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3篇
内科学   52篇
皮肤病学   45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17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7篇
  2篇
中国医学   79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摘要】 目的 分析化妆品相关皮肤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主要致病成分,为化妆品不良反应起到预警作用并提供客观的风险评估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重庆市中医院门诊就诊的512例化妆品不良反应可疑患者,男14例,女498例,通过填写统一制定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告卡,记录患者的病史资料和所使用化妆品的相关信息;对其中103例(男3例,女100例)进行化妆品原物斑贴试验及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结合48和72 h斑贴试验结果综合判定并汇总分析。结果 512例可疑化妆品不良反应病例中,主要表现类型为接触性皮炎(495例,96.7%)。化妆品不良反应的皮损形态主要为红斑501例(97.9%)、丘疹313例(61.1%)、水肿249例(48.6%)、鳞屑166例(32.4%);症状主要为瘙痒480例(93.8%),其次为灼热感359例(70.1%)和紧绷感297例(58.0%)。103例化妆品成分斑贴试验显示,阳性71例,最易引起化妆品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31例,30.1%)、十二烷基硫酸钠(29例,28.2%)、秘鲁香脂(17例,16.5%)、布罗波尔(12例,11.7%)及三乙醇胺(10例,9.7%)。将化妆品变应原系列分为14个类别,阳性率前4位的类别分别为乳化剂54例(45.8%)、防腐剂47例(39.8%)、芳香剂17例(14.4%)和表面活性剂10例(8.5%)。2例男性和69例女性斑贴试验阳性,男女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比69/100,χ2 = 0.01,P > 0.05);18 ~ 29岁组、30 ~ 49岁组及50 ~ 70岁组阳性率分别是34%、34%、32.4%,各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693,P > 0.05)。结论 化妆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接触性皮炎,致病成分具有多样性,最易引起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的变应原分别为硫柳汞、十二烷基硫酸钠、秘鲁香脂、布罗波尔及三乙醇胺。  相似文献   
13.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us-pitu-itary axis,HPA)在应激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高原低氧、寒冷等各种刺激可以刺激大脑皮质、边缘系统进而激活HPA系统,使促皮质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糖皮质激素(GC)分泌增加。GC分泌增多是应激时最重要的一个反应,对机体抵抗有害刺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切除双侧肾上腺后,极小的有害刺激即可以导致动物死亡,动物几乎不能适应任何应激环境。若仅切除肾上腺髓质,动物可以存活较长时间。GC的生物学作用十分广泛,应激时增加可以对机体有广泛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期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妊娠期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的认识.方法 分析我院2009年11月26日至12月20日收治的15例妊娠期重症甲型H1N1流感肺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平均年龄24岁,平均孕周32周,白细胞总数平均值(6.76±3.30)×109/L[(1.30~14.60)×109/L],2例低于4×109/L,最低1.3×109/L;3例高于10×109/L,最高14.6×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87.62±4.00)%[(79.40~92.90)%],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绝对值(0.70±0.24)×109/L[(0.20~1.20)×109/L],13例(86.7%)低于1×109/L.单核细胞计数平均值(0.10±0.13)×109/L[(0~0.4)×109/L],13例(86.7%)低于0.2 × 109/L,6例计数为0.12例患者检查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中有6例(54.5%)<1.4,其中5例<1.CDl9相对值21.09±10.39(12~47),其中6例(40%)>18.CD16+56相对值为8.45±3.83(3~15),4例(26.7%)<8,其余所有测定值接近低限.14例患者血乳酸脱氢酶平均(400.84±262.84)U/L[(0.80~850.00)U/L],其中10例(71.4%)增高.肌酸激酶(512.47±1250.67)U/L[(25~5088)U/L],4例患者(26.6%)高于正常值,同时伴有同工酶升高.15例中4例(26.7%)血钾<3.5 mmol/L.12例患者免疫相关检查中有4例(33.3%)补体CA>0.36g/L,1例(6.7%)<0.09 g/L;4例(33.3%)C3<0.75 g/L;免疫球蛋白及免疫复合物大致正常.15例患者放射影像均确定存在多发、多叶肺炎,主要呈间质样改变或大片实变渗出.需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病例影像学特点为双肺弥漫大面积实变影,连续监测进展迅速,符合ARDS影像学表现.4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1例合并少量心包积液.患者中有2例晚期妊娠孕妇胚胎死亡,7例及时终止妊娠者病情稳定.结论 妊娠期妇女是甲型H1N1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并易迅速发展成为ARDS.妊娠期免疫耐受可能参与重症H1N1流感肺炎肺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鄂西北地区2008 – 2017年分离到的72株脑膜炎奈瑟菌(Nm)的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征。 方法 对Nm菌株进行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群,并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基因分群,用K-B纸片和E-test检测试纸条进行药敏试验;选取部分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结果 血清分群结果为B群14株、C群10株、W群3株、E群1株、不可分群44株。基因分群结果:B群33株、C群10株、W群3株、E群1株,其他及不可分群25株。70株Nm菌株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环丙沙星、米诺环素、氯霉素5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14%、21.43%、28.57%、98.57%和98.57%,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青霉素和利福平均敏感。17株菌株共有12种序列型别,其中12株菌株不能归入现有克隆群,其他5株属于CC4821(4株)和CC175(1株)。55株菌株分为48种不同的PFGE带型,带型相同的菌株其基因群亦相同。 结论 2008 – 2017年鄂西北地区分离的Nm菌株主要为B群;对复方新诺明、萘啶酸和环丙沙星具有较高的耐药性。MLST分型以CC4821为优势克隆。PFGE分型特征呈多态性,未出现优势带型。   相似文献   
16.
以晕厥为主要症状的肺动脉栓塞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 ,69岁 ,因活动时心前区疼痛 3d ,晕厥 1次以“冠心病 ,心绞痛 ,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待排”收入院。查体 :血压 (Bp) 110 70mmHg(1mmHg =0 13 3kPa) ,颈静脉充盈 ,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音 ,心率(HR) 79次 min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SⅢ 粗钝、挫折 ,TⅥ~ 5倒置 ;心肌酶示 :谷草转氨酶 (GOT) 111u L ,谷丙转氨酶 (GPT) 5 6u L ,乳酸脱氢酶 (LDH) 2 0 9u L ,肌酸激酶 (CPK) 188u L ,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MB) <0 6ng mL(发病后 2 0h) ;肌钙蛋白T(Tn…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伸肌间室支持带上动脉(the first and second intercompartmental supraretinacular artery,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及疗效。 方法 收集47例正常人腕关节CT数据,分别测量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及远极距离,并与1,2 ICRSA血管蒂的长度进行对比,分析1,2 ICSRA桡骨瓣治疗舟骨骨不连的可行性。对23例舟骨骨不连患者实施1,2 ICSRA桡骨瓣结合Herbert钉内固定手术治疗,随访患者骨折愈合情况;采用Cooney腕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局部症状和功能。 结果 桡骨茎突尖端到舟骨长轴近极和远极距离分别为(15.66±1.89)mm和(17.07±1.60)mm,均小于1,2 ICSRA血管蒂长度。23例患者术后舟骨均获得愈合;随访时间(51.08±11.30)月,末次随访时21例患者腕关节疼痛感消失,2例患者重体力劳动时有轻微疼痛,但症状较术前得到明显改善;Cooney腕关节评分优20例,良3例,从术前(62.39±7.21)分提高至术后(92.39±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13,P=0)。 结论 1,2 ICSRA桡骨瓣长度足以覆盖舟骨任何部位,该方法治疗舟骨骨不连具备可行性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不同疾病慢性疼痛与抑郁、焦虑、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为综合管理慢性疼痛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及疼痛强度简易描述量表(VRS)对来自不同医院科室的癌症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心绞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及回归分析,对比3类疾病患者疼痛程度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结果 癌症患者疼痛程度与抑郁、焦虑、社会支持显著相关(r =0.53,0.43,-0.32;P<0.0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社会支持显著相关(r =0.18,-0.26;P<0.05);心绞痛患者疼痛程度与焦虑显著相关(r=0.35,P<0.01).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癌症患者疼痛程度的主要为抑郁和社会支持(Beta=0.40,-0.16;P<0.05),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的主要为焦虑和社会支持(Beta=0.15,-0.24;P<0.05),影响心绞痛患者疼痛程度的主要为焦虑(Beta=0.36,P<0.05).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对慢性疼痛具有复杂的影响,而且对不同疾病患者具有不同的影响,应综合分析,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在妊娠并发甲减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妊娠并发甲减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妊娠并发临床甲减46例作为临床甲减组,妊娠并发亚临床甲减59例作为亚临床甲减组,另选取同期产检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记录母婴结局。采用Pearson检验分析妊娠并发甲减患者血清LP-PLA2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LP-PLA2及血脂水平对妊娠并发甲减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患者血清LP-PLA2,TG,TC和LDL-C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177,97.170,18.242,25.286和9.423,均P<0.05);血清LP-PLA2,TG,TC,LDL-C水平由高到低为临床甲减组、亚临床甲减组、对照组,血清HDL-C水平由高到低为对照组、亚临床甲减组、临床甲减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妊娠并发甲减患者血清LP-PLA2与TG,TC,LDL-C水平均呈正相关(r=0.504,0.481和0.552,均P<0.05),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r=-0.433,P<0.05)。亚临床甲减组和临床甲减组患者总母婴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9.49%和78.2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婴不良结局组患者血清LP-PLA2,TG,TC和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母婴正常结局组(t=4.389,4.072,2.662,3.099,均P<0.05),血清HDL-C水平明显低于母婴正常结局组(t=3.131,P<0.05)。血清LP-PLA2水平预测妊娠并发甲减患者母婴不良结局的价值(曲线下面积0.942,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50%和96.40%)高于血脂指标。结论 妊娠并发甲减患者血清LP-PLA2水平升高,可作为评估母婴不良结局的血清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统计分析万方、维普、CNKI 3大数据库建库至今正式刊登发表内服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期刊文献中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遣方用药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运用万方、维普、CNKI数据库,对截止到2019年7月31日的中药内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经统一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合并3大数据库中符合标准的文献,删除交叉重复文献,整理出有效内服中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文献378篇,内服加外用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12篇,合计690篇文献,总结出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0位中药,并对其进行规律分析。结果 从690篇文献中总结出使用频率最多的前30位中药,其中9味活血化瘀类中药(川芎、乳香、没药、怀牛膝、川牛膝、鸡血藤、丹参、红花、骨碎补),8味补益肝肾、益气养血药(黄芪、甘草、淫羊藿、杜仲、当归、熟地黄、白芍、枸杞),6味祛风除湿药(独活、威灵仙、木瓜、秦艽、茯苓、薏苡仁),3味清热药(黄柏、生地黄、赤芍),3味解表药(桂枝、防风、细辛),1味温里药(肉桂)。结论 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内服中药的功效主要以活血化瘀、补益肝肾、益气养血为主,兼以祛风除湿、温通经脉、散寒止痛或祛风清热除湿、通痹止痛,以达到祛邪扶正兼顾、标本同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