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6篇
  免费   1313篇
  国内免费   1058篇
耳鼻咽喉   137篇
儿科学   162篇
妇产科学   126篇
基础医学   1767篇
口腔科学   328篇
临床医学   1917篇
内科学   1997篇
皮肤病学   89篇
神经病学   727篇
特种医学   5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1篇
外科学   1274篇
综合类   2486篇
现状与发展   3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781篇
眼科学   397篇
药学   1507篇
  19篇
中国医学   769篇
肿瘤学   1162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433篇
  2021年   794篇
  2020年   567篇
  2019年   503篇
  2018年   515篇
  2017年   496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639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716篇
  2012年   1023篇
  2011年   1236篇
  2010年   656篇
  2009年   562篇
  2008年   720篇
  2007年   666篇
  2006年   736篇
  2005年   744篇
  2004年   482篇
  2003年   393篇
  2002年   364篇
  2001年   279篇
  2000年   301篇
  1999年   381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25篇
  1996年   149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1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2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移情对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的利与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转轨时期,医患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缓和医患关系、建立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成为大家共同关心的课题。作者从移情的角度入手,阐述了新型医患关系伦理模式的内涵,分析了移情对于缓和医患关系有哪些有利之处与不利之处,并提出了如何适度利用移情的方法,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相似文献   
32.
5种稀土粉尘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应用荧光偏振测量技术测定了豚鼠肺泡巨噬细胞膜流动性,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测定细胞钾,并通过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细胞死亡率及扫描电镜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学变化,研究了CeO_2、包钢混合稀土、硅铁合金、Y_2O_3及富钇5种粉尘对细胞的毒作用。结果表明,5种粉尘对细胞均产生一定毒性,并有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经毒性大小比较,CeO_2毒性较轻,接近TiO_2,包钢混合稀土与硅铁合金相近,毒性居中,Y_2O_3和富钇毒性较大,但轻于SiO_2。  相似文献   
33.
于1973~1989年收集北京地区伤寒沙门菌961株,做Vi-Ⅱ噬菌体分型及药物敏感性监测。结果分出38个噬菌体型,主要噬菌体型为A,D2,E1,K1,D5,D1,O,D4及L1型。药敏试验表明,168株北京地区菌与96型Vi-Ⅱ标准菌相似,它们均对氯霉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34.
CT导引下肝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CT导引下肝肾囊肿穿刺抽吸硬化治疗的疗效和操作经验。材料和方法:肝囊肿11,肾囊肿15例,多囊肾1例,囊肿大小为3.5-12cm,均用15cm长20GGreene针穿刺治疗,抽出囊液量为21-550ml,囊液抽净后注入99.7%的无水酒精。结果: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或消失,本组随访肝囊肿7例、肾囊肿11例,疗效指数I级1例(多囊肾),Ⅱ级肝肾囊肿各2例,Ⅲ级肝囊肿5例肾囊肿8例。穿刺操作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引下肝肾囊肿抽吸硬化治疗操作简便、创伤小、疗效高可作为替代外科手术的有效的治疗方法,多囊肾的单纯抽吸治疗可明显减轻症状,改善肾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5.
病理性损伤因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刺激下肾小管上皮细胞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探讨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为对象 ,分别用含低血清(0 .2mol·L-1小牛血清 )、高葡萄糖 (4.5 g·L-1)、高白蛋白 (15 g·L-1)的培养液培养 7d ,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检测细胞表型改变 ,包括CK、Vimentin、α SMA、Ⅰ和Ⅲ型胶原 ,原位杂交检测Ⅰ型胶原mRNA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TGFβ1蛋白表达。 结果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直接刺激下 ,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 ,包括细胞变为长梭形 ;透射电镜下细胞内线粒体明显减少 ,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加 ,并出现actin样微丝。免疫组化染色和Westernblot显示CK表达明显减弱 ,Vimentin、Ⅰ、Ⅲ型胶原、α SMA和TGFβ1表达增强。原位杂交显示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结论 :低血清、高糖、高蛋白可直接引起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表达增加 ,并发生向间叶性细胞的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36.
尿样中加入Triton X-100后,在尿蛋白和其它物质存在下可用可见分光光度法直接而快速地测定尿锌.该法比目前其它方法更简便,尤其适合于临床快速分析.经40例正常人尿锌含量分析,结果((?)±s)为0.789±0.256μg/ml,与文献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寻找一种有利于粉碎性髌骨骨折术中复位、固定和术后恢复的手术入路。方法 采用膝内侧改良切口结合NT-聚髌器(NT-pc)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38例,其中碎骨块呈3块者18例、4块者13例、5块者5例、6块者2例。结果 38例随访时间3个月—2年6个月,除1例因二次手术病程较长、1例术后缺乏锻炼致膝关节功能稍受影响外,其他患者膝关节活动均恢复正常,切口愈合好,按李纯志等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4.7%。结论 膝内侧改良切口具有充分显露髌骨、切口短、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中手指对骨块抚平复位和对关节面复位质量的检查及术后功能恢复;NT-pc符合张力带原理,对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的骨折面具有持续的纵向及横向的应力作用,有复位及固定的双重作用。对于严重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内侧改良切口及NT-pc固定不失为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及先进统计分析方法,对阳江高本底地区10多万人20余年的健康随访研究资料和剂量学调查资料进行储存、管理和分析。方法 通过调研和比较分析,确定采用Foxbase系列数据库管理系统按专题建立数据库,借助于ID号实现记录连接;一般统计分析由SAS完成;交叉分组人年列表由Epicure中的Datab完成;癌症相对危险分析用AMFIT程序。结果 建立了40MB的各专题研究库,主要包括:10余万人的人口学数据库(1979~1995)、1.2万人的死因数据库(1979~1995)和526个村庄6783户、5273人的剂量数据库。提出了动态群组研究资料(1979~1986)与固定群组研究资料(1987~1995)的合并方法:首选方法是建立假想的基于记录连接的以1979年为起点的(固定)群组。另一方法是将不同阶段群组研究的人年表分层直接相加。计算了每个成员基于卧室内、起居室内、室外村平均剂量率与性别-年龄别居留因子的累积剂量。完成了以性别、atainedage、随访年代及剂量交叉分组的人年列表,对癌症死亡资料(1979~1990)进行了危险分析。结论 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统计分析技术使阳江高本底地区研  相似文献   
39.
八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单剂量随机交叉服用100mg双氯灭痛缓释片及肠溶衣片后,用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体内药物浓度符合一室开放模型。肠溶衣片及缓释片的T_1/2(Ke)分别为2.15±0.17及ll.60±l.95h;药物浓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5.8±0.67及5.55±0.57μg·h/ml。缓释片对肠溶衣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0.95(P>0.05)。  相似文献   
40.
作者对自制新荧光剂EPQS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量子产率为0.21;最大激发波长和荧光波长分别为375nm和484nm,stokes位移109nm;检测生物化合物常用的缓冲溶液对荧光峰位无影响,对荧光强度影响很小;温度的影响也小(18~43℃,FRI61.5~58.1),PH的影响也不大。说明EPQS不仅荧光参数好,而且稳定性也好。适合在较广泛的环境条件下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