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正>全麻药应用于临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作用机制仍不明了。NO作为体内重要的第二信使和神经递质参与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近来研究认为,NO路径可能是全麻药作用方式之一。现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72.
目的评价全身麻醉术后患者早期少量饮水的可行性。方法2018年12月—2019年5月选择烟台毓璜顶医院行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患者13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禁饮、禁食,试验组患者术后神志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给予少量饮水。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口干、饥饿感的发生率,记录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为(12.0±1.22)h,对照组为(15.1±1.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27,P<0.01)。试验组发生口干患者占38.5%(25/65)、饥饿占13.8%(9/65),对照组患者分别为58.5%(38/65)和32.3%(2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205、6.240;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宫腹腔镜输卵管整形术后患者在恢复室内清醒,咳嗽、吞咽反射恢复后即给予饮水,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感,减少不良反应,有利于促进胃肠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73.
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复合异丙酚在PPH麻醉中的应用效果,寻找最佳剂量。方法 100例ASAⅠ~Ⅱ级PPH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组,各25例。A组予地佐辛100μg/kg,B组予地佐辛150μg/kg,C组予地佐辛200μg/kg,D组予芬太尼2μg/kg。四组患者术中均辅以2μg/m l的异丙酚靶控持续输注。术中监测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ECG)和体动情况,比较呼吸、循环稳定性;记录苏醒后的VAS和Ram say评分和恶心、烦躁等不良反应及术后要求镇痛的时间间隔,比较术后镇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 C、D两组术中镇痛效果明显好于A、B两组,C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P均〈0.05);D组术后要求镇痛时间间隔时间最短,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均〈0.05)。结论 200μg/kg地佐辛复合异丙酚是用于PPH麻醉的适宜剂量。  相似文献   
74.
硬膜外阻滞与全麻在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腹腔镜手术时麻醉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气腹和特殊体位对患者的病理生理造成的干扰,常使麻醉管理复杂化。腹腔镜的广泛应用,对麻醉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麻醉选择以快速、短小、能解除人工气腹不适,避免气腹性生理变化为原则,同时要求一定的麻醉深度。本文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
成人或儿童心脏或非心脏大手术,作等容血液稀释可减少输血。只要平均动脉压(MAP)≥8kPa,心脏指数(CI)等于或大于2.2L·min~(-1)·min~(-2)和混合静脉血的血氧饱和度(SvO_2)等于或大于60%,则氧输送(DO_2)充足。作者在临床监控条件下,研究大量等容血液稀释的生理学特点,并以检测血红蛋白(Hb),酸碱状态,心脏和循环功能,并与SvO_2比较,从而观察大量血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安氟醚麻醉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Fos蛋白与脑啡肽(ENK)的表达及共存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第四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只,雌雄不拘,体重195~223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只.实验组吸入2%安氟醚2h,对照组不吸入麻醉药,其余条件同实验组.经左心室灌注生理盐水100ml洗去全身血液,继之灌注含4%多聚甲醛的0.1mol/LPB500ml,固定90min,取全脑和脊髓冰冻连续冠状切片,双标记免疫组化染色,低倍光镜下观察染色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高倍镜下观察鉴别Fos染色免疫阳性(FLI)细胞,ENK染色免疫阳性(ELI)细胞以及Fos、ENK共同表达(FLI/ELI)细胞,计数神经核团一个高倍视野内的阳性细胞数目.结果对照组中,ELI神经元较多,FLI神经元少量、散在无规律地分布,FLI/ELI神经元极少见.实验组中可明显观察到ELI、FLI、FLI/ELI三种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额顶皮质、外侧隔核、杏仁核、海马CA1区、丘脑室旁核、丘脑腹外侧核、僵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视上核、网状结构、脚间核、中脑中央灰质及脊髓背角等神经核团,这些核团内FLI和ELI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5),在其它核团内无显著变化;Fos、ENK双标神经元约占FLI神经元的15%~42%.结论安氟醚可诱导Fos蛋白在某些神经核团内表达并使其内ENK增多;Fos蛋白可能作为脑啡肽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引起ENK的变化.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初产妇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术后行PCIA,给予布托啡诺10 mg;实验组:胎儿娩出夹闭脐带后即刻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术后行PCIA,给予右美托咪啶200μg+布托啡诺10 mg。监测并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术后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观察记录;术后对24 h镇痛泵总按压次数以及追加补救镇痛药种类、次数记录。采用QoR-40量表(QoR-40)和FSS疲劳量表(FSS)评估产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各时间点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术后FSS疲劳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镇痛泵按压次数显著减少(P<0.05);术后第3天QoR-40量表评分显著增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布托啡诺用于剖宫产术后PCIA可以减少布托啡诺的使用量,并且能够缓解患者术后疲劳,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8.
目的构建MAGE-3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MAGE-3,制备肿瘤DNA疫苗,为提高患者生存期内生活质量选择更优秀的治疗措施。方法从人黑色素瘤细胞株中提取总RNA,进行RT-PCR扩增出全长cDNA,并克隆入PUC19载体,经DNA测序证实序列无误后,将MAGE-3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结果经RT-PCR扩增出大小约950bp的基因片段,成功克隆入PUC19载体,经DNA测序证实为MAGE-3,编码MAGE-3基因全部947bp序列,读框正确,进一步亚克隆获得携有MAGE-3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1/MAGE-3。结论成功构建了MAGE-3真核表达质粒,为其作为新型DNA疫苗用于肿瘤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对提供有效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产生正面意义。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异氟醚诱导大鼠中枢神经系统各核团Fos蛋白与脑啡肽的表达及共存情况。方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氟醚组,每组6只。异氟醚组吸入20mL/L异氟醚2h,对照组吸入氧气。取脑和脊髓,冰冻切片,进行Fos蛋白与脑啡肽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果:对照组中,脑啡肽免疫反应阳性(ELI)神经元较多,Fos免疫反应阳性(FLI)神经元少量、散在无规律地分布,Fos,脑啡肽双标记(FLI/ELI)神经元极少见。异氟醚组中可明显观察到ELI,FLI,FLI/ELI 3种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额顶皮质、外侧隔阂、杏仁核、海马CAI区、丘脑室旁核、丘脑腹外侧核、僵核、下丘脑腹内侧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脚间核、中脑中央灰质及脊髓背角等神经核团,这些核团内FLI和ELI神经元数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lt;0.05或P&;lt;0.01),在其他核团内无显著变化;Fos与脑啡肽神经元彼此靠近,分布区域非常一致,FLI/ELI神经元占FLI神经元的15%-42%。结论:异氟醚可诱导Fos蛋白在某些神经核团内表达并使其内脑啡肽增多;异氟醚可激活部分脑啡肽神经元,麻醉诱导的Fos蛋白可能作为脑啡肽基因的转录调控因子,进而引起脑啡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0.
安氟醚麻醉对犬脑不同部位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安氟醚麻醉时犬脑内不同部位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动态变化,阐明安氟醚麻醉中枢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磁共振波谱分析(1HMRS)技术,选取12只犬,每只犬先后行2次MRS扫描,第1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自身对照;然后逐渐吸入安氟醚,使呼出气的浓度达到预定的麻醉浓度(1.0MAC)后进行第2次MRS扫描,扫描选择的感兴趣区为皮层运动区、皮层感觉区、丘脑、海马和基底节区。测定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A)、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的动态变化。结果:与清醒状态比较,吸入1.0MAC安氟醚麻醉后,NAA在丘脑和海马区域明显降低(P<0.05);Glu在丘脑、海马和基底节区明显降低(P<0.05);GABA在皮层运动区、皮层感觉区、丘脑、海马和基底节区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安氟醚麻醉对中枢不同区域内NAA、Glu、GABA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均有影响,其中GABA可能在安氟醚的全麻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