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目的探讨自回归求和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在手足口病疫情预测预警中的应用,验证分析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性。方法利用安徽阜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发病资料,拟合ARIMA模型,对阜阳市2014年1-3月各月发病情况进行预测评价。结果建立ARIMA(1,2,0)(0,1,0)12模型,预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发病变动趋势,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结论 ARIMA模型可用于模拟手足口病发病在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进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23.
24.
原发性肝细胞癌 (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生物学特性非常复杂 ,易发生肝内转移 ,肿瘤发展很快 ,其术后复发率很高 ,预后较差[1~ 3] 。因此 ,从分子水平探讨HCC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对其防治有一定意义。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 ,研究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 1988~ 1995年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HCC的标本 6 0例 ,每例取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各一块。同时收集非肝病死亡的尸检肝组织 2例作对照。 6 0例中已有…  相似文献   
25.
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目的分析阜阳市手足口病(EV71感染)疫情的特点。方法根据疫情数字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截止到5月31日此次疫情共报告患者7470例,发病率89.35/10万;死亡23例,病死率0.31%。患者年龄为28天~30岁,高发年龄组为≤5岁组,发病7184例,占92.70%;发病率(数)以阜阳市三区最高,平均为221.17%/10万,发病数占总数的53.57%,颍上县最低(43.46/10万);发病高峰为4月28日。对161例患者的咽试子等标本进行EV71核酸检测,阳性97例,阳性率60.25%,在31例患者中分离到13株EV71病毒。结论此次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EV71型所致。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不同地区儿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免疫状况,为制定流脑免疫对策,控制流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阜阳市三区1~1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检测A群流脑血清抗体水平。结果共调查970名儿童,流脑抗体阳性854人,阳性率为88.04%;不同地区流脑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52,P〈0.01);1~3岁组儿童与其他年龄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乡差异无显著性(χ2=0.36,P〉0.01)。结论儿童流脑抗体阳性率较高。3岁以下儿童免疫水平偏低,是流脑散发或局部流行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27.
目的:检测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并对Hans、Choi和Tally三种分型法进行比较,同时观察各蛋白的表达在各种分型法的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到2012年10月共103例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进行CD10、Bcl-6、MUM1、GCET1、FOXP1和LMO2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进行Hans、Choi和Tally三种分型.结果:103例病例中,CD10、Bcl-6、MUM1、GCET1、FOXP1和LMO2的阳性例数分别为16例(15.53%)、68例(66.02%)、69例(66.99%)、21例(20.39%)、75例(72.82%)、50例(48.54%);Hans分型中,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26例(25.0%),活化B细胞(ABC)型77例(75.0%);Choi分型中,GCB型25例(24.0%),ABC型78例(76.0%);Tally分型中,GCB型20例(19.4%),ABC型83例(80.6%).CD10、MUM1、GCET1、FOXP1和LMO2表达情况对于分型诊断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cl-6的表达对于Hans和Choi分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颈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以ABC型多见;Hans、Choi和Tally三种分型法之间无明显差别;CD10、MUM1、GCET1、FOXP1和LMO2的表达情况对于诊断结果均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局部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洗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组),脊髓缺血/再灌注组(SIR组)和局部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洗组(FI组).SIR组和FI组采用肾下腹主动脉阻断法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FI组在腹主动脉阻断时即以30mL/h的速度持续从L4-5蛛网膜下腔泵入25℃的人工脑脊液,同时从L7-8蛛网膜下腔开放引流脑脊液.60 min后开放腹主动脉的同时停止人工脑脊液灌洗.持续记录腹主动脉阻断期间和开放后30 min的直接动脉压和脑脊液压力变化,观察术后72 h的神经行为学和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NC组在整个实验期间平均动脉压和脑脊液压力基本平稳.SIR组和FI组在实验期间平均动脉压变化趋势相似,均在主动脉阻断时平均动脉压迅速下降,并于主动脉阻断后30 min和开放后30 min内持续低于NC组和基础水平(P<0.05).SIR组在主动脉阻断时脑脊液压力迅速升高,并于主动脉阻断后10 min持续升高直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但在整个实验过程中SIR组的脑脊液压力均高于NC组和基础水平(P<0.05).FI组在主动脉阻断时脑脊液压力迅速下降至3.8 mmHg(1 mmHg=0.1333 kPa),并在术中持续稳定在3~5 mmHg,低于NC组和基础水平(P<0.05),并于开放后20 min逐渐向正常水平恢复.FI组的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和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优于SIR组但仍次于NC组.结论 局部亚低温人工脑脊液灌洗可降低脊髓缺血/再灌注期间的脑脊液压力,并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防控手足口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安徽省阜阳市手足口病危重症患儿85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57例轻症手足口病患儿为对照组。采用问卷法,调查患儿月龄、性别、出生状况、生长发育状况、既往病史、一般家庭情况和就诊经过等。结果手足口病危重症主要危险因素是患儿月龄、平时照看人、家庭月平均收入。结论患儿月龄小,平时由爷爷/奶奶或其他人照看,家庭月平均收入低,感染EV71后发生重症的可能大。  相似文献   
30.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它可分为多种形态学亚型,小细胞无色素型是其中的一种罕见类型,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小细胞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