教育与发放纳入疾控中心在性服务妇女中开展的常规预防工作中,继续推进女套干预,同时进一步在社区广泛宣传女套知识。在干预前、干预6、12、24个月进行了4次横断面调查,以评估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只有29.7%的妇女听说过女套但没有人用过,干预后90.0%的妇女听说过女套;用过1次以上女套妇女的比例从干预6个月时的19.0%上升到干预后12、24个月的31.6%、29.O%,在干预6、12、24个月3个时点调查时有27.6%、37.8%、36.3%的妇女在调查前半年把女套作为备用或经常使用的预防方法;2/3妇女自我报告接受过干预,接受干预程度越高的妇女使用过女套比例越高。妇女最近1个月与客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从干预前77.3%提高到3次调查时的87.5%、83.5%、84.6%;约有2/3以上的妇女在调查前1个月内有过被拒绝男套使用的经历,当要求被拒绝后,有3.0%~6.O%的妇女改用了女套。结论经过两年干预,性服务妇女安全性行为比例提高,相当比例的妇女逐步将女套整合到预防行为中,女套加入男套中的干预在不同程度上减少了妇女的无保护性行为,将女套整合到常规工作中的干预模式是可行的,效果也是明显的,但干预时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虑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4.
目的在广泛开展广西鼠疫历史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研究自然疫源地特征、性质及状况,为制订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面查阅历史文献,综合分析,了解鼠疫历史疫区的时间、空间分布,结合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结果,探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问题。结果发现广西鼠疫历史疫区广泛分布着红壤、赤红壤和砖红壤,尤其与赤红壤关系密切。这一类土壤具有典型的热带、亚热带风化淋溶强烈的脱硅富铝化过程以及旺盛的生物物质循环过程的特征,二、三氧化物富集。结论广西鼠疫疫区特有的土壤条件有利于鼠疫菌的生成与繁衍,构成稳固的自然疫源地,进一步证明广西鼠疫作为一种古老的传染病,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鼠疫作为一个特殊的生物现象将长期存在,鼠疫防制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5.
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转基因细胞(CHO-C28)分泌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工程疫苗免疫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50例,观察其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随访12个月,在36例母亲为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婴儿中仅1例为HBsAg阳性,其余婴儿均有保护性抗体,预防保护率为96.2%。14例母亲单独HBsAg阳性的所有婴儿抗HBs均阳转,保护率达100%。抗HBs阳性的婴儿均具有较高抗体水平,抗HBsGMT为11.156×105~13.134×105mIU/L。说明CHO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近期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对广西新分离乙脑病毒GP0722株进行全基因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其基因组结构及毒力特征。方法 应用乙脑病毒全基因组扩增引物进行RT-PCR扩增,PCR产物直接测序,拼接后得到全基因序列。应用Clustal X(1.8)、DNASTAR、Mega 4. 1等生物软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分析和病毒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广西新分离乙脑病毒GP0722全基因长10 965个核苷酸,从97到10 395位编码一个开放阅读框,编码3 432个氨基酸,与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比较,只有88.9%的核苷酸同源性,97.6%的氨基酸同源性,全基因组共存在1 222个核苷酸差异,83个氨基酸差异。与GenBank中选择的21株乙脑病毒全基因序列比较发现,其核苷酸总体差异率为0.9%~18.8%,氨基酸总体差异率为0.1%~5.2%。通过PrM/C区段、E区段、3′NTR区段和全基因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显示该毒株属于基因1型乙脑病毒。结论 新分离的乙脑病毒GP0722株属于基因1型,与JEV/sw/Mie/40/2004进化关系最近,与疫苗株SA-14-14-2相比关键位点氨基酸未见变异,现行使用的疫苗仍能保护GP0722引起的感染。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广西13株狂犬病病毒M基因遗传变异特征及其与狂犬病在广西流行的关系.方法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检测2006~2008年广西地区收集到的3961份犬脑组织标本,将榆测结果为阳性的脑组织标本进行RT-PCR扩增,双向测序M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DFA法检测阳性率为8.84%(350/39...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监测网点急性脑炎、脑膜炎发病强度、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相关疾病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在广西贵港市建立涵盖市辖区、桂平市和平南县的急性脑炎、脑膜炎流行病学监测网络,按照筛检标准评估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对标本开展致病菌培养、RT-PCR检测和10种病毒IgMELISA检测,采用项目专用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并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共评估疑似病例883例,病死41例,病死率为4.64%,疑似病例发病率为11.73/10万,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年发病率分别为8.46/10万和4.28/10万,其中细菌引起的分别为1.16/10万和0.48/10万,病毒引起的分别为7.31/10万和3.80/10万,病毒引起的发病明显高于细菌。地区分布以桂平市发病率最高(实验室确诊发病率为5.18/10万);病毒性脑炎以夏季为高发,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高发有关;男女性发病率间基本无差异;年龄发病率以0~4岁组最高(28.44/10万);血培养、CSF培养和RT-PCR的病原检出阳性率分别为6.93%、3.39%和6.58%,血清标本10种病毒ELISA IgM抗体阳性率为38.41%,其中乙脑为10.94%、其他病毒为27.47%。结论广西急性脑炎、脑膜炎处于较高发病状态,多为病毒引起。应加强适龄儿童尤其是散居儿童的疫苗注射以及疾病监测。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诺如病毒(Norovirus,NV)感染所致成人腹泻散发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NV基因型分布。方法对南宁市2007~2008年某医院门诊696例成人腹泻散发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采集粪便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NV及其基因组别。随机选择部分阳性标本进行NV衣壳蛋白N/S区核苷酸序列测定,确定基因型。结果NV所致散发性成人腹泻在冬春季节呈现高发。在696份散发成人腹泻的粪便标本中,NV核酸检测阳性183份,总阳性率26.30%。其中180份(98.36%)NV属于基因Ⅱ组(GenogroupⅡ,GⅡ),另外3份(1.64%)为基因Ⅰ组(GⅠ)。随机选择10株GⅡNV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它们均属于GⅡ.4基因型,而3株GⅠNV分属于GⅠ.2、GⅠ.4、GⅠ.8基因型。结论NV是南宁市2007~2008年成人腹泻散发病例的主要病原体,优势毒株为GⅡ.4型,也存在GⅠ型NV感染。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和掌握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类型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年来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数据,对疫区分布及其流行强度进行分析。用夹夜法在室内及室外布夹,对捕获的宿主动物无菌取血清及肺组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汉坦病毒抗体及肺组织中的抗原,汉坦病毒抗原阳性的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鉴定并测序,将扩增片段的核苷酸序列与已知病毒序列进行比对分型。结果1990~2009年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累计报告病例数为286例,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总体上发病水平较低,以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多见,近年来城市发病例数有增多趋势。2006~2008年共监测捕获啮齿动物18种共1 984只,褐家鼠为优势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总抗体阳性率为14.75%;宿主动物肺组织抗原阳性6份,经核酸检测和测序证实为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结论广西流行性出血热的宿主动物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多种宿主动物感染汉坦病毒,从褐家鼠肺组织标本可检测出Ⅱ型病毒,疫区类型以Ⅱ型病毒(汉城型汉坦病毒)为主;广西EHF发病水平较低,以男性农村青壮年多发,邻近湖南省的桂北局部地区为高发地区,近年城市发病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