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8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2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73篇
临床医学   93篇
内科学   6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41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86篇
预防医学   91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118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姬志强  唐娜娜  张建民  石磊 《中国药师》2015,(12):2067-2069
摘 要 目的: 研究中药材山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硅胶及凝胶柱色谱法对山风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山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及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油酸(1)、亚油酸(2)、槲皮素(3)、木犀草素(4)、柚皮素(5)、橙皮素(6)、没食子酸(7)、β 谷甾醇(8)、胡萝卜苷(9)和橙皮苷(10)。结论:化合物1、2、5、6、7、10为首次从山风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2.
摘 要 目的: 研究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对浅裂鳞毛蕨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 从浅裂鳞毛蕨根中鉴定了28个化合物,占根中挥发性成分的86.84%,从叶中鉴定了24个化合物,占叶中挥发性成分的82.79%。结论: 正壬醛有可能是浅裂鳞毛蕨叶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丁羟基甲苯和石竹烯有可能是浅裂鳞毛蕨中的药效成分。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了解衢州市鼠类携带莱姆病螺旋体状况以及莱姆病螺旋体基因型。方法 采用针对莱姆病螺旋体5S~23S基因间隔区的巢式PCR方法检测鼠脾标本,对阳性样本进行基因测序及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 在378份鼠标本中检出莱姆病螺旋体核酸阳性57份,阳性率15.08%。有Borrelia garinii(B.g)基因型、Borrelia valaisiana(B.v)基因型Borrelia spielmanii(B.sp)基因型。结论 衢州境内鼠类存在至少3个型别莱姆病螺旋体感染,应加强该病原体的检测和莱姆病的防制。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经锁骨下动脉穿刺进行肝动脉栓塞治疗肝癌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经锁骨下动脉穿刺行肝癌栓塞的方法及效果.结果 57例手术者锁骨下动脉穿刺成功者57例,肝动脉栓塞成功者57例,术后疼痛者57例,其中轻度不需要处理13例,疼痛稍重者29例,给予双氯灭痛栓治疗;疼痛较重者15例,给予强痛定或杜冷丁治疗.发热49例,其中<38.4℃15例,未予药物治疗;>38.5 ℃者34例,给予药物退热或物理降温;术后未发生严重感染、气胸、消化道出血、穿孔.患者术后随访48个月,1年生存率为78.9% (45/57);2年累计生存率为47.4% (27/57);3年累计生存率为28.1%(16/57);4年累计生存率为15.8(9/57).57例患者未严格要求下肢制动及平卧.结论 经锁骨下动脉穿刺介入治疗肝癌创伤小、术后不良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35.
公元前4~5世纪,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认识到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这类疾病的特征并描述为:健康人突发头痛、抽搐、失语、摔倒及鼾声呼吸,病发后7d死亡(when persons in good health are suddenly seized with pains in the head,and straightway are laid down speechless,and breathe with stertor,they die in seven days)[1].经历2400多年以后,虽然人们对SAH的诊断、病因治疗(包括手术和血管内治疗)及术后监护和康复等都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SAH,尤其是出血后所导致的继发损伤仍然是一种致残、致死率很高的临床神经外科常见重症,疗效不甚满意[2].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的疗效。方法对18例脊柱结核伴神经症状患者术前均行≥3周抗结核治疗,手术行前路、后路或肾切口入路等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及选择性内固定。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结果患者神经损害症状术后均有不同程度恢复。1例胸腰段(T12~L1)结核患者切口延迟愈合,经清创及调整药物结合换药愈合。患者植骨均融合。复查X线片未发现脊柱失稳现象,内固定物无断裂。随访期内未见结核复发及脊柱畸形发生。结论在有效抗结核药物基础上一期病灶清除、植骨、选择性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伴神经损害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7.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它是以突然反复和短暂的运动、感觉、意识、行为、精神、自主神经等方面的障碍为特征的顽固性疾病,这些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所导致.我国约有800万~900万癫痫患者,患病率达0.7%[1].目前常见的癫痫治疗手段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迷走神经刺激等治疗.对于不适合手术或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可能得到控制和减轻发作的效果.利用电刺激颅内其他靶点(如丘脑或致病区)治疗癫痫的研究也在积极地开展中,其中基于应答性电刺激原理开发的各类闭合环路刺激系统已经在动物模型和人类研究得到了有效的结果[2].本文就应答性电刺激治疗癫痫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8.
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小班教学中易于开展,但如何在大班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探索。本研究以研究生大班为对象,设计了一套PBL教学法,并以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基础免疫学》课程教学为实践模板,将传统讲授式理论授课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PBL在大班教学中的实践活动,提供了模板和思路。  相似文献   
39.
目的利用重组复制缺陷型腺病毒AdIL-10将外源IL-10基因导入肝星状细胞并观察其对肝星状细胞Ⅰ、Ⅲ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用传至1~2代的大鼠肝星状细胞以2×105/孔接种于24孔板,按每组6复孔分为三组(1)单纯肝星状细胞培养组;(2)AdGFP对照组肝星状细胞培养24 h后取病毒AdGFP以感染复数50感染肝星状细胞;(3)AdIL-10组肝星状细胞培养24 h后取病毒AdIL-10以感染复数50感染肝星状细胞.3 d后分别收集各组肝星状细胞, .提取总RNA.结果与单纯肝星状细胞培养组相比,AdIL-10组的IL-10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而AdGFP对照组的IL-10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IL-10组的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AdFP对照组的Ⅰ型胶原和置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腺病毒AdIL-10感染肝星状细胞后可抑制肝星状细胞Ⅰ、Ⅲ胶原分泌.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对阑尾炎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对80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治疗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56±0.21)h、手术后患者(6.86±1.34)h能够恢复、手术后患者住院(7.52±1.96)d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手术后1例发生感染,1例肠粘连,2例肠梗阻,并发症发生率10%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阑尾炎患者中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手术后预后较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