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几种真皮支架的组织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提供资料。方法将复合胶原凝胶、胶原海绵、明胶海绵、PLGA和PHBV共5种真皮支架分别埋人大鼠皮下,观察其在体内的组织反应和降解情况。结果复合胶原凝胶和胶原海绵引起轻微的炎性反应,以创伤修复性结缔组织增生为主。PHBV和PLGA以淋巴细胞浸润和多核巨细胞增生为特征。明胶海绵与PLGA相似但程度稍轻。结论这几种真皮支架是支持成纤维细胞生长、易于血管化和可降解的组织相容性材料,可用于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视神经(ON)微挤压断后玻璃体内移植神经干细胞(NSCs)的分化情况及其对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 在成年大鼠球后1 mm处微挤压断ON,在玻璃体内注入Hoechst33342标记的NSCs 2×104个,实验动物分对照组(MC组、MC+PBS组)、实验组(MC+NSCs组),各组动物分别存活3、4、5周。用粒蓝逆行标记再生的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另取实验组5只动物存活4周后取眼球切片观察NSCs分化情况。结果: 存活3、4 、5周,再生的RGCs 数目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4周后移植的NSCs表达NF、CNP、GFAP;未见NSCs迁移至视网膜内。结论: 玻璃体内注入NSCs可显著促进ON微挤压断后RGCs轴突的再生,并在玻璃体内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以MSCs构建类真皮对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分化潜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骨髓MSCs与复合凝胶一明胶海绵组成类真皮,Hoechst33342标记E14-ES细胞,经羊膜诱导4 d后,形成表皮干细胞克隆,将二者构成皮肤类似物,埋植于129小鼠皮下.术后2、4、6和8周取材,做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EA、CK18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术后2和4周,植块中以形成单层立方或柱状上皮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为主,6和8周后,可见角化复层上皮、毛囊样、汗腺样、皮脂腺样等结构,皮脂腺样结构多见.免疫双标结果显示,植入2和4周,带有蓝色核标记的细胞形成的管状或泡状结构,呈β1整合素、CK15、CK19、CEA和CK18阳性,6和8周后,HE染色汗腺样结构呈CEA、CK18阳性.结论 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与骨髓MSCs构建的类真皮,在同种小鼠皮下可分化出角化复层上皮、汗腺样、毛囊样、皮脂腺样等结构.  相似文献   
34.
霍乱毒素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霍乱毒素(CTx)对视神经近端损伤后视网膜节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视神经近端微挤压断(MC)后,玻璃体内注射CTx,动物存活3、5、7d后采用荧光逆行示踪技术显示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结果:在3、5、7d时,移植霍乱毒素组(MC CTx)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数分别为(2053±169)、(1881±230)、(1752±137)个/mm~2,明显多于实验对照组(MC)的(1831±158)、(1508±147)和(1240±114)个/mm~2。结论:玻璃体内注入霍乱毒素对视神经微挤压断后视网膜节细胞的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ES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人垂体腺瘤诱导下的分化潜能。方法 129小鼠E14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取新鲜人垂体瘤组织,用生长有表皮样干细胞克隆的人羊膜将其包裹,无菌手术下移植入裸鼠双侧背部皮下,术后4周取材,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移植物在裸鼠皮下生长4周后体积明显增大,HE染色表明,人羊膜表面有垂体瘤样细胞形成。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有分化为垂体腺瘤样细胞的潜能。  相似文献   
36.
人原始生殖细胞分离培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人原始生殖细胞的最佳条件。【方法】用胰蛋白酶消化5~9周人流组织中的人胚生殖嵴,获取人原始生殖细胞。以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饲养层,在高糖DMEM培养基中添加l0μmol/L福司克林(forskolin)和5~10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培养液中培养、传代,并对子代细胞进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体外分化实验。【结果】原代培养时形成许多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由人原始生殖细胞组成的集落,约5~7d传代。传代后,集落生长,变大。细胞培养到第七代,检测碱性磷酸酶染色为强阳性,体外分化实验有拟胚体形成。【结论】人原始生殖细胞可以用胰蛋白酶{肖化分离培养。用高糖DMEM培养基,添加forskolin和bFGF有利于人原始生殖细胞增殖。体外分化实验初步证实人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37.
目的分析比较侵袭性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原代细胞培养中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差别,探讨成纤维细胞在垂体腺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分别对10例侵袭性和1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进行原代和传代细胞培养,对成纤维细胞进行形态学及细胞增殖速度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和波形蛋白的表达,比较两组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代谢,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两组成纤维细胞凋亡。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第1~2天即可见到成纤维细胞,到第8天左右几乎长满单层,非侵袭性垂体腺瘤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第10天左右才可见到极少数的成纤维细胞生长,1个月后长满单层,成纤维细胞呈Ⅰ型胶原及波形蛋白阳性表达,侵袭组成纤维细胞的DNA合成量明显高于非侵袭组成纤维细胞(t= 28.28,P<0.05),侵袭组细胞凋亡占细胞总数的(1.4±0.4)%,非侵袭组凋亡细胞占总数的 (5.8±1.2)%,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1.00,P<0.05)。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快,凋亡少,垂体腺瘤的侵袭性生长可能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38.
组织工程皮肤用真皮支架细胞相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几种真皮支架的细胞相容性,为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提供资料。方法取胶原海绵、明胶海绵、PEGA和PHBV共4种真皮支架,与小鼠成纤维细胞和ES源表皮样干细胞体外培养,观察前者对后者粘附率的影响,及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真皮支架的细胞相容性。结果成纤维细胞和ES源表皮样干细胞在4种支架材料上均能粘附存活,成纤维细胞能增殖,但在胶原海绵、PHBV和PLGA支架上的增殖率明显高于明胶海绵。结论几种真皮支架的细胞相容性较好,可用于新型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  相似文献   
39.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ES细胞增殖的影响,为建立稳定的小鼠ES细胞培养和扩增打下基础.[方法]将E14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别培养于含LIF106U/L并含5μg/L、10μg/L、20μg/L3种浓度的bFGF的ES细胞基础培养液中,观察细胞形态和计数ES细胞克隆数.[结果]10μg/L和20μg/L bFGF与含LIF 106U/L的ES细胞形态相似,3 d后ES细胞克隆数分别为88±8、128±12和114±17,三者克隆数无显著差异(P>0.05).ES细胞组化染色呈AKP和SSEA-1阳性.[结论]bFGF可促进小鼠ES细胞增殖,其最佳浓度为10 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