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组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29例中,男19例,女10例;足月儿24例,早产儿5例。临床表现:多血质貌27例,黄疸21例,气促8例,青紫6例,抽搐4例,嗜睡4例,激惹3例,呕吐2例,心脏扩大并心衰2例。发病因素中主要有围生期缺氧和过量胎盘输血。6例经CT、B超检查证实为缺氧缺血性脑病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广西民族药磨盘草不同产地批次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测定方法,为民族药磨盘草的质量评价及进一步探讨其谱效关系建立实验基础。方法:采用AgilentTC-C18(5μm,4.6mm×250mm)色谱柱,以甲醇-0.1%磷酸水溶液作梯度洗脱,流速为0.8mL?min-1,柱温为30℃,320nm处测定。运用聚类分析对不同产地共10批次磨盘草药材进行分类。结果:检出磨盘草有11个共有峰,10个批次磨盘草药材中共有7个批次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比较结果大于90%,通过聚类分析,10个批次磨盘草可分为3类。结论:磨盘草不同产地品种图谱之间有较好的相似度,所建立的方法能对该药材的质量进行整体评价和分类。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索恩度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毒副反应及耐受性。方法经过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的局部晚期(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随机分成同步放化疗联合恩度治疗组(试验组23例)和同步放化疗组(对照组23例)。采用调强放疗技术对肿瘤区域以及累及淋巴结区域进行放疗,总剂量DT60~76Gy/30-38次,共6-8周。同步化疗长春瑞滨20mg/m^2第1、8d,顺铂30mg/m^2第1~3天,21-28d为1个周期,共3~4个周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15mg/d,第1~14天连续给药,与化疗同步进行。按照RECIST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参照Kamofsky评分(KPS)变化评价生活质量(QoL),按照NCICUL;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8.3%(18/23)和69.6%(16/23)(P〉0.05),QoL改善稳定率为86.9%(20/23)和82.6%(19/23)(P〉0.05)。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4.1%(17/23)和65.5%(15/23),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6.7%(13/23)和52.3%(12/23),1年的局部控制率为78.3%(18/23)和65,4%(15/23)(P〉0.05)。主要毒副反应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试验组中4例患者出现暂时性的心电图改变,经过对症处理后均能够恢复正常。结论恩度联合同步放化疗组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能够改善或稳定生活质量,毒性较低,安全性和耐受性比较好,其1年生存率、1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1年局控率较单纯同步放化疗均有所提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4.
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患者的知觉环境、医院的功能布局等方面,介绍了我国现代医院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25.
长春瑞滨对中晚期食管癌放疗增敏作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剂量长春瑞滨同步放化疗对中晚期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 将60例不宜手术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长春瑞滨增敏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各30例,两组放射治疗方法 相同,均采用常规设野,常规分割外照射,总剂量60~66Gy,放疗增敏组在放疗同期每周接受1次长春瑞滨6mg/m2>化疗,连用6~7周.结果 增敏放疗组与单纯放疗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73.3%和46.7%,(0.05),两组1年和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0.7%、54.1%(0.05)和70.4%、43.4%(0.05).两组1年无痰病生存率分别为73.8%和46.9%(0.05),1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7.0%和50.7%(0.05);两组3年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23.5%和16.8%(0.05);两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30.4%和20.8%(0.05);1年生存率分别为76.9%和50.6%(0.05),两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3.5%、21.0%和13.5%、10.9%(0.05),放疗增敏组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 小剂量长春瑞滨作为增敏剂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能提高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近期消退率,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6.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壮药清解雾化液中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4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应用日本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SPD-20A检测器,WondaCract ODS-2 (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溶液(A)-0.2%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55 nm,柱温35℃。结果:绿原酸、芦丁、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的进样量分别在2.22~5.55μg、0.330~0.825μg、0.208~0.52μg、0.3485~0.871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7);加样回收率为97.5%~102.35%,RSD值为1.15%~2.14%。结论:该方法专属性、稳定性、重复性高,灵敏、简便,可应用于壮药清解雾化液制备工艺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的临床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肠道外科病区收治的117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及手术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二分类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pCR的临床相关因素。 结果117例患者全部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及根治手术,其中19例(16.24%)患者达到pC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女性(P=0.024),年龄较年轻(P=0.042),放疗前CEA<5 ug/L(P=0.015),无吸烟史(P=0.008),无饮酒史(P=0.037),肿瘤距肛缘距离大于6 cm(P=0.048)和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高pCR率有关。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CEA<5 ug/L(P=0.039)和肿瘤距肛缘距离>6 cm(P=0.043)是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率的独立因素。 结论放疗前CEA水平和肿瘤距肛缘距离是影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pCR率的相关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28.
对近年来肿节风有效成分黄酮类、香豆素类、有机酸类、皂苷类、挥发油类、多糖类等检测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以便充分开发利用肿节风类药物资源,为肿节风及其制剂提供综合性、可量化的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9.
目的初步探讨前列腺癌大分割同步加量调强放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我院21例局限在盆腔的中-高危前列腺癌,接受前列腺加精囊腺放疗以及盆腔淋巴结引流区域预防照射。同步加量大分割调强放疗的剂量给予方式为前列腺及精囊腺2.5Gy/f,盆腔淋巴结引流区1.8Gy/f,共给予28次同步完成放疗。其中10例患者有核磁共振波谱分析(MRS)或者PET-CT(18 F-FDG或11 C-CHO)提示的较为明确的前列腺生物靶区,给予2.7Gy/f。21例均采用了CBCT或者3D超声图像引导放疗,均同时接受内分泌治疗。观察前列腺癌同步加量大分割调强放疗的疗效和近期不良反应。结果 21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619个月),平均前列腺特异抗原由治疗前11.90ng/mL(4.5075.00ng/mL)降至放疗后的0.78ng/mL(0.087.40)ng/mL。2例患者生化复发,2例患者生化及临床复发。消化道急性放疗反应发生2级为7例(33.3%),晚期反应发生2级为2例(9.5%)、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反应。泌尿道急性放疗反应发生2级为5例(23.8%)、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反应及晚期反应患者。结论中-高危前列腺大分割同步加量调强放疗近期疗效较为满意,严重不良反应少见,长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有待更长时间随诊评价。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的疗效.方法 将152例外感高热患者随机分为抗病毒退热颗粒组(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分别给予抗病毒颗粒及双黄连口服液治疗,两组均治疗3天,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体温、症状、体征、病毒阴转数和病毒感染细胞数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体温正常不再复升所需平均时间(18.32±8.6)h,对照组(29.7±12.6)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1);观察组症状、体征速效率为79.49%,对照组为5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P<0.01);观察组复检59例,病毒阴转率为81.36%(48/59);对照组复检57例,病毒阴转率为64.91%(37/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3,P<0.05).结论 抗病毒退热颗粒治疗外感发热综合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