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0篇
药学   83篇
中国医学   28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61.
杨小明  陈钧  钱之玉 《中草药》2003,34(5):483-484
在银杏叶及外种皮中存在一类酚酸类物质 ,其含量约占银杏叶干重的 1%~ 2 % ,外种皮干重的 3%~ 4 %。主要由银杏酸、白果酚和白果二酚组成。银杏酸 (ginkgolicacids)是水杨酸分子C6位上有较长侧链的系列化合物 ,有烷基链和烯基链两大类 ,侧链长度为 13~ 17个碳、双键数为 0~ 2。银杏酸去掉羧基为白果酚 (ginkgol) ,属 3 烷基酚系列物。白果二酚 (bilobol)是 5 烷基间二苯酚系列物 ,其烷基长度为 15个碳 ,双键数 0~ 1,又称为氢化白果二酚 (hydrobilobol) [1] 。该类酚酸还存在于木贾木如树果实及其外壳中。银杏酚酸仅限于源自银杏Ginkg…  相似文献   
62.
西红花酸在大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同征  钱之玉 《药学学报》2002,37(5):367-369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西红花酸的浓度。方法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5 μm,4.6 mm×20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75∶24.5∶0.5),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423 nm。结果西红花酸浓度0.49~7.87 μg·mL-1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6),最低检测浓度为0.14 μg·mL-1(S/N=3)。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5.2%。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5%。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及冻融处理的稳定性考察,RSD分别为7.4%,4.9%和3.3%。结论本法稳定、简单、可靠,可用于西红花酸血药浓度分析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63.
西红花酸对小鼠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彭飞城  皋聪  钱之玉 《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1):1772-1775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小鼠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观察不同缺氧模型小鼠的存活时间或存活率,测定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血氧分压及血红蛋白含量。结果:西红花酸50和100 mg·kg~(-1)能显著延长常压缺氧、sc异丙肾上腺素、ip亚硝酸钠小鼠的存活时间及断头小鼠的张口喘气时间、提高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小鼠30 min内的存活率;明显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氧分压,而对血红蛋白含量无影响。结论:西红花酸能够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其作用可能与增加血氧分压有关。  相似文献   
64.
西红花酸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沁蕾  钱之玉 《中草药》2007,38(1):89-91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的抗凝血和抗血栓作用。方法分别通过毛细管、剪尾法研究西红花酸对小鼠凝血时间、尾出血时间的影响,用Chandler法及下腔静脉结扎法研究西红花酸对大鼠体外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同时通过对凝血指标:复钙时间(R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的观察,研究西红花酸对血瘀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西红花酸40、80mg/kg能明显延长小鼠凝血时间;20、40、80mg/kg均能明显延长小鼠尾出血时间;25、5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体外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的形成,在同样剂量下,可以明显抑制血瘀大鼠的凝血功能。结论西红花酸具有抗凝血和抗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建立人肝微粒体中尼莫地平及其代谢物的HPLC测定法,并用本法研究尼莫地平在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动力学。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水(62∶38)检测波长UV 238 nm,样品用乙醚—正己烷(1∶1)提取。结果:本法的回收率为94.3%~98.5%,日内和日间RSD为1.45%~9.68%,尼莫地平和其脱氢代谢物的浓度分别在1.31~20.92 μg.mL-1和122.7~4908.0 n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在本实验条件下尼莫地平呈线性消除,而其脱氢代谢物呈线性增加。结论:尼莫地平在人肝微粒体内被迅速代谢,肝微粒体P450酶参与了尼莫地平的脱氢氧化。  相似文献   
66.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N端蛋白的表达,对阐明其功能和制备iNOS特异性抗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iNOS1196AA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量可达菌体蛋白的15%20%。为获得重组蛋白纯品,建立了His.BindTM柱亲和层析法和凝胶蛋白的两步纯化法,得到了电泳纯级的重组蛋白  相似文献   
67.
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4-羟基苯基)维生素甲酰胺(4-HPR)是一种维甲酸类化合物,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其诱导凋亡的机制包括升高活性氧、神经酰胺的水平和增加Caspase活性等不依赖受体的机制和依赖维甲酸受体的机制,以及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68.
西红花酸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西红花酸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温孵培养建立泡沫细胞模型.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细胞内胆固醇的含量,观察西红花酸对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形成的影响.结果: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与20 mg·L-1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作用72 h后,细胞内胆固醇酯占总胆固醇的65.97%,形成泡沫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西红花酸后,西红花酸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所致的巨噬细胞胆固醇酯的堆积(P<0.01).结论:西红花酸能抑制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这提示西红花酸能减少巨噬细胞内胆固醇酯的堆积可能是西红花酸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9.
目的:在体外研究人肝微粒体中尼莫地平代谢的酶动力学及选择性的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抑制剂对尼莫地平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人肝微粒体研究尼莫地平脱氢酶的代谢动力学,运用Eadie-Hof-stee方程估算其动力学参数。在体外运用CYP450酶的选择性抑制剂探讨其对尼莫地平代谢的影响及人肝微粒体中参与尼莫地平二氢吡啶环脱氢代谢的CYP450酶。结果:尼莫地平在人肝微粒体中的代谢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尼莫地平脱氢酶的K_m为(36±11)μmol,其V_m为(17±7)μmol·g~(-1)·min~(-1)。酮康唑和三乙酰竹桃霉素竞争性地抑制尼莫地平二氢吡啶环脱氢代谢,其K_i值分别为0.59和122.2μmol。非那西丁、奎尼丁、DDC、Sul和Tra对尼莫地平二氢吡啶环脱氢代谢没有明显的影响。结论:尼莫地平在体内的药物动力学个体差异与其在肝中的代谢存在多态性有关。CYP3A参与了尼莫地平二氢吡啶环脱氢代谢,CYP3A的抑制剂可能会与尼莫地平发生代谢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0.
西红花酸在AngⅡ诱导的大鼠肺成纤维细胞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西红花酸(CR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LFB)增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COL-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ERK1/2和P-ERK1/2基因蛋白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酶消化法提取原代LFB,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RT-PCR法相对定量检测TGF-β1和COL-Ⅰ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ERK1/2和P-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10-7、10-6 mol· L-1西红花酸可显著减少AngⅡ诱导的LFB细胞增殖,降低TGF-β1和COL-Ⅰ mRNA的表达,降低α-SMA和P-ERK1/2的蛋白表达.结论:西红花酸可显著减少AngⅡ诱导的LFB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