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69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构建JC病毒t抗原的原核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表达并纯化该融合蛋白.方法 采用PCR方法 从患者脑脊液中扩增JC病毒t抗原,测序正确后再克隆入pET32a(+)质粒,构建pET32a(+)-t表达重组体,并诱导表达t抗原融合蛋白.大量制备该融合蛋白并以镍柱亲和层析纯化.然后以纯化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pET32a(+)-t表达出相对分子质量为41 000左右的重组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显示,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诱导后3.5~20.0 h融合蛋白均高水平表达.Western印迹证实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免疫BALB/c小鼠后,成功制备了鼠多克隆抗体.结论 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t,表达纯化t抗原融合蛋白,成功制备了JC病毒小包膜蛋白t的抗体,为进一步流行病学调查及该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成功救治高致病性禽流感A/H5N1病毒感染(简称人禽流感)患者的诊断流程和临床管理措施.方法 对2009年1月16日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人禽流感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管理等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和病毒分离确诊为人禽流感病例.患者男,29岁,平素体健,发病前有活禽市场环境暴露史,以发热、畏寒起病,尤明显流感样症状,高热时伴有肢体抽搐和意识障碍,继之出现咳嗽,咳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病情进行性加重,先后出现呼吸困难、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心房颤动,影像学显示双侧肺炎进行性加重,并伴双侧胸腔积液.病程第8大给予有创呼吸机治疗,并给予奥司他韦,但病情仍进一步加重.病程第10天给予高滴度A/H5N1病毒疫苗免疫血浆后,患者病情日见好转,呼吸道症状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心房纤颤转为窦性心率,病程第23天肺内病灶明显吸收后好转出院.结论 人禽流感患者发病可无典型的流行病学史,病变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心脏损害时病情危重,预后不佳;如能在2周内及时给予适当的病毒免疫血浆治疗,则可能迅速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3.
患者男,40岁,汉族.主因"发现抗-HIV阳性10年,意识障碍伴大小便失禁7 h"于2008年3月17日收入院.患者于10年前体检发现抗-HIV(+),当时CD4+ T淋巴细胞230个/μl.9年来间断服用多种抗HIV药物(种类繁多,患者自述记不清楚).2006年经耐药检测发现其对多种常见抗HIV药物耐药,故患者自行停药.半年前因CD4+ T淋巴细胞<100个/μl,明显消瘦,再次口服抗HIV药物(司他夫定+拉米夫定+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复合剂),因为副作用故间断服用.4个月前第一次住我院治疗,诊为艾滋病、肺结核、肺炎、口腔念珠菌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经抗结核、抗感染等治疗后好转出院.之后在家情绪低落、拒绝进食、拒绝服用任何药物10余天,于2008年3月17日家人发现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四肢无力、大小便失禁,无抽搐,故再次来我院诊治.  相似文献   
44.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及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于2010年7月~2012年7月收治的50例HFMD重症患者作为观察组,50例HFMD轻症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通过多因素分析筛选出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年龄<3岁、抽搐、颈抵抗、体温> 39℃大于3d、血糖>9 mmol/L、意识障碍、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外周血WBC>12×109/L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呕吐、皮疹平均天数>7d、口腔溃疡、肌酸激酶升高方面,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FMD重症的独立相关因素包括年龄、体温>39℃大于3d、血糖>9 mmol/L、精神差、神经反射异常;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68%,病死率为4%.结论 早期检测HFMD重症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及时的对症治疗可降低手足口病病死率.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对肝脏酶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按照体重指数配对的不同程度OSAS男性患者,进行睡眠呼吸暂停监测,并于清晨空腹抽血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水平。结果:按照体重指数配对的AHI<15/h与AHI>15/h的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年龄、腰臀比、颈围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AHI水平有统计学差异(6.67±5.16/h vs 31.69±22.91/h,p=0.001);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有统计学差异(88.07±6.69%vs 79.47±11.31%,p=-0.019)。AHI>15/h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较AHI<15/h组患者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1.47±0.58 vs 0.94±0.49,p=0.001)。AHI>15/h组患者空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较AHI<15/h组患者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33.82±33.37 IU/L vs 20.06±13.64IU/L,p=0.040);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165.83±37.50IU/Lvs144.93±21.28IU/L,p=0.047)。结论:随着OSAS严重程度增加,胰岛素抵抗程度增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乳酸脱氢酶升高;提示OSAS可能通过间断缺氧途径及胰岛素抵抗途径导致肝功能损伤,引起非酒精性肝病。  相似文献   
46.
随着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医学器械的改进,越来越多的低位直肠癌患者在得到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得以保留肛门,避免了永久性造瘘。然而,较大比例的低位保肛患者,术后会出现一系列的肛门及肠道功能障碍,我们称之为前切除综合征。手术成功而治疗失败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前切综合征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机制和诊疗措施尚缺乏统一的认知,本文将对前切除综合征这一临床症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的应用.方法:应用螺纹钉固定内踝骨折及后踝骨折,钢板固定外踝骨折,皮瓣一期修复创面.结果:6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24个月,依据关节疼痛、功能、肿胀、影像学检查为评价标准,其中优40例、良17例、可5例、差3例.结论:内固定治疗踝关节开放性骨折临床疗效可靠,能早期活动锻练...  相似文献   
48.
目的:评估利匹韦林(rilpivirine,RPV)联合2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对中国HIV-1型感染者的长期安全性、耐受性和疗效。方法:本研究为RPV开放多中心Ⅲ期延长研究TMC278-Ti DP6-C222的中国亚组分析,入组患者在既往RPVⅡb和Ⅲ期研究结束后签署知情同意自愿纳入延长研究,继续接受RPV 25 mg(qd)联合2 N[t]RTLs.RPV治疗的获益通过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2011年2月25日起来自RPVⅡb和Ⅲ期研究共26例中国HIV-1型感染者进入C222延长研究,数据收录截止日期为2018年2月8日,平均随访6.07年。随访期间大部分不良反应为1或2级,只有2例(7.7%)患者报告出现3或4级不良反应,没有RPV相关严重不良反应报告。随访期间只有1例(3.8%)患者在96~120周出现一过性低病毒血症(242 copies·m L-1),并在后面随访中恢复病毒载量(VL)<50 copies·m L-1。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至少有一次CD4>500 cell·mL-1,除了192~240周之间短暂下降,整体CD4细胞计数持续缓慢增加到336周。结论:使用RPV 25 mg(qd)联合2 N(t) RTIs治疗,对于中国HIV-1型感染者有效,整体来讲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49.
目的 以基因重组干扰素治疗急性乙型肝炎病人,观察其减少急性乙肝转慢率的效果。方法 用基因重组α干扰素(300 万U,肌内注射,隔日1 次,12 周为一个疗程) 治疗19 名急性乙肝病人,对治疗后未产生抗HBs 者,加用乙肝疫苗(30 μg,肌内注射,每周注射1 次,连用3 周);对照组为病情相似的15 例病人,服用一般保肝药物。结果 治疗组18 例(95-0% ,1819)HBsAg 阴转,但均未产生抗HBs,再用乙肝疫苗后,17 例(94-0% ,1719) 产生抗HBs。24~240 周随访期间,18 例HBsAg 阴转者无复发;1 例HBsAg 未阴转者,至随访结束时仍为阳性。对照组8 例(53-0 % ,815)HBsAg 阴转,同时,87-5 %(78)的病例产生抗HBs,另7 例HBsAg 未阴转者,在24 ~240 周的随访期间,仅1 例HBsAg阴转,余6 例HBsAg 持续阳性。结论 对于急性乙型肝炎发病8 周后HBsAg 仍未阴转者,采用干扰素合用乙肝疫苗,对防止转慢及HBsAg 阴转后抗HBs 的产生可能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