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64篇
综合类   124篇
预防医学   58篇
药学   33篇
  3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镍钛聚髌器(NT-PC)和AO改良张力带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髌骨骨折82例,A组38例采用NT-PC固定;B组44例AO改良张力带固定.[结果]两种内固定均有良好的固定作用.A、B两组膝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分别为97.37%、90.91%;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89.47%、81.8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两种内固定法治疗髌骨骨折具同样效果,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2.
目的:评价七氟烷麻醉用于鼻内镜手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40例鼻内镜摘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年龄30~40岁,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氟烷组(I组),各20例,两组均以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阿曲库胺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均吸入氧化亚氮一氧气(氧化亚氮浓度为50%,气体流量为1L/min)维持。S组以七氟烷1.0%~2.0%吸入维持,I组以异氟烷1.0%~2.0%吸入维持。两组均使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EPI)监测,麻醉期间根据AEPI值调整七氟烷和异氟烷吸入浓度,使AEPI值控制在20~30.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基础值的±20%范围内.自鼻腔填塞时停止吸入麻醉药。于麻醉前(T0)、诱导后(T1)、手术开始(T2)、手术开始15min(T3)、术毕(T4)、拔管时(T5)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和AEPI,并统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时间、清醒程度和恢复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手术顺利;S组在112、T3、T4时心率明显慢于I组(P〈0.05);S组术毕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I组(P〈0.01);S组清醒程度明显优于S组(P〈0.01);术后3d内随访无一例患者发生术中知晓。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可为鼻内镜类短小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安静平稳。清醒完全,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术后恢复,实现了“开通道麻醉”。[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3.
背景:研究认为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抗旋能力强,可以很好的预防螺钉松动、拔出,维持腰椎稳定性、保持其生理曲度,为远期椎体间融合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目的: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与普通椎弓根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症的差异。方法: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症患者共67例分为保守组12例、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20例、普通椎弓根螺钉组35例。3组采集入院时、入院后1周、出院后6个月、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和JOA评分及影像学资料,对螺钉稳定性、脊柱融合情况进行评估,参考Meyerding滑脱分级标准评估椎体的滑脱情况。结果与结论:(1)末次随访时JOA改善率: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1.00),均显著高于保守组(P均<0.05);(2)目测类比评分: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均显著降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保守治疗组目测类比评分时高时低,反复变化;(3)滑脱复位率: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明显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P<0.01);(4)内固定后24个月脊柱融合评分: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组明显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组(P=0.035);(5)结果说明: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固定在滑脱复位、植骨融合率、螺钉稳定性等方面都明显优于普通椎弓根螺钉,此方法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4.
正经鼻氧疗是预防和治疗低氧血症的首要措施。传统氧疗方式有鼻导管、鼻罩、头罩及面罩吸氧等。上述氧疗方式由于气体输送时加温湿化不足或患者不适等原因,输氧最大流速受到限制。传统鼻导管吸氧的氧流量一般为0.5~4.0 L/min,最高流速可达15 L/min,但当普通鼻导管吸氧流量6 L/min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科住院确诊高血压患者190例。左室舒张功能正常者52例(对照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者138例(不全组),按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Ⅰ、Ⅱ、Ⅲ、Ⅳ)分成4个亚组:心功能Ⅰ级组(40例);心功能Ⅱ级组(33例);心功能Ⅲ级组(30例);心功能Ⅳ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院24h内采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5mL,测定和肽素水平;行心脏超声检查测量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及计算Ea/Aa比值。结果不全组各亚组和肽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全组中和肽素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583,P<0.05),Ea/Aa值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r=-0.453,P<0.05),和肽素水平与Ea/Aa呈负相关(r=-0.753,P<0.01)。结论检查高血压患者和肽素水平可以准确评估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颅内巨大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策略。方法对我科2004年1月到2010年1月收治的33例颅内巨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出院时按GOS评分,术后早期恢复良好者20例,中、重残者9例,死亡4例,其中2例为术后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后死亡,l例因呼吸衰竭而死亡,l例再出血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死亡率12.1%。结论颅内巨大动脉瘤在临床特征上既有普通动脉瘤的出血特征又有颅内肿瘤的占位特征,还可以表现为缺血特征,临床上易误诊。手术目的在于解除动脉瘤对周围重要结构的压迫、防止再出血并保持足够的脑供血。手术涉及硬膜外充分剥离、载瘤动脉较长时间阻断、组合夹闭及载瘤动脉塑形、血管重建等多种手段,故手术策略是在对颅内血管全面有效管理的基础上清除占位效应,而不是简单夹闭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7.
[摘要]目的比较蛛网膜下隙阻滞与全身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电子麻醉记录单回顾341例分别在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身麻醉下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术中血压变化、出血量和输液输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等。结果蛛网膜下隙阻滞组血压变化较全身麻醉组小,失血量少,术后恢复时间短(P<0.05)。结论蛛网膜下隙阻滞和全身麻醉均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但蛛网膜下隙阻滞在对循环的影响和恢复速度上要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108.
冉琴  王敏  徐海涛  蔡文玉 《四川医学》2009,30(8):1255-1256
目的探讨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8年住院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治疗方面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两组,45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90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比较其触痛消失时间、红斑水疱停止发展时间、红斑消退出现脱屑时间、治疗时间、病程等情况。结果新生儿并不多见仅有占4.7%。患病集中与1—3岁占43%,〉5岁患病并不少见占16%。本组患儿中98例(65.8%)有明确的感染因素,其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免疫功能检查52例,40例(76.9%)显示IgA低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全部治愈,但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临床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球茵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并不局限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较大儿童患病也较多。加强免疫、防止和治疗感染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抗菌素治疗疗效不佳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价硬膜外小剂量纳洛酮复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患者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 Ⅰ~Ⅱ级老年全髋置换患者,随机分为2组(n=30),分别采用0.15%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C组)和0.15%罗哌卡因+0.5 μg/ml舒芬太尼+0.09 μg/(kg·ml)纳洛酮(N组)进行PCEA。双盲随访两组患者,记录镇痛开始后2、6、12、24 h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镇痛效果,并记录手术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过度镇静、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镇痛后6、12、24 h,N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1);N组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镇痛期间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呼吸抑制和低血压。结论:硬膜外小剂量纳洛酮可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作用,在完善术后监测的同时小剂量纳洛酮复合舒芬太尼、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老年人全髋置换术后PCEA。  相似文献   
110.
目的了解哺乳期女性皮肤马拉色菌带菌和菌种构成情况。方法采用胶带法粘取哺乳期女性胸前皮屑,接种于含菜子油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马拉色菌,并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正常哺乳期妇女胸部皮肤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为58.13%,主要为糠秕马拉色菌和合轴马拉色菌。结论正常哺乳期妇女胸部皮肤马拉色菌带菌和菌种情况与既往文献对正常人的报道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