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0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的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从最终得到手术和病理证实者,分析其临床表现、X线检查、内镜表现.结果30例PGML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腹块、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血为主,病变主要位于胃体(73.3%).内镜下表现为隆起型14例,溃疡型12例,浸润型4例,内镜活检与术后病理符合率为80.0%.肿瘤起源于B淋巴细胞27例(90.0%),其中19例为胃粘膜淋巴组织相关淋巴瘤,T淋巴细胞3例(10.0%).本组病例手术切除率高,对化疗、放疗均较敏感.结论PGML以腹痛、体重下降、发热、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以胃体发生率最高.内镜及大体分型的隆起型及溃疡型为多见,病理特点以B淋巴细胞为主.临床表现特殊,易造成漏诊,内镜为诊断PGML的有效手段.手术、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2.
思维局限未究病因 ──1例多发性骨髓瘤误诊为肠结核的教训 患者,男,49岁。因腹泻、腹痛伴足肿半年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出现尿少、足肿及脐周腹痛,腹痛每次持续4小时至5小时,大便稀烂,带黏液,偶伴暗红色血便。症状与饮食无关。曾在当地医院住院,诊断为“急性胃肠炎”。经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出院后不久又腹痛、腹泻,体重下降,无发热。既往健康。体检:体温36℃。脉搏 84次/分,呼吸 20次/分,血压 16 kPa /9.5 kPa。营养差。巩膜无黄染;双侧眼睑、前臂和胸腹皮肤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胸前区毛细血…  相似文献   
43.
患者女, 71岁,因反复心悸、气促 5个月,加重 20余天入院。5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气促,活动后明显,难以耐受一般体力活动,无胸闷、胸痛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恶心、呕吐,无反酸、嗳气、呕血、血便及明显黑便,无腹痛、腹胀及腹泻。曾在外院B超示肝左外叶单个 16mm×17mm结节状低回声区,拟诊原发性肝癌 (Ⅰ期 ),给予微波治疗,术后肝脏占位穿刺病理示少量肝组织,少量纤维组织,肝细胞呈气球样变性,未见癌细胞。出院后心悸、气促无明显改善,平均每月输血 200~400ml。近 20d来自觉上述症状加重,伴乏力、纳差,为进一步诊治入院。起…  相似文献   
44.
滑动型食管裂孔疝4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兴  陈为宪 《医学文选》2001,20(3):296-297
食管裂孔疝 (Hernia Hiatus,H.H.)并非少见病 ,因症状易与其它疾病混淆 ,且临床医生缺乏认识 ,常致漏诊或误诊。现将我院 1991~ 1999年住院确诊的 H.H.46例就临床特点和诊断有关问题作分析讨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15例 ,女 31例 ,男女比 1∶2 .0 7;年龄 39~ 87岁 (平均 6 8.96岁 ) ,<40岁 1例 ,40~49岁 3例 ,5 0~ 5 9岁 4例 ,6 0~ 6 9岁 11例 ,≥ 70岁 2 7例 ;肥胖及消瘦各 7例 ,余营养适中。所有病例均经 X线确诊 ,诊断包括下列条件之一 :1膈上食管胃环征 ;2膈上疝囊征 ;3膈上胃粘膜皱襞影 ;4膈上胃小区。…  相似文献   
45.
内镜活检组织CD44v6检测对结直肠癌转移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内镜活检组织CD44v6检测对结直肠癌转移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活检组织和对照组组织中CD44v6表达。结果 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CD44v6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0%、21.1%、23.2%和63.2%。结直肠癌穿破肠浆膜及转移组(Dukes分期B、C、D期)活检组织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0.1%,高于无转移组36.7%(Dukes分期 A),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前病变即开始逐渐出现高表达趋势。结论 CD44v6与肿瘤的转移相关,结直肠癌活检组织中CD44v6蛋白可作为一个新的预测结直肠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标并在术前决策方面有很大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79例药物性肝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病理类型、治疗及预后。结果:引起药物性肝病的可能药物依次为抗肿瘤药15例(19%),抗结核药10例(13%),抗菌药10例(13%),免疫抑制剂9例(11%),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9例(11%),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药6例(8%),性激素类4例(5%),中药4例(5%),口服降糖药3例(4%),调脂药3例(4%),抗癫痫药2例(3%),抗精神病药1例(1%),抗病毒药1例(1%),三醋吗啡1例(1%),黄热病疫苗1例(1%)。无任何临床表现29例(37%),纳差或呕吐38例(48%),发热24例(30%),皮疹或皮肤搔痒10例(13%),关节疼痛4例(5%)。黄疸30例(38%),肝或脾肿大12例(15%),腹水2例(2%),白陶土样大便1例(1%)。嗜酸性粒细胞增高11例(14%)。有药物过敏史者10例(13%)。病理类型:肝细胞损害型42例,胆汁淤积型8例,混合型29例。结论:药物性肝病的预后因子为年龄、基础疾病、以往发生过药物性肝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药物性肝病亟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7.
106例住院患者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利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y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药物利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调查该院消化内科2005年1月-2007年1月诊断为GERD的106例出院患者的病历,对用药频繁、用药金额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质子泵抑制剂的用药频数和用药金额在住院患者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应用中居首位.抗GERD药物费用占总药费的36.32%,占住院总费用的23.77%.8例患者的医嘱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2例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该院抗反流性食管炎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仍需进一步规范.  相似文献   
48.
钟英强  王连源  陈为宪 《新医学》2004,35(4):228-228
1病例报告 患者,女,34岁.因反复解黏液血便13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于2002-12-23入院.从13年前起,患者反复解黏液血便,间有脓血便,每日2~20次不等,伴有腹痛和里急后重.  相似文献   
49.
甲氰咪胍(cimetidine)对消化性溃疡有显著疗效,已为众所公认。但是,它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如何?迄今仍有不同看法。本文将本院近年来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住院病人应用甲氰咪胍治疗的效果,与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0.
高脂血症表型与脂肪肝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