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7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232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48篇
  1篇
中国医学   12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背景:临床应用川芎嗪防治外科治疗后腹腔粘连和粘连性肠梗阻时取得明显疗效。目的:为了达到缓释性并且提高临床疗效,将川芎嗪同纳米技术结合制备成川芎嗪纳米喷雾剂,探讨其抗大鼠实验性腹腔粘连的最佳有效剂量。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组、川芎嗪纳米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6只。以锉刀法建立腹腔粘连大鼠模型,模型组直接关腹,其余各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腹腔涂抹透明质酸钠凝胶、喷涂川芎嗪纳米喷雾剂2.5,5,10 mg/kg。分别于造模后1,2周处死,观察粘连情况,记录粘连得分,粘连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粘连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大鼠腹腔液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结果与结论:川芎嗪纳米喷雾剂具有缓释作用,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抗术后粘连的作用。其中以川芎嗪纳米喷雾剂中、高剂量抗粘连效果最好;川芎嗪纳米喷雾剂中、高剂量组可以对粘连模型大鼠腹腔液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的升高有较好的改善作用。综合考虑到药物的浓度较低,给药方式为腹腔喷雾给药,因给药总量的限制,选择5 mg/kg为最佳有效的剂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建立心力衰竭单病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心力衰竭方面护理质量和护理管理水平。方法采用质性访谈法、专家会议法和德尔菲法进行指标的咨询和论证。结果确立了3项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66项三级指标及其权重的心力衰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和对指标评价结果的一致程度均较高,显示心力衰竭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可信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3.
[目的]了解病人自杀时值班护士的心理状况,为病人自杀时值班护士的心理干预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方法]选择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访谈经历病人自杀的15名值班护士,并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资料。[结果]15名值班护士经历病人自杀事件后的心理体验提炼为3大主题:紧张与恐惧、自责与内疚、压力感。[结论]管理者要关注病人自杀时值班护士的心理状况,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避免产生职业疲溃和倦怠。同时强调护士要加强心理学知识与预防自杀相关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医院应重视和完善职业损害教育。  相似文献   
104.
河南蜂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河南蜂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以白色念珠菌为实验菌种,设置不同pH平板实验组和不同的蜂胶浓度组,每组重复3次,每张滤纸片(直径6mm)加样7μl,观察48h的抑菌效果。结果河南蜂胶在pH5.5、6.0、6.5、7.0、7.5、8.0、8.5条件下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环直径(mm)分别为:9.08±0.80、11.25±0.43、11.42±0.63、12.58±0.29、15.25±0.43、21.50±0.87、29.00±0.50;蜂胶浓度从15.50%~0.12%蜂胶组及空白对照组的抑菌环直径(mm)依次为:25.50±0.50、22.25±0.43、18.67±0.76、15.83±0.58、10.33±1.04、8.50±0.00、7.25±0.25、0、0、0。结论河南蜂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随蜂胶浓度和pH的降低而减弱,可观察到抑菌环的最低蜂胶浓度为0.25%。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检测川芎嗪纳米喷雾剂调节腹腔粘连组织中TGF-/Smad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TGF-1、FN和CTGF的水平,研究川芎嗪对TGF-/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从而探讨其对防治腹腔粘连的作用机理。方法取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透明质酸钠阳性对照组、川芎嗪纳米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制备腹腔粘连模型。透明质酸钠凝胶组按0.5mL/kg腹腔涂抹1%透明质酸钠凝胶,川芎嗪纳米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2.5、5mg/kg和10mg/kg腹腔喷涂川芎嗪纳米喷雾剂。各组于术后第8天取粘连组织检测TGF-1、CTGF的含量,同时记录大鼠肠粘连级别。RT-PCR检测粘连组织中FN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粘连组织中TGF-1、FN、CTGF表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川芎嗪纳米喷雾剂低、中、高剂量组的肠粘连程度明显减轻(P0.05~0.01),粘连组织中TGF-1和CTGF含量明显下降(P0.05),粘连组织FNmRNA表达降低(P0.05~0.01)。结论川芎嗪纳米喷雾腹腔喷涂可减轻腹腔粘连的程度,对腹腔粘连有防治作用。川芎嗪纳米喷雾剂能够抑制术后大鼠腹腔粘连组织TGF-1和CTGF的合成,减少FN mRNA的表达,其可能的靶点途径是TGF-/Smad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07.
孙思邈针对外科疾病诊断,审证求因,重视气血,创“痈疽十八论”;强调鉴别诊断,擅长切诊,重视整体观念;针对外科疾病的治疗,用药辅以二便,推崇针药并用。在此基础上,孙思邈还注重灸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8.
曾莉 《中外医疗》2014,(13):135-136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及时补液,调整电解质平衡,同时给予思密达、酪酸梭菌活菌散等药物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葡萄糖酸钙,考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有效率等。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大便次数复常时间、大便性状复常时间及出院时间分别为(2.01±0.68)d、(3.23±1.02)d、(3.84±1.15)d、(3.06±1.09)d,对照组分别为(4.32±1.36)d、(6.68±2.31)d、(7.56±2.23)d、(6.14±2.18)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葡萄糖酸锌用于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生理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9.
我们自1990年以来,用肝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2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观察对象均按1979年《冠心病诊断标准》诊断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人。26例中劳力型心绞痛病人9例,变异型心绞痛10例,自发型心绞痛7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44~71岁,平均年龄54.8岁。本组病例治疗前后均做静息心电图、凝血时间测定及血、尿常规。另选23例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57.2岁,行常规心得安治疗(每日三次,每次10mg)。 1.2 药物用法 苏州生化制药厂生产的肝素钙4000单位作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疗程为20天。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观察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激动剂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罗格列酮)对高糖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β1整合素和细胞周期正调控蛋白cyclinD1表达的影响,为早期糖尿病肾病(DN)防治寻求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HBZY-1 GMC,分为6组正常糖组、高糖组、甘露醇组、高糖分别加1、5、10 μmol/L罗格列酮组.干预作用24 h后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表达,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yclinD1表达,四唑盐比色(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高糖刺激使GMC的β1整合素、cyclinD1表达增加,细胞增殖能力增强,且不依赖于渗透浓度.罗格列酮可抑制高糖刺激GMC的β1整合素、cyclinD1表达,使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相关分析表明β1整合素与cyclinD1、β1整合素与细胞增殖、cyclinD1与细胞增殖间均呈正相关.结论黏附分子参与了DN发病机制,PPAR-γ可能通过参与调节黏附机制及其介导的细胞周期调控而影响DN早期GMC增殖和系膜扩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