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3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52篇
药学   21篇
  1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朱美玲 《中国医药导报》2014,(29):112-115,123
目的 探讨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术期健康教育内容改变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4月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普外3科住院并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直肠癌、结肠癌、甲状腺癌4种疾病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并发症、患者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率为86.7%,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65±0.50)d,平均住院天数为(5.8±1.5)d,无并发静脉血栓患者,并发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患者满意率为100.0%;对照组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率为33.3%,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4.50±2.50)d,平均住院天数为(10.0±2.2)d,并发静脉血栓为2例,并发肺部感染为4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0%,患者满意率为89.5%。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了解率、患者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从护士、患者两方面改变观念,并建立完善的随诊机制,才能使快速康复外科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全面优质的健康教育会取得护患双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研究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住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取石组(EPBP组,n=30)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组(ESBD组,n=30)。比较经内镜取石时间、X线暴露时间、一次性取石率、碎石率及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术中及术后出血率等指标。结果EPBD组和ESBD组取石时间[(8.5±2.4)min 比(7.8±2.1)min, P=0.14]、X线暴露时间[(21.8±5.2)min 比 (19.7±6.3) min, P=0.11]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一次性取完结石,无需要碎石器病例。两组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均为(6.67%,2/30)。EPBD组和ESBD组术中出血率[3.33%(1/30)比 10.00%(3/30),P=0.042]、术后出血率[0 比 3.33%(1/30),P=0.03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其他近期并发症。结论单纯经内镜乳头球囊扩张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实验中采用NaI裂解、SiO2捕获法提取单核细胞中伤寒沙门菌DNA,与多种方法进行比较,效果较佳。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拟诊为伤寒沙门菌感染;标准菌株S.typhi50071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1.2PCR扩增参照...  相似文献   
14.
在PCR反应中,TaqDNA聚合酶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临床使用中发现Taq酶必须和反应体系分开低温保存,否则很快失活;因此不利于运输和长期保存.如何解决以上问题,保证Taq酶的活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问题。我们根据参考文献[1,2]试验了多种方法来很高Taq酶的稳定性,结果均不理想。后来采用固体石蜡包理TaqDNA聚会酶,经过半年多的实验,结果表明以上问题均能获得满意的解决.1原理反应液按每人份的量分装于待扩增的反应管内,液化的石蜡和Taq酶按比例混合后滴加于分装管内;室温下石蜡迅速固化,固体状态下酶的活性极低,不易…  相似文献   
15.
对开展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工作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市宝安区血站于2005年成立无偿献血志愿服务队。目前在编队员168名,2年多来在无偿献血宣传发动、应急血源供应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本文就开展无偿献血服务工作的感想和规范服务队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Budd- Chiari综合征 (以下简称 B- CS)是各种原因引起肝静脉 (HV)和肝段下腔静脉 (ZVC)部分或完全梗阻 ,血液回流障碍而致的门脉高压和下腔静脉高压症候群 ,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腹水、下肢水肿、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 ,极易与肝硬化失代偿期相混 ,现将误诊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的 B- CS8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31~ 78岁 ,平均 43岁。误诊时间最长 1 5a,最短 1 a,临床以肝脾肿大 ,顽固性腹水 ,腹壁及下肢静脉曲张为主要特征。 8例均经过彩色超声和下腔静脉造影检查证实典型病例例 1 男 ,65岁。因反复…  相似文献   
17.
二次PCR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临床待检标本进行二次PCR扩增,结果显示: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进行二次PCR扩增,敏感度均主于第一次扩增效果,尤其对于含靶基因少的标本,如检测脑脊液、血液听结核杆菌,慢性淋病奈瑟氏菌感染的患者,其阳性率均是第一次PCR放增结果的2.33、3倍,并且特异性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慢性闭角型青光眼(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CACG)和正常眼视盘形态结构参数之间的差异,评价HRT-Ⅱ在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Heidelberg视网膜断层扫描仪(Heidelberg retina tomograph,HRT)对早期、进展期CACG 36例(60只眼)及正常人30例(60只眼)的视盘进行断层扫描,获得视盘平均地形图像和视盘结构诸参数.结果 CACG与正常人视盘结构各参数中视杯面积、杯盘面积比、盘沿面积、视杯容积、盘沿容积、视杯形态测量、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及视神经纤维层横截面积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HRT-Ⅱ能够反映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视盘改变,为临床早期诊断CACG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兔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囊袋内灌注药物,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眼内组织的副作用.方法 将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8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分别灌注生理盐水(A组,对照组)、MMC(B组,实验组,0.1 g·L^-1)各0.2 mL,保留3 min,然后环形撕囊,囊外摘出晶状体.术后每日观察并记录早期炎性反应情况,PCO出现的时间及程度;3月后处死动物,抽取房水,测房水细胞及蛋白含量;取下眼球,行HE染色,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眼内组织炎性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第1天A、B组结膜充血及前房渗出均较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结膜充血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9.25±0.89)d、(9.88±1.13)d,前房渗出时间分别为(6.38±0.92)d、(6.88±1.36)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出现时间、混浊程度,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2组房水蛋白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但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眼内组织均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晶状体摘除手术可以造成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术后3个月仍未完全恢复.MMC在0.1 g·L^-1能够有效抑制PCO发生,但并不增加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0岁。因左眼畏光、流泪、疼痛伴视力下降1个月余,于2006年8月11日来我院就诊。40d前左眼曾被钢丝戳伤,在当地医院治疗,具体情况不详,病情无明显好转.全身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眼前手动,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中央偏颞侧可见直径约7mm的灰白色圆形溃疡灶,表面凹凸不平,无光泽;部分角膜基质坏死脱落(图1);前房闪光(+),瞳孔药物性散大;指测眼压正常。右眼无异常。两次行角膜溃疡组织刮片Gram染色检查。真菌菌丝和孢子均为阴性。取病灶坏死组织行真菌培养,同时给予广谱抗生素眼液、抗真菌眼液频繁滴眼,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1周;清洁溃疡面后使用5%碘酒烧灼2次,病情未见好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