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8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1篇
综合类   55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鼠非压迫性髓核突出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设计一种新的非压迫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动物模型。方法:1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将生理盐水和大鼠自身尾椎髓核混悬液注射到腰椎硬膜外腔,对其马尾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根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无明显机械压迫情况下,大鼠硬膜外移植自体髓核能使马尾神经根传导速度和组织形态产生明显改变。结论:本动物模型简单、可靠、费用低廉,为进一步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2.
磨屑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中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金群华  马忠泰 《中华骨科杂志》1998,18(10):606-609,I002
目的:观察磨屑在动物体内引起的组织学反应,比较了不同磨屑所致反应差别,比较磨屑在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棒-骨界面和光滑钛合金棒-骨界面间移动差别,探讨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机制。方法:64只家兔分为8组(n=8),分别将羟基磷灰石涂层钛合金棒和光滑钛合金棒经膝关节置入股骨远端,定期膝关节注入聚乙烯,钛合金及两者的混合磨屑。光镜、偏振光显微镜和电镜观察关节滑膜、两种钛合金棒-骨界面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结果  相似文献   
53.
髋臼发育不良是引起进行性髖关节脱位和退行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以往多种骨盆截骨方法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和不足。作者自1985年以来学习日本学者经验,采用旋转髋臼截骨术,简化入路和手术程序,治疗7例患者8个髋关节,经8个月~7年随访,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4.
目的通过测定β-catenin和骨硬化蛋白(SOST)在不同分期人膝关节骨关节炎软骨、软骨下骨中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患者的疾病进展中起到的作用。方法所有的骨关节炎标本均取自因膝关节骨关节炎合并内翻屈曲畸形行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内侧胫骨平台组织,共39例。正常的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均取自因下肢毁损伤行下肢截肢术的患者所捐赠的新鲜内侧胫骨平台组织,共6例。切片后用番红O固绿染色,采用改良Mankin评分将所有标本分为正常组,中度OA组和重度OA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这3组中软骨及软骨下骨中β-catenin和SOST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改良Mankin评分结果,45例标本中,6例为正常,14例为中度OA,25例为重度OA。β-catenin在软骨和软骨下骨中表达均持续升高,软骨中染色阳性细胞数量百分比在正常组,中度OA组和重度OA组中分别为17%,49%和62%,软骨下骨中分别为42%,59%和74%。而软骨中SOST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在则在中度OA组中表达量最高(59%),在正常组(11%)和重度OA组(12%)中表达量均明显少于中度组。在软骨下骨中,SOST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正常组中为58%,中度OA组为38%,重度OA组为16%,其表达量持续降低。结论β-catenin及SOST与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有关,甚至影响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其可能在骨关节炎疾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5.
依那西普对磨损颗粒诱导破骨细胞增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对关节磨损颗粒诱导体内破骨细胞增殖的影响,确定依那西普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行性。方法60只BABL/C小鼠随机分为6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接受假手术;B~F组建立钛颗粒骨吸收模型,C~F组分别于0、2、4、6、8天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依那西普(20μg/ kg、50μg/kg、100μg/kg、200μg/kg),10天后取出颅骨,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HE染色中B组骨吸收明显增加,骨小梁结构紊乱及骨质疏松,破骨细胞的形态变大。数目变多;依那西普干预组上述表现减轻,尤以200μg/kg剂量为明显;TRAP染色中破骨细胞数目,A组为10.1±1.1个、B组为32.3±4.2个、C组为23.4±1.7个、D组为21.5±6.5个、E组为22.7±3.4个、F组为12.3±2.8个。与A组相比,钛颗粒组(B组)可明显增加破骨细胞生成(P<0.001);与B组相比,C~F组可减少破骨细胞生成(P<0.001),尤以200μg/kg剂量最为明显(P<0.001),与HE染色结果相符。结论依那西普可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有望成为预防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药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髌骨置换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0年9月至2010年1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69例,随机分为两组即髌骨置换组和非置换组,置换组35例,非置换组34例。术后随访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比较两组之间在knee score评分、knee function score评分、髌骨评分、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影像学表现是否有统计学差异。结果两组在术后随访时knee score评分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两组在术后随访6个月、12个月knee function score评分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在12个月髌骨评分置换组高于非置换组,P<0.05。置换组较非置换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置换组与非置换组术后平均股胫角、髌韧带比值、髌骨倾斜角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行髌骨置换可以改善knee function score评分、髌骨评分及降低术后膝前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7.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 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 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 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58.
59.
脂肪栓塞综合征11例观察及诊断探讨金群华尹光霞脂肪栓塞综合征(脂栓征)是发生在严重创伤,特别是在长管状骨骨折后的严重并发症。1985年9月~1996年12月,我们对11例脂栓征患者作了临床和化验观察,现对其发病机理和诊断指标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  相似文献   
60.
目的为了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植骨处的骨密度变化及骨愈合情况,对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的随访探讨。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在15例(16膝)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骨移植的方法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患者。对照组收集同期的14例(16膝)无骨缺损患者。应用X线拍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观察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胫骨假体下骨密度。分为3个兴趣区(ROI),对各个区内平均骨密度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处ROI的骨密度:(0.967±0.320)g/cm2,对照组ROI的骨密度:(0.946±0.263)g/cm2;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处ROI的骨密度:(0.808±0.258)g/cm2,对照组ROI的骨密度:(0.806±0.262)g/cm2。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植骨处平均骨密度较6个月时均数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自体骨植骨处平均骨密度较无骨缺损患者ROI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植骨处骨密度较无骨缺损患者的骨密度无明显变化,骨愈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