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防原医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防原医学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的改革既是防原医学教育改革的关健与核心,也是防原医学教育改革的难点.防原医学教学对于培养军事医学高层次人才的业务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墓本出发点,结合专业特色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与实践创新,从而达到防原医学教学的高水平、高质量,为国家培养出一批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82.
防原医学专业学科建设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一项基本建设是学科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教研室坚持学校"精品建校、阳光治校"的发展方略,以"为军服务,解决部队实际需要"为宗旨,紧跟国际军事医学发展前沿,准确把握科研动态,在教学、科研、学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爆炸性弹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对大鼠部分激素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三硝基甲苯(trinitro tolune,TNT)弹药为爆炸源,将大鼠布放在距爆心12m处,于爆后不同时间(爆后12h、24h、3天、7天、14天)采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中部分激素含量。结果爆后12h,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 hormone,ACTH),醛固酮(aldoste-rone,ALD),皮质醇(cortisol,CORT)和睾酮(testosterone,T)的含量明显升高,随后逐渐降低,至爆后7天时降至较低点,爆后14天时再次升高。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iiodothyronine,T3)无明显变化,甲状腺素(thyroxine,T4)则出现明显降低。结论爆炸冲击波将引起大鼠垂体-肾上腺轴和垂体-性腺轴部分血清激素含量的明显变化,而对垂体-甲状腺轴激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4.
131 I-AG对内皮细胞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生成抑制素 (AG)、1 3 1 I和1 3 1 碘标记的血管生成抑制素 (1 3 1 I-AG)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ECV)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新生儿ECV ,采用MTT法观察1 3 1 I-AG、AG、1 3 1 I对其增殖的影响。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 ,在 (2~32 ) μg·ml-1 时 ,AG对HECV生长抑制率为 (7.4± 5 .4 ) %~ (1 7.6± 2 .7) % (P <0 .0 1 ) ;在放射性浓度 <2 .96GBq·L-1 时 ,1 3 1 I对HECV的生长未见抑制作用 ,在浓度 =3.70GBq·L-1 时 ,有抑制作用 ,其抑制率为 1 1 .5 1± 2 .7% (P <0 .0 1 ) ;②用1 3 1 I标记AG后 ,不同浓度的1 3 1 I-AG对HECV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1 4 .8%、1 7.3%、2 2 .5 %和 31 .4 % ,较1 3 1 I与AG组明显提高 (P <0 .0 1 )。结论 :①AG和1 3 1 I对体外培养的HECV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②1 3 1 I与AG偶联后 ,1 3 1 I-AG对HECV生长的抑制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提示1 3 1 I-AG在实体瘤治疗中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放射性肺损伤的防治作用,为放射性肺炎和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探索一种新的方法。方法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单纯照射组(R组)和氟伐他汀防治组(F组)。治疗组于照射前7天以氟伐他汀20mg/(kg·d)灌胃,另两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直至实验结束。照射组和治疗组给予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剂量单次20Gy/min,于照射后5、15、30、60天取肺组织作HE,Masson,甲苯胺蓝染色及透射电镜,免疫组化法测定TGF-β1的表达,HE及免疫组化染色以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定,数据用重复测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和T检验。结果治疗组大鼠肺炎和肺水肿比照射组明显减轻。照射组大鼠肺组织胶原纤维量比治疗组明显增多。照射组15、30、60天肥大细胞数量逐渐增多(P〈0.01),而治疗组减少(P〈0.01),电镜显示Ⅱ型肺泡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30天时照射组较治疗组明显损伤,照射组30、60天肺间质增厚(P〈0.01),治疗组减轻,照射组TGF-β1的表达在30、60天较治疗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氟伐他汀能抑制放射性炎症和组织损伤,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为了评价自制绿光冷光源建立大鼠脑血栓模型的可靠性。方法:E要用光化学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通过观察神经行为学、脑组织光镜及电镜病理特等指标的改变评价该模型。结果:模型组造模清醒后出现神经行为学改变,TTC染色脑冠状切面出明显的梗死灶,HE染色及透射电镜可见神经元细胞呈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改变。结论:在此冷光源条件下,建立的大鼠大脑中动脉血栓模型稳定可靠,其神经为行学、脑组织病理上接近临床。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微波辐照对小鼠肾皮质和睾丸中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PKC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频率为2450MHz、功率密度为10mW/cm^2的微波照射小鼠,用TBA比色法和NBT羟胺法检测组织中MDA含量和SOD活性,用放射示踪法测定PKC活性。结果:微波辐照后1、6、12、24天,小鼠的肾皮质和睾丸中MDA含量均升高,24天达到最高量(P<0.05);SOD活性均降低,24天降到最低点(P<0.05);24天时小鼠的肾皮质胞质PKC活性降低,而膜相PKC活性明显增高(P<0.01)。结论:在该辐照条件下,微波辐照可致肾皮质和睾丸中自由基产量过多,SOD消耗增加,肾皮质PKC活性增高。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外源大鼠RNA对受照小鼠肠黏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选用BALB/c雄性小鼠36只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单纯照射组和小肠RNA组,每组12只。用11.5Gy60Coγ射线进行腹部一次照射,于照后1~3h采用局部肠腔扩张注入法给小鼠空肠肠腔内注入正常大鼠小肠RNA,于照后18h解剖取空肠段,检测各组肠腺存活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将观察肠黏膜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单纯照射组肠腺存活率显著降低(P<0.01);与单纯照射组相比,小肠RNA可明显提高受腹部照射小鼠空肠的肠腺存活率(P<0.01),减轻肠绒毛损伤,改善肠黏膜形态结构。结论大鼠小肠RNA对小鼠肠黏膜辐射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电磁脉冲(EMP)导致心肌闰盘(ID)改变在心脏各部位分布的规律性,为制定电磁脉冲的卫生标准及其防护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EMP模拟发生器,辐射参数为场强200kV/m、脉冲次数200次、脉冲间隔2s,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硝酸镧示踪法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心肌ID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心肌肌膜完整,肌小节清楚,肌丝排列整齐,细胞连接结构完整,ID连接紧密未见镧颗粒沉积。辐照组于照射后ID出现不同程度的间隙增宽,右心房组和右心室组心肌ID间隙增宽不明显,间隙中可见少量镧颗粒沉积;左心房组和左心室心肌ID间隙增宽最明显,间隙中充满着大量的镧颗粒,尤以左心室肌最为显著;室间隔组心肌ID增宽较不明显,ID间隙中可见部分镧颗粒。结论EMP辐照诱导心肌ID间隙增宽,且在心脏中分布不均一,以左心室肌ID间隙增宽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克隆外源核酸促电脑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细胞修复的相关基因。方法,建立BALB/c小鼠电脑辐射后给予外源RNA与生理盐水治疗的6,12,及24h,4和8d的模型,采集空肠组织标本后采用消减杂交基础上的LD-PCR技术,获取与受照小鼠肠腺损伤修复相关的基因克隆,对其进行全自动测序与GeneBank检索,新基因递交给基因库,结果获取了90个与肠腺修复相关的基因,杂交证实在核酸治疗组与生理盐水治疗组之间呈差异表达,其中18个是新基因,GeneBank接受员为AF240164-240181。结论克隆了18个外源核酸促电离辐射损伤的小鼠肠腺修复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