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目的探讨十溴联苯醚(PBDE-209)对宫颈癌HeLa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HeLa细胞经不同浓度PBDE-209暴露后发生的形态学变化,并用MTT方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观察HeLa细胞细胞周期的分布变化。结果随着浓度升高,细胞增殖明显,细胞间隙变小。MTT方法检测发现PBDE-209促进HeLa细胞增殖,细胞增殖率的升高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效应,200nmol/LPBDE-209作用24、48和72h后细胞增殖率分别是阴性对照组的1.2、1.5和1.8倍(P〈0.05)。Ki67表达强度随着PBDE-209浓度升高而增强。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200nmol/LPBDE-209作用72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了8%,而S期细胞比例升高了7%,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PBDE-209暴露使HeLa细胞G0/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加,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霍乱毒素(CTx)及妊娠对成年金黄地鼠视神经扎断后视网膜节细胞(RGCs)轴突再生的促进作用.方法:确定成年金黄地鼠交配3d后,扎断视神经(ON)近端,玻璃体内注射CTx.动物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为单纯扎断ON为损伤组、损伤PBS组;实验组分为CTx组与妊娠后扎断ON妊娠损伤组与妊娠CTx组.术后动物存活3周.用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的视网膜节细胞( RGCs),在荧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平铺片再生RGCs的数量变化,并比较实验组各组再生RGCs的周长.结果:CTx组、妊娠损伤组、妊娠CTx组视网膜再生RGCs平均数比损伤组及PBS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妊娠CTx组比CTx组、妊娠损伤组视网膜再生RGCs平均数增加.实验组各组再生的RGCs周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及玻璃体注入CTx具有促进视神经扎断后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的作用,两者有协同作用,各组再生的RGCs大小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开放型教学是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结合组织胚胎学形态学学科的特点,阐述了怎样通过形态学基本技术培训与标本制作,构建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形态学开放型实验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es)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分化。方法分离SD青年大鼠股骨,L鄄DMEM冲洗骨髓腔,制备细胞悬液接种培养,消化传代纯化MSCs。切断SD大鼠视神经,其近残端缝接一段自体坐骨神经,经玻璃体注射标记的MSCs。动物存活4周,免疫组化检测存活MSCs在玻璃体内是否表达波形蛋白(Vimentin)、NF、GFAP和层黏连蛋白(Laminin)。结果在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的MSCs表达Vimentin、NF和GFAP,Laminin无表达,NF和GFAP表达率分别为6.0%±3.4%和10.0%±3.1%。结论MSCs移植受损大鼠玻璃体内,存活细胞大部分没有分化,小部分可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形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5.
30年前人们发现 ,在人类和高等脊椎动物较早期的胚胎或胎儿 ,即使涉及皮肤全层的创伤也能够无瘢痕愈合。这一现象提示 ,如果能模拟早期胚胎愈合条件 ,儿童和成年创伤愈合有可能达到皮肤再生而非纤维化。目前对无瘢痕愈合过程中所涉及的众多影响因素已经有所认识 ,简述如下。1 胎儿无瘢痕愈合与瘢痕愈合的转折期用共聚焦显微镜在大鼠胚胎 (足孕期为 2 1 5d)孕期多个时间点上观察发现 :在孕 16 5d及以前的胚胎皮肤上做直径 2mm的全层切割伤口 ,伤后 72h愈合率 10 0 % ,呈无瘢痕愈合 ,局部有毛囊等皮肤附属结构形成 ,并且与正常皮肤一致 ,胶…  相似文献   
16.
含小鼠表皮干细胞的真皮替代物体内移植追踪实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追踪种植于真皮替代物中的小鼠表皮干细胞(epidermal stem cells,ESCs)移植到同基因受者体内后的转归。方法在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细胞)分化为ESCs,采用荧光染料Hoechst 33342染色后,种植到含有成纤维细胞的胶原一明胶海绵真皮替代物内,移植到与ES细胞同基因的129/J小鼠皮下,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和Van Gieson染色等观察这些细胞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移植后至少3周内仍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清晰观察到ESCs。这些细胞能够存活并分化形成毛囊样、腺管样结构,形成与天然真皮相似的结构。在这些结构中有CD29(整合素口,业单位)和细胞角蛋白18等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表达。在移植后至少10周内未观察到明显排斥反应或严重毒副反府。结论ESCs能够在所构建的真皮支架内存活并分化形成毛囊样和腺管样结构,提示这些来源于ES细胞的E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用于研究制备含有皮肤附属器的真皮替代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源性的表皮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中的分化情况,为研究其在不同微环境中的分化稳定性和全能性及寻找新的皮肤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小鼠ES E14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5d,定向诱导其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克隆,它们呈B1整合素、CK15和CK19阳性,移植入裸鼠腹腔。对移植后细胞的分化情况进行形态学和CEA、CK10、CK18、CK19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裸鼠腹腔内l~4周,细胞分化为由单层或复层上皮样细胞构成的管状和泡状结构。种植5周后,除上述结构外,可见角化复层扁平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及皮脂腺样等结构。免疫组化表明汗腺样结构分别呈CEA和CK18阳性,而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分别呈CK19和CK10阳性。【结论】初步结果表明小鼠胚胎干细胞源性表皮样干细胞在腹腔微环境下同样具有分化为角化复层上皮、毛囊样、汗腺样和皮脂腺样结构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人侵袭性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的方法,探讨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垂体瘤侵袭性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差速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侵袭性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及生长特性,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成纤维细胞鉴定,MTT法绘制传代细胞的生长曲线,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状况良好,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细胞胞体较大,形态不规则,细胞质中可见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核糖体,高尔基复合体发达,Ⅰ型胶原及波形蛋白表达率在95%以上。结论应用差速贴壁筛选法成功培养出侵袭垂体腺瘤成纤维细胞,其具有旺盛的增殖能力,可能在垂体瘤侵袭性生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龙血竭不同有效部位对体外培养的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生长及分泌的影响。方法:孕龄12.5~14.5d昆明小鼠胚胎,无菌条件下将躯干部皮肤制成匀浆,接种于25cm2塑料培养瓶,体积分数10%FBS的高糖DMEM培养基培养传代,P3代细胞以8×106个/L接种于96孔板,细胞饥饿24h后进行实验。采用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乙醇等极性递增溶剂依次萃取龙血竭中的各种有效部位,均选用0.125g/L、0.25g/L、0.5g/L、1g/L、2g/L、4g/L五个浓度梯度作用于96孔板中的细胞(DMSO助溶),24h后MTT法检测不同条件下细胞的生长曲线,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分泌Ln、Ⅰ型胶原的变化。10%FBS的高糖DMEM培养条件为空白对照,1%DMSO的高糖DMEM培养条件为实验对照。结果:龙血竭乙酸乙酯有效部位在低浓度对胎鼠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有轻度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促生长作用增强,1g/L龙血竭乙酸乙酯有效部位对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促生长作用最佳,并促进Ln、Ⅰ型胶原的分泌。龙血竭其它有效部位对胎鼠成纤维细胞均无刺激生长的作用。结论:龙血竭乙酸乙酯有效部位能促进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分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