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评价高龄膀胱癌患者急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术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0年6月对18例80岁以上高龄膀胱癌急性大出血患者进行介入栓塞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血尿情况进行观察和随访。结果:全部18例患者共进行22例次介入治疗,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2/22)。血尿于术后数小时开始变淡,术后24、48及72h肉眼血尿消失分别为15(68.2%)、5(22.7%)及2(9.1%)例次。术后主要不良反应为臀部皮肤及软组织疼痛不适18(81.2%)例次,发热15(68.2%)例次,食欲不振4(18.2%)例次。结论:对于高龄膀胱癌患者出现的急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对本院2005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67例妊娠合并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中中保守治疗14例,直接连续硬膜外麻醉下手术患者41例,其中经腹腔镜手术4例。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12例,晚期妊娠患者有6例同时行剖宫产手术。结果 67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出现早产,6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换药后切口愈合。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妊娠期阑尾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评价传统CT与Dyna-CT+3D技术对射频消融治疗第一肝门区恶性肿瘤的引导作用.方法 141例肝门区恶性肿瘤(190个肿瘤)行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不同引导方法 (Dyna-CT+3D及传统CT)下穿刺成功率,肿瘤坏死、存留和复发率及肿瘤血清学指标等,并随访对比2组病例的生存率、生存时间.结果 在Dyna-CT+3D治疗组中,112处病灶第1次 穿刺成功率 87.50%(98/112),2次成功率92.86%(104/112),另有6例为多次穿刺(≥3次);传统CT组中78处病灶第1 次穿刺成功率 60.26%(47/78),2次成功率78.21%(61/78),另有14例为多次穿刺(≥3次),Dyna-CT+3D组的平均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CT组(2.86±1.20 vs 5.18±1.23,P<0.05).Dyna-CT+3D治疗组术后肿瘤原位复发率(5.36%)低于传统CT组(14.10%),而2组肿瘤坏死率(Dyna-CT+3D治疗组vs传统 CT 组:96.43% vs 97.44%)、瘤旁复发率(Dyna-CT+3D 治疗组 vs 传统 CT 组:18.75% vs 19.23%)无明显差异.2组AFP改善率无明显差异.2组间3~40个月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无明显差异.Dyna-CT+3D治疗组较重并发症例数少于传统CT组.结论 应用DynaCT+3D技术对第一肝门区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定位准确,实时定位,可以更好地满足临床介入诊疗需要.  相似文献   
24.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围手术期治疗基于循证医学的模式转变,目标是缩短患者的术后康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同时节约医疗成本。临床实践证明,ERAS方案是有益且可行,其效果在结直肠手术中尤为显著。本研究对ERAS的发展、核心内容及其在不同腹部肿瘤外科和特定患者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5.
晚期癌症患者肿瘤骨转移诱发的骨痛是癌痛的最常见症状。癌性骨痛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并使预后恶化。癌性骨痛包括背景痛及爆发性疼痛等多种形式,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炎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并随肿瘤的进展而变化。目前临床治疗主要包括外周及中枢镇痛药物、破骨细胞抑制剂等药物治疗,及放疗、神经损毁及神经调节等非药物治疗。阐明癌性骨痛的分子机制对优化治疗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将对转移性癌性骨痛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析早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7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血气变化等改善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所致肺损伤进行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07~2010-12对253例Ⅰa2~Ⅱb期的子宫颈癌,在全身麻醉下,腹腔镜下施行广泛性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5例中转开腹外(1例因腹腔镜手术器械的故障中转开腹,3例因髂血管损伤开腹修补,1例因缝针残留开腹寻找缝针断端),余24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155~276 min,平均210 min,术中出血量150~510 ml,平均321 ml。切除盆腔淋巴结10~21枚,平均15枚;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3 d,平均2.5 d;术后留置尿管时间9~20 d,平均15.5 d。术中并发症18例:髂血管损伤7例,膀胱损伤3例,闭孔神经损伤3例,大网膜损伤2例,肠道损伤2例,缝针遗留腹腔1例。术后近期并发症30例:其中,阴道残端感染8例,麻痹性肠梗阻3例,尿道阴道瘘5例,膀胱阴道瘘4例,下肢深静脉栓塞6例,淋巴囊肿4例。术后远期并发症:膀胱功能障碍47例,直肠功能障碍48例。复发率7.5%,转移率7.0%;术后1年生存率为95.4%,术后3年生存率为85.8%。结论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联合盆腔淋巴结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抗凝药物在经颈静脉穿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intrahepaticportosystemicstentshunt,TIPSS)术后预防和治疗分流道异常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过TIPSS治疗患者术后服用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华法林治疗情况,对比随访期间出现分流道异常的发生几率。结果:TIPSS术后1周、3个月抗凝治疗对分流道有无异常影响不大;术后6个月抗凝治疗有效,但两种抗凝药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12个月及以后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疗效和非抗凝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服用华法林组仍然存在较高的分流道通畅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IPSS术后合理应用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分流道狭窄和(或)闭塞,提高近期和中期临床疗效,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舌根鳞癌颈淋巴结微转移灶检测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检测舌根鳞癌颈淋巴结的微转移灶,研究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50例经病理确诊的舌根鳞癌常规病理检测阴性的淋巴结(pNO),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细胞角蛋白(CK)的表达,检测微转移灶的存在。分析CK 与术后复发、生存期的关系。结果:50例患者中,CK 和CK-患者术后复发率分别为42.4%(14/33)和11.8%(2/15)(p<0.05),而其生存期分别为(23.26±5.42)个月和(35.84±6.10)个月(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灶的有无、病理分化程度均可作为独立的预后因素(P<0.05),而临床分期并不能作为一项独立的预后因素(P>0.5)。结论:舌根鳞癌患者颈淋巴结有微转移灶者,预后比无微转移灶者差。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价口腔癌术后近距离腔内照射控制复发的疗效及影响因素、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口腔癌术后配合放射治疗患者238例,其中143例单独给予近距离腔内照射,95例同时给予近距离腔内照射和外照射.100例同期仅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作疗效对比.计算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结果:手术治疗、术后配合腔内照射或同时配合腔内及外照射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分别是62%和22%,79%和62%以及71%和43%,3种治疗方法对肿瘤的5年和10年局部控制率分别是54%和52%,78%和76%以及72%和69%.UICC分期、病理分级、组织来源及肿瘤发生部位对生存率和局控率均有重要影响.结论:术后配合放疗可有效地控制口腔癌术后复发,尤以术后配合腔内照射更佳,该方法治疗后并发症少且疗效显著,可望成为新的、常规的口腔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