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14篇
  免费   5491篇
  国内免费   2872篇
耳鼻咽喉   558篇
儿科学   1095篇
妇产科学   434篇
基础医学   3475篇
口腔科学   1389篇
临床医学   7461篇
内科学   5001篇
皮肤病学   790篇
神经病学   1303篇
特种医学   1667篇
外科学   5170篇
综合类   16912篇
现状与发展   13篇
预防医学   7458篇
眼科学   634篇
药学   7846篇
  66篇
中国医学   6088篇
肿瘤学   2517篇
  2024年   151篇
  2023年   722篇
  2022年   1794篇
  2021年   2254篇
  2020年   2077篇
  2019年   971篇
  2018年   1072篇
  2017年   1602篇
  2016年   1181篇
  2015年   2189篇
  2014年   3076篇
  2013年   3876篇
  2012年   5759篇
  2011年   5973篇
  2010年   5605篇
  2009年   4947篇
  2008年   4861篇
  2007年   4701篇
  2006年   4274篇
  2005年   3412篇
  2004年   2349篇
  2003年   1937篇
  2002年   1467篇
  2001年   1379篇
  2000年   1039篇
  1999年   370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96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67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65年   16篇
  1963年   9篇
  1962年   10篇
  1959年   13篇
  1958年   28篇
  1957年   20篇
  1956年   14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肺内孤立小结节60例,其中小肺癌38例,炎性结节10例,结核球12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注药后30S、1min、2min、3min、4min、5min、6min的动态增强扫描。根据病灶平扫CT值及不同时间增强扫描CT值,做出不同病变CT值的时间一密度曲线。结果 小肺癌与结核、炎症的平扫CT值无显著差异。结核球的强化程度明显低于小肺癌和炎性结节,但炎性结节与小肺癌的CT强化程度无显著差异。小肺癌、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三种病变增强后的时间-密度-曲线形态和强化形式不同。结论 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内孤立性小结节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92.
目的在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二维灰阶声像和血供变化及MRI跟踪鼻咽部肿瘤消退程度的相关性研究,为放疗补量提供依据。方法对48例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采用放射治疗,在放疗前、放疗后(65 Gy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转移淋巴结血供情况与MRI检测鼻咽部肿瘤的消退程度。结果48例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前转移淋巴结血流强度以2~3级为主;放疗后血流强度以0~1级为主,有显著差异(P<0.05)。放疗前,收缩期峰值流速(SPV)20.63±9.36 cm/s,阻力指数(RI)0.59±0.08;放疗后SPV 13.88±9.60 cm/s,RI 0.73±0.14,有显著差异(P<0.05)。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及消退程度与鼻咽部肿瘤的消退呈正相关。结论鼻咽癌放疗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颈部转移淋巴结的血供情况、大小变化,可初步判断放疗效果和作为增加放疗剂量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93.
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预测门诊人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移动平均比率法预测门诊人次。方法:选择某医院2000~2004年每季度的门诊人次数据资料,使用移动平均比率法进行分析、预测。结果:该院2005年各季度的门诊人次均在预测范围内。结论:移动平均比率法可以为我们提供较准确的预测数据,为医院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4.
超声检测血透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流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超声检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并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参数与影响因素。方法75例MHD患者。采用高频B超检测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记录临床及生化数据,按斑块有无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两组各数据进行比较,并对斑块产生的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MHD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49.33%。好发于颈总动脉窦部及主干。与斑块阴性组患者相比,阳性组患者颈总动脉内径增大(P=0.013)、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厚(P〈0.001)。血流动力学参数分析提示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ed)明显降低(P=0.001),阻力指数(RI)明显升高(P=0.004),搏动指数(PI)升高(P=0.037),剪切率(SR)降低(P=0.023)。两组年龄、收缩压、血浆前白蛋白、血磷水平均有显著差异(P均〈0.01)。斑块阳性组的KT/V值低于阴性组(P=0.02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收缩压(β=0.097,P=0.037)和高血磷水平(β=2.800,P=0.049)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产生与高收缩压和高血磷密切相关,其血流动力学基础特征在于血流阻力增加导致血流流速减慢,剪切应力降低。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评价银杏酮酯(EGb50)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损伤对照组和银杏酮酯组。分别于术后2、4、6、8周用电生理学、组织学和功能测定评估坐骨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小腿三头肌肌张力、小腿三头肌肌湿重的恢复率及有髓神经纤维通过率在各时间点上银杏酮酯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杏酮酯可以促进损伤神经的再生,明显提高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研究钙磷代谢、炎症、贫血与瘙痒发生频率和程度的关系。方法对2003年1月在我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询问患者近2周皮肤瘙痒发生的频率(分为“无”、“偶尔”、“每天”3个级别)和程度(分为“中等”和“严重”2个级别),同时测定患者周中透析前钙磷代谢、炎症、贫血和红细胞形态等相关实验室检测指标。将患者根据瘙痒发生的频率和程度进行分组。结果从未发生瘙痒者占26.2%,偶尔发生瘙痒者占34.1%,每天发生瘙痒者占39.7%。发生瘙痒者中,50.8%呈中度瘙痒,23.0%呈重度瘙痒。无论按瘙痒发生的频率还是程度分组,各组间年龄、透析龄、每周透析次数比、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比容及反映红细胞形态的各指标、中位数C反应蛋白、中位数铁蛋白、平均总蛋白水平、透析前肌酐、尿素氮、全段甲状旁腺激素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不同频率的组间平均白蛋白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不同程度的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瘙痒发生与否与血浆白蛋白水平不相关。平均血钙水平越高,瘙痒发生频率越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血磷水平和钙磷乘积越高,瘙痒发生频率越高,程度越重,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瘙痒发生与否与血钙和血磷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钙、磷代谢异常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皮肤瘙痒的发生中占重要地位,应进一步致力于改善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状况。  相似文献   
997.
目的采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作用于犬的缺血心脏,观察缺血心肌血供的变化和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方法将24条实验犬随机分为缺血组(I组)、激光打孔组(L组)、大网膜移植组(O组)、激光打孔联合大网膜移植组(L O组)。3个月后再行99~m锝(Tc)心肌同位素灌注显像。然后处死,取心肌组织,观察各组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情况。结果L O组干预后同位素图像上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比值(ROI比值=干预区ROI同位素计数/正常区ROI同位素计数)明显提高(P<0.01),其增幅明显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5)。L组干预后ROI比值明显高于干预前(P<0.001),但其增幅与I组、O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I组、O组干预前、后ROI比值的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高倍镜下,L O组和L组孔道区(孔道为中心0.5mm范围)的新生毛细血管数明显多于孔道周围区(离开孔道1个低倍视野以上,P<0.01、0.05)。L O组与L组孔道区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以TMLR联合大网膜移植较单一使用这两种方法能够更明显改善缺血心肌的灌注。  相似文献   
998.
急性颅脑伤术后再次开颅手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伤术后再次出血行二次手术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颅脑伤术后再次出现颅内血肿者28例。结果:根据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者12例,中残3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9例。结论:能否预防颅脑外伤术后再次出血及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和多靶点组合对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意义,综合评估临床疗效。方法:在立体定向基础上,应用CT、电阻值和微电极电生理进行核团定位,对80例难治性精神病患者,采用杏仁核、内侧隔区、扣带回等多靶点组合射频热凝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linicalgrobalimpressionsscale,CGl)、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psychiatricratingscale,BPRS)、阴性和阳性综合量表(thepostitveandnegativesyndrome,PNSS)精神病评定量表在术后6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依据减分率标准,80例患者中,显著进步46例,进步31,无变化3例。手术前后量表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无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发生。结论:多靶点组合的立体定向技术是难治性精神病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靶点组合设计和亚核团的准确定位,对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观察格拉司琼对术后PCIA曲马多镇痛疗效的影响.方法:9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且接受术后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病人,ASA Ⅰ级~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P组,生理盐水对照组:M组,胃复安组;G组,格拉司琼组.观察各组术后4小时、8小时、12小时、24小时的视觉模氦评分(VAS)、曲马多用量及镇静评分等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小时、8小时G组VAS高于P、M组(P<0.05);术后8小时、12小时、24小时,G组的曲马多累计用量高于P、M组(P<0.05).但G组对恶j(七)呕吐的防治作用优于P、M组(P<0.01,P<0.05).三组间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格拉司琼会降低术后曲马多静脉自控镇静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