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电磁脉冲(electromagnetic pulse,EMP)辐照对大鼠左心室肌组织的生物效应。方法:10只雄性同窝SD大鼠随机分为辐照组与正常对照组2组,每组5只。在锥形平板GTEM小室内对辐照组大鼠进行EMP辐照,EMP辐照参数为:场强200 k V·m-1,脉冲前沿3.5 ns,脉宽14 ns,重复频率1 Hz;正常对照组进行假辐照。辐照后18 h取大鼠左心室肌,提取RNA,经反转录后用Cy3、Cy5荧光标记,获得两组动物来源c DNA探针,c DNA探针与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结果由扫描仪扫描并用软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08条,表达增强的有51条,其中功能已知或部分已知的11条,占22%;表达减弱的有57条,其中功能已知或部分已知的15条,占26%。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代谢、神经递质、肌肉收缩、凋亡、应激等方面。其中蛋白激酶C、热休克蛋白70、辅酶Q10、亚甲基四氢叶酸脱氢酶、5-羟色胺受体2C、锌指蛋白10、干扰素γ、雄激素调节蛋白、雌激素调节蛋白等可能在EMP对大鼠心脏生物学效应方面起重要作用。结论:EMP辐照可诱导大鼠左心室肌组织多个基因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电子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等观察在模拟失重情况下大鼠后肢骨折的愈合过程,观察其组织形态和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特点。方法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5/08~2007/12在空军总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动物分组:SD成年清洁级雄性大鼠64只,体质量(170±5)g,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硝基甲苯(TNT)炸弹爆炸对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特征,为爆炸伤的临床救治提供依据。方法:将25只健康山羊围绕爆心呈扇形布放于5~30m不同距离处,用电启动引爆TNT致伤动物。严密观察动物伤情,存活至4h的以颈动脉放血方式处死后,解剖观察肝脏组织,用40mg/L多聚甲醛固定制备石蜡标本、HE染色、光镜观察其组织病理改变。结果:距爆心5m处动物全部死亡(2/2),10m处死亡3只(3/5),15m处死亡2只(2/5),20m处死亡1只(1/5),25m和30m处各4只动物无一死亡(0/4)。肝组织的损伤主要是肝细胞空泡样变性、血窦淤血、出血明显;汇管区均有不同程度淤血、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及胆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非即刻死亡动物可出现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致伤情况与动物分布距离密切相关,距爆心越近,死亡率越高。炸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可造成肝组织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肠上皮细胞γ射线损伤的差异表达基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肠是电离辐射的敏感组织.γ射线照射后小肠上皮干细胞的损伤,肠道组织形态和生理功能改变的文献报道较多[1],但肠道辐射损伤分子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采用mRNA差异展示技术,分离正常的和经60Coγ射线照射的人肠上皮细胞株HIEC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拟从分子水平探讨电离辐射对人肠上皮细胞损伤的分子机制,为建立辐射损伤的分子诊断标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2 450 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p27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观察2450 MHz微波对人肝癌细胞p27 mRNA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抑制肝癌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 方法转染p27基因的人肝癌细胞按微波辐照强度不同分为对照组(未辐照组)、10 mW*cm-2, 20 mW*cm-2和30 mW*cm-2组,分别于微波屏蔽室内辐照1 h后,用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检测微波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同时用RT-PCR方法检测肝癌细胞中p27 mRNA的表达,并进行灰度扫描后计算RNA的表达指数. 结果微波辐照1 h对肝癌细胞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微波可以上调肝癌细胞中p27 mRNA的表达,且与微波辐照强度有剂量-效应关系. 结论微波可能通过上调p27 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肝癌细胞的存活.  相似文献   
6.
电磁脉冲辐照后小鼠红细胞形态和电泳率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不同场强的电磁脉冲(EMP)对红细胞形态和电泳率的改变,以探讨其量效关系.方法 BALB/c雄性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即50、100、200、400kV/m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用EMP辐照小鼠,EMP参数为场强0~400kV/m,前沿3ns,脉冲次数200个,脉冲间隔4s.照后小鼠尾部取全血,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受照小鼠红细胞膜表面的形态改变;用显微细胞电泳法,观察红细胞电泳率和胞膜带电性的变化,研究其场强与效应的关系.结果 200kV/m辐照后扫描电镜观察红细胞胞膜上出现多个棘突小泡;各组红细胞膜带电特性均为负电,随着EMP场强(0~400kV/m)的增加,受照小鼠的红细胞电泳率逐渐降低,以照后2h时最为显著,200kV/m、400kV/m组电泳率降低最为显著(P<0.01),0kV/m组电泳率为0.917±0.040μm·s-1/V·cm-1,这两组电泳率分别降低至(0.600±0.076)μm·s-1/V·cm-1和(0.484±0.064)μm·s-1/V·cm-1.随着照后时间的延长,辐照组细胞电泳率逐渐恢复,照后2天已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 EMP可引起受照小鼠红细胞膜棘突改变和电泳率降低,EMP场强与红细胞电泳率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任东青  张绍章 《医学争鸣》1995,16(4):266-268
目的:探讨辐射增敏剂AK2123和辐射防护剂WR2721对肝癌组织DNA损伤与修复的影响。方法:用脉冲交变电泳法(PFGE)和^3H-TdR掺入法,测定上述两药物对受照人肝癌细胞DNA双链断裂与修复及DNA合成的影响。结果:在0 ̄80Gy剂量范围内,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肝癌细胞DNA残留率逐渐降低(100% ̄57.0%),DNAdsb量亦逐渐增多,照前给AK2123或WR2721,均能显地降低DN  相似文献   
8.
脉冲式电磁辐射对大鼠血脑屏障影响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脉冲式电磁辐射(EMR)对大鼠血脑屏障(BBB)影响的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伊思蓝静脉注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不同脉冲次数的EMR辐照对大鼠BBB开放的影响。结果 伊思蓝在EMR诱发的大鼠BBB开放局部呈现荧光斑;随着EMR脉冲次数(0~200次)的增加,荧光斑数量增加、面积增大;荧光斑在EMR组全脑的分布,以皮质、丘脑、下丘脑、小脑、尾壳核和延髓较多。结论 不同脉冲次数EMR诱发大鼠BBB开放程度不同,随脉冲次数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强,200次时达开放高峰,皮质区BBB开放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γ线照射对肠道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用γ线照射小鼠腹部,照射剂量为11.5Gy,照后采用cDNA微阵列观察受照小鼠小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照射组与正常组相比有48条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25个为下调基因,有Amy2、SCD-1、Elastase2、Sprr2A、NF-κB p65等与物质代谢、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下调;23个为上调基因,有Catalase1、RGS16、GST1、rpS17、TSA-1等与代谢酶类、信号转导、DNA损伤、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在表达异常的基因中,有21条基因是已知功能或部分功能的基因,其余27条则为未知功能的基因。结论γ线照射可导致小鼠肠组织基因表达谱异常,且下调基因数较多。  相似文献   
10.
独活寄生汤对荷瘤小鼠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DHJSHD)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观察独活寄生汤对荷瘤鼠瘤重的影响和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用改良的MTT法测定荷瘤鼠主要免疫指标。结果:独活寄生汤能显著抑制S180瘤重,抑瘤率为32.45%~43.75%;肿瘤组织有明显的出血坏死及炎细胞浸润,同时独活寄生汤活化荷瘤鼠的T细胞增殖能力,促进其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和白介素-2(IL-2)分泌水平。结论:独活寄生汤能抑制小鼠肉瘤S180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