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7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建立C57BL/6小鼠成肌细胞体外培养、纯化和鉴定的方法。方法采用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分离新生C57BL/6小鼠的成肌细胞,用Percoll分离液纯化细胞,在含15%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进行成肌细胞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Desmin抗体鉴定成肌细胞。结果经过Ⅱ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分离,Percoll纯化的成肌细胞纯度较高,Desmin染色95%以上的细胞胞浆染色阳性。结论采用Percoll纯化、国产胎牛血清培养,可以获得高纯度的成肌细胞。  相似文献   
32.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主要标志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关键成分β-连环蛋白(β-catenin)、支架蛋白(Axin2)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方法:将10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36只,并按照术后7、14、21 d分为3个时相组,每组12只。电凝大鼠大脑中动脉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刺激"百会""水沟"及双侧"三阴交""内关"(2 Hz/100 Hz,2~4 V,30 min)。第1次电针在造模后2 h内进行,此后每天上午电针1次,7 d为1个疗程,最多3个疗程。用Zea Longa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用磁共振影像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情况;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VEGF、GFAP、NeuN、β-catenin及Axin2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造模后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明显升高(P<0.01);电针组在术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评分和脑梗死体积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缺血脑组织中VEGF、GFAP、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NeuN、Axin2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点VEGF、GFAP、NeuN、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多(P<0.01),且随着时间延长,表达均逐渐增加,在第21天达到峰值;Axin2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针可以有效保护脑缺血大鼠神经血管单元,减少脑梗死体积,改善MCAO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其机制可能与上调β-catenin及下调Axin2的表达,激活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对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下肢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 40例肝豆状核变性并发肌张力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正规驱铜治疗、改善肌张力药物治疗及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双下肢进行肌电触发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用改良Ashworth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评定,并测量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够改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下肢肌张力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4.
刘岩  韩永升 《安徽医学》2011,32(1):105-107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对称威尔逊病(Wilson’s disease,WD),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铜代谢障碍疾病,已证实为在13q14.3位点的ATP7B基因突变使P型铜转运ATP酶缺陷,造成肝细胞不能将铜转运到高尔基体合成铜蓝蛋白,过量铜离子在肝脏内积蓄造成肝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35.
目的调查安徽省金寨县和利辛县汉族人群肝豆状核变性(HLD)的患病率,分析筛查出的HLD患者ATP7B基因的突变特点。方法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6月期间,根据随机整群抽样、阶段调查和年龄分层分析的原则与方法,由专业人员采用裂隙灯检查双眼角膜K-F环作为筛查方法,在金寨县和利辛县境内的学校、工厂、社区、机关单位和村庄等地点的7~75岁年龄组的汉族人群进行调查,同时了解每位被检查者有无肝、脑、肾、皮肤损害等与HLD相关的临床表现,对发现K-F环阳性及有可疑HLD临床表现者,询问其神经遗传性疾病的家族史,由神经科专科医师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行铜生化、腹部超声检查及ATP7B基因突变检测等,从而确诊或排除HLD。结果在上述人群中共调查了40 560人,发现2例同胞姐妹均为HLD患者的一个家系。2例患者血清铜、血清铜蓝蛋白和铜氧化酶水平均明显减低,ATP7B基因突变检测提示2例患者均存在第8外显子Arg778Leu错义突变和第14外显子3061-3CA剪接点突变。安徽省金寨县和利辛县本组人群HLD的患病率约为4.93/10万人口。结论 HLD在我国并非为少见病,又因其为可治性遗传病,临床医师在日常临床诊疗实践中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对疑似本病的患者应尽早行角膜K-F环、铜生化等检查,力争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减少漏诊、误诊和误治。  相似文献   
36.
目的观察言语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构音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LD构音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言语训练组各30例,2组均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给予Frenchay评分。结果言语训练组和常规护理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2组治疗后Frenchay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言语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能明显促进HLD构音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急性期的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患者同血尿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的均为急性期的36例MS和32例NMO患者,并以同期年龄相仿、饮食结构大致相同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分别检测其血尿酸水平。结果MS组血尿酸水平[(250.069±55.33)μmol/L]和NMO组患者血尿酸水平[(231.121±65.05)μmol/L]均较对照组[(287.35±61.79)μmol/L]明显减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MS组和NMO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S组和NMO组血尿酸水平均降低,低血尿酸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一个生物学标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言语训练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构音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HLD构音障碍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常规护理加言语训练组各30例,2组均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治疗前后给予Frenchay评分。结果言语训练组和常规护理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3.33%,2组治疗后Frenchay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言语训练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言语训练能明显促进HLD构音障碍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早期神经功能恢复和脑组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90 min内进行,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取8只进行神经功能评估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VEGF的表达.结果 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7d时模型组和电针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14 d时,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假手术组可见少量VEGF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脑梗死后7d,模型组脑缺血周围出现VEGF表达增多,14 d持续增加,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电针组VEGF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结论 电针能通过促进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VEGF的表达,有效改善大鼠局灶性脑梗死后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病(WD)患者构音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12例WD构音障碍患者进行改良Frenchay量表评分,对轻度、中度患者构音障碍进行单词检查,对重度、极重度患者进行构音器官检查。结果重度和极重度构音障碍患者改良Frenchay评分与最长发音时间呈正相关(r=0.154,r=0.0526;均P0.05)。极重度构音障碍患者改良Frenchay评分与构音器官功能评分呈正相关(r=0.0426,P0.05)。中度构音障碍患者的舌根音发音异常与改良Frenchay评分呈正相关(r=0.0234,P0.05);送气音发音异常与改良Frenchay评分呈正相关(r=0.0372,P0.05)。结论 WD重度、极重度构音障碍患者发音时间较短,不能形成有效言语;极重度患者构音器官功能较差;中度构音障碍患者舌根音和送气音的发音异常更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