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9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8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77篇
内科学   75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375篇
预防医学   83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162篇
中国医学   319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的效果。方法取2011年~2012年就诊的80例妊娠中晚期阴道炎患者进行治疗,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甲硝唑治疗,用药14 d后进行检查,对比两种药物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能有效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恢复阴道微生态环境,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治疗妊娠中晚期细菌性阴道病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系统评价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Pub Med、CochraneLibrary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从建库至2020年5月消栓肠溶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最后采用GRADE系统对重要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的评价并形成推荐意见。结果 纳入14项RCTs,共1 09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RR=1.23,95% CI=(1.15,1.32),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RR=1.52,95% CI=(1.14,2.02),P=0.004];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NIHSS=-2.70,95% CI=(-3.80,-1.59),P<0.000 01;MDNDS=-3.87,95% CI=(-4.64,-3.09),P<0.000 01]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NIHSS=-1.87,95% CI=(-3.27,-0.47),P=0.009];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优于常规治疗组[MD=14.60,95% CI=(6.17,23.02),P=0.000 7]和安慰剂+常规治疗组[MD=36.11,95% CI=(27.04,45.18),P<0.000 01];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消栓肠溶胶囊+常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6,95% CI=(0.29,2.58),P=0.79]。GRADE系统评价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示证据等级为低或极低,推荐强度均为弱推荐。结论 消栓肠溶胶囊在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性较好。但因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证据等级较低,故需要样本量更大、质量更高、设计更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作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33.
34.
采用硅胶、ODS等柱色谱方法对水杨梅Adina rubella的干燥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NMR,MS等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5,7-二羟基-2-甲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东莨菪苷(2),(+)-lyoniresinol-3a-O-β-D-glucopyranoside(3),(6S,7R,8R)-7a-[(β-D-glucopyranosyl)oxy] lyoniresinol(4),harman-3-carboxylic acid(5),lyaloside(6),3-oxoquinovid acid(7),齐墩果酸(8),3-acetyl oleanolic acid(9),quinov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yl-28-O-β-L-rhamnopyranosyl ester(10),quinovic acid 3-O-β-D-glucopyranosiyl-28-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1),pyrocincholic acid 3-O-α-L-rhamnopyranosyl-28-[β-D-glucopyranosyl-(1→6)-O-β-D-glucopyranosyl] ester(12)。其中化合物3,4,6,8~10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t(6;11)(p21;q12)转录因子EB(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对1例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进行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边界清楚,切面灰黄、灰红色伴出血囊性变。镜下肿瘤由大、小两种细胞构成,大细胞呈巢状、腺泡样,乳头状排列;小细胞围绕透明基质呈特征的"玫瑰花环"样结构,瘤细胞胞质透明,部分嗜酸。免疫组化:TFEB、HMB45和melan A(+)。鉴别诊断主要有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及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等。结论 t(6;11)(p21;q12)TFEB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细胞癌是一种罕见肿瘤,明确诊断需结合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生物学检测。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p3(Foxp3)表达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66例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51例健康对照者分别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Foxp3,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hs-CRP。结果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淋巴细胞显著减少,经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hs-CRP明显高于对照组,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hs-CRP显著高于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患者;将CD4CD25Foxp3与hs-CRP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外周血Foxp3表达、hs-CRP密切相关。外周血Foxp3表达、hs-CRP在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有益于控制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LYC)对大鼠2 Gy X线全身照射后氧化应激状态的调节以及对晶状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电离辐射(IR)组、LYC低剂量组(5 mg·kg-1)、 LYC中剂量组(10 mg·kg-1)、LYC高剂量组(15 mg·kg-1),每组各6只。辐照后连续灌胃24 d,提取血清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取眼球行HE染色和TUNEL检测。结果 辐照后,IR组大鼠血清SOD、T-AOC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MDA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5)。LYC低剂量组大鼠血清SOD、T-AOC水平均较IR组升高,MDA水平较IR组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YC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清SOD、T-AOC水平均高于IR组,MDA水平均低于IR组(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YC低剂量组大鼠血清SOD、T-AOC水平均下降,血清MDA水平均上升(均为P<0.05)。HE染色结果显示,辐照后24 d,IR组大鼠晶状体结构受损。LYC低、中、高剂量组能够减轻IR引起的晶状体结构损伤,其中以LYC高剂量组改善最明显。TUNEL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凋亡明显增加(P<0.05);与IR组相比,LYC治疗能够减少大鼠LECs的凋亡,其中以LYC中、高剂量组效果明显(均为P<0.05);LYC低剂量组大鼠LECs的凋亡比IR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LYC低剂量组相比,LYC中、高剂量组抑制大鼠LECs凋亡作用更强(均为P<0.05);其中,LYC高剂量组比LYC中剂量组抑制效果更佳(P<0.05)。结论 LYC能够抑制IR引起的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减轻辐射对晶状体的损伤。LYC有潜力被开发为预防、延缓放射性白内障发生的药物。  相似文献   
38.
目的评价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提取2004年9月—200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等多中心住院的缺血性中风患者4个时点(发病3d、14d、28d、90d)的中医四诊信息,发病第90天BI评分,对不同时点单证候动态演变与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第3天和第14天:内风证、血瘀证、气虚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内火证、痰湿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新增组预后佳。发病第14天和第28天:阴虚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消失组预后差,余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发病第28天和第90天:内风证证候新增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差;内火证、气虚证证候消失组较证候不变组预后佳;痰湿证、阴虚证单证候变化组间比较与预后无明显相关;血瘀证证候新增组较较证候不变组、证候消失组预后差。结论缺血性中风不同时点不同单证候演变对中风病的预后影响不同,对指导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揭示妊娠期暴露于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对子代大鼠心脏功能的印迹效应,探索GCs对子代心肌保护性因子的调节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构建妊娠后期GCs暴露大鼠模型,通过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子代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梗死程度;实时定量PCR检测心肌保护因子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的蛋白激酶1(Sgk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受体2(Crhr2)、CRH家族肽urocortin (Ucn)和Ucn2等基因的表达;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SGK1蛋白的表达;亚硫酸氢盐处理后测序确定Sgk1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结果 妊娠期GCs暴露大鼠子代出生时和成年后体质量减轻(P<0.01),子代雄性大鼠心肌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下降(P<0.01);SGK1的mRNA和蛋白在子代雄性大鼠心肌中的表达降低(P<0.01或P<0.05);Ucn和Ucn2在子代雌性大鼠心肌中的表达下降(P<0.05);Sgk1基因启动子区域存在多个CpG岛,且近端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在妊娠期GCs暴露的子代雄性大鼠心肌中升高(P<0.01).结论 妊娠期GCs暴露可能通过下调心肌保护因子SGK1的表达对子代雄性大鼠心肌功能产生印迹效应,而Sgk1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高甲基化改变可能是介导GCs对Sgk1的印迹效应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大气PM_(2.5)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人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48 h后,分别用100、200、300μg/ml PM_(2.5)溶液染毒24 h,检测细胞活力,并测定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雌二醇、孕酮、丙二醛(MDA)、caspase-3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活性氧(ROS)含量。结果随着PM_(2.5)染毒浓度的增加,人卵巢颗粒细胞活力下降,细胞培养液中雌二醇和孕酮含量下降,300μg/ml PM_(2.5)染毒组培养液中LDH含量高于对照组和100μg/ml PM_(2.5)染毒组,300μg/ml PM_(2.5)染毒组caspase-3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00μg/ml PM_(2.5)染毒组细胞MDA含量、ROS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各浓度PM_(2.5)染毒组SOD活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PM_(2.5)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的毒性作用随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可诱导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